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关键词】 ;
【正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个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使学生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展示国旗)
师: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了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和我国国旗。
2.出示问题,引发思考。
师:这面国旗,长15cm,宽10cm,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怎样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倍数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
师: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
师: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理解前后项互换后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2.教学不同类量相除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师:“神舟”五号进入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饶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师板书:42252÷90
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70.
3.导归纳比的意义。
师:通过以上三个比,你觉得当两个数具备什么关系的时候,可以用比来表示?
老师结合学生的归纳总结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就是表示两个数相除。
4.比的分类
下面各题中的两个数量你能用比表示吗?
(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长方体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长是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和长的比是( )。
(3)妈妈买10kg苹果花了70元钱,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
师:分析上面三题和前面的两个例题中比的具体含义,你会发现有些比是类似的,你能找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例子和练习中的第1题的比是同类量的比,同类量的两个比表示的都是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第二个例子和练习中的2、3题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5.自学材料,掌握比的相关知识。
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出示提纲,学生自学材料教科书第44页内容,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反馈交流。
自学提纲:
(1)比有几种不同的写法?
(2)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3)什么叫比值?怎样求一个比的比 值?比值可以用哪些数表示?
(4)比和比值的含义一样吗?
6.沟通交流,探究生活中的“比”
通过具体生活情境,比较、辨析,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屏幕出示乒乓球比赛场景图片,比分为4:0)
师:这是比分,这里的4:0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这个“比”想说明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
结合学生的理解教师总结:这里只是用比的样子记录各自进球个数或所得分数,并不是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
7.小组合作,探究除法,比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除法、分数比三者关系表。小组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哪些知识?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讨论题
小杰爸爸的身高师175cm,他的身高是1m,小杰说他和他爸爸和他爸爸的身高是1:175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多少呢?
2判断
(1)既可以读作十五分之七,又可以读作七比十五。( )
(2)把1克盐溶于2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1:20。( )
(3)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比是 。( )
3、填空
(1)3:( )=24
(2)( )︰8=0.5
板书设计:
两个数相除,就叫两个数的比. a÷b=a:b=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个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使学生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展示国旗)
师: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了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和我国国旗。
2.出示问题,引发思考。
师:这面国旗,长15cm,宽10cm,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怎样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倍数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
师: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
师: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理解前后项互换后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2.教学不同类量相除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师:“神舟”五号进入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饶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师板书:42252÷90
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70.
3.导归纳比的意义。
师:通过以上三个比,你觉得当两个数具备什么关系的时候,可以用比来表示?
老师结合学生的归纳总结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就是表示两个数相除。
4.比的分类
下面各题中的两个数量你能用比表示吗?
(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长方体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长是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和长的比是( )。
(3)妈妈买10kg苹果花了70元钱,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
师:分析上面三题和前面的两个例题中比的具体含义,你会发现有些比是类似的,你能找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例子和练习中的第1题的比是同类量的比,同类量的两个比表示的都是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第二个例子和练习中的2、3题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5.自学材料,掌握比的相关知识。
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出示提纲,学生自学材料教科书第44页内容,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反馈交流。
自学提纲:
(1)比有几种不同的写法?
(2)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3)什么叫比值?怎样求一个比的比 值?比值可以用哪些数表示?
(4)比和比值的含义一样吗?
6.沟通交流,探究生活中的“比”
通过具体生活情境,比较、辨析,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屏幕出示乒乓球比赛场景图片,比分为4:0)
师:这是比分,这里的4:0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这个“比”想说明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
结合学生的理解教师总结:这里只是用比的样子记录各自进球个数或所得分数,并不是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
7.小组合作,探究除法,比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除法、分数比三者关系表。小组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哪些知识?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讨论题
小杰爸爸的身高师175cm,他的身高是1m,小杰说他和他爸爸和他爸爸的身高是1:175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多少呢?
2判断
(1)既可以读作十五分之七,又可以读作七比十五。( )
(2)把1克盐溶于2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1:20。( )
(3)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比是 。( )
3、填空
(1)3:( )=24
(2)( )︰8=0.5
板书设计:
两个数相除,就叫两个数的比. a÷b=a:b=
- 【发布时间】2022/2/28 9:52:07
- 【点击频次】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