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廉洁从教 服务学生

 

【作者】 彭本秀

【机构】 南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本学期以来,随着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认真学习了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和叶圣陶先生推崇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不谋而合。
  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取代教育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说实话,在办公室里谈起廉洁从教,大家都觉得有点可笑,都说:作为一名老师,不廉洁也得廉洁。这样的想法缘于何处呢?因为我们多数老师想,我们不是企业,不跟经济正面交往,想不廉洁也不行。于是,老师们在谈笑间说:我们的贪污,无非是贪几节课上上罢了。这简单的一句话,无非折射出我们老师的单纯与质朴,或许我们根本也没想有关廉洁的问题,也或许我们对廉洁这个词理解太单一了。但仔细想想,教师的廉洁的意义是不止这些。
  教师的职业作为一种以育人为目的的职业,它的使命在于以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凝心聚力,要求我们倾情奉献。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凝心聚力,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倾情奉献。我们所拥有的教育资源首先是属于学校的,属于学生的,应当把它公平地奉献给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我们不能给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成金钱关系。我们要小心呵护师生关系中纯真的感情,忠实履行人民教师的使命。 但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社会上有些人错误地大力鼓吹“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也使不少教师受到了影响和侵蚀。如: 有少数教师热衷于 “ 有偿家教 ” ,这不仅有损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健康成长也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有这样的认识:在职教师搞 “ 家教 ” ,有损师德和师表;我的学生找 “ 家教 ” ,我的责任未尽到。
  古人云: “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 说的是不受贿赂,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贪图财货,不沾不污,立身洁白。这是为人的根本。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 更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也不能要求学生对自己付出的劳动从物质利益上作出回报,而必须自觉培养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的宽阔胸怀,不断提高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精神追求的境界。然而,现在 在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里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之音: 个别教师见“礼”忘义,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因“财”施教。笔者在 《泉州晚报》上看到一位学生家长痛陈“向老师送礼的八大理由”。在该文中学生家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倘给老师送礼,则自己孩子可坐好的座位、老师上课时关注他的注意力、作业批改得特别仔细、可提名担任班干部、容易评上三好生;与人发生纠纷时还可受到老师的袒护;还有,孩子因家长给老师送过礼,还可克服自卑感等,难怪乎许多家长热衷于给老师送礼。家长的一点点礼物竟能使教师的教育天平发生倾斜,可见我们个别教师的师德意识是何等的淡薄与脆弱啊!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师先自重,才能受尊重。我们教师要廉洁从教,拒绝 “ 有偿家教 ” 、拒绝“家长馈赠”;要爱岗敬业,远离 “ 有偿家教 ” 、远离“家长馈赠”;要为人师表,唾弃 “ 有偿家教 ” 、唾弃“家长馈赠”。同时坚决做到:不向学生摊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不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不要求家长为自己说情、办事,不做任何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事情。我们要经得住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监督,教师之间也要互相监督。教育行政部门望加强对廉洁从教工作的督查。我们希望从教育、制度、监督上一齐着手,靠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努力,坚决刹住 “ 有偿家教 ” 等不良风气,让清正廉洁之风吹遍每一座校园,让每一座校园成为圣洁的地方,让圣洁的地方成长起祖国的栋梁。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时代在变,观念在变,课程在变,我们工作的行为方式也在变。但是,我们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宗旨意识不能变,职业操守不能变,人民教师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不能变。 “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为了教育的理想,为了理想的教育,让我们以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张云泉、殷雪梅等先进人物为榜样,以正在深入开展的“ 廉洁文化进校园” 活动为动力,用我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在校园这块圣洁的土地上谱写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正气之歌和教育发展的辉煌乐章!
  廉洁不是口号,不是标语,更不是装装样子制造的假象,它实实在在体现在平时繁琐的工作中。我现在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其中一个班据不完全统计:百分之四十三的同学属于留守学生或隔代教育的学生,竟有百分之二十六的学生父母离异或是单亲家庭,很多家长工作繁忙,每天早上能在家吃早餐的孩子竟不到百分之四十。面对这么个群体,老师们除了传授知识外,更要关注他们身心的发展:当孩子们因学习“压力山大”自暴自弃时,老师为其加油打气,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其讲习;当孩子们因家庭或是同学交往不顺心里郁闷时,老师就是一位心理导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呵护;当孩子们叛逆时,老师还得忍受他们“横眉怒眼”有时甚至“恶语相向”,怎么办?讲道理,没用!以暴制暴,没效!放弃,职业道德不许!只有待双方冷静后再找机会沟通交流。老师们就是用这些不起眼的言行诠释着“廉洁从教”的真谛!
  “俭以养德,廉以养教”,作为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是平凡的,是普通的,可我们又是富有的!我们左手是廉,它记着不贪为宝;我们右手是爱,它写着无私奉献。只有将这双手共同举起,我们才能为孩子撑起一片真正蔚蓝的天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愿天下所有的师者都能赠给孩子们充盈着廉洁与爱的玫瑰,也祝愿我们为之奉献的教育事业在这片廉洁的天空下,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 【发布时间】2022/2/28 9:55:39
  • 【点击频次】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