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古诗词教学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开展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可让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古诗词,较好地认知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行之有效地应用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对策,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对策
古诗词中蕴含着语言的音韵美与诗词的意境美,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与感悟,可体会到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唯美意境,可使人们通过古诗词的鉴赏,深入地体会到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趣,并能够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当中,教师可通过应用多样化的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来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堂,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古诗词当中的主题思想与丰富内涵,有效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拓展学生想象力把握古诗词的丰富内涵
古诗词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古诗词当中具有精炼的语言与隽永的含义,同时也蕴含着古人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并较好地体现出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风情。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当中,可通过拓展学生想象力的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把握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首诗是在唐乾元二年中,李白被流放途中遇赦,有回舟江陵,在南游岳阳所作,这样通过想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古诗词鉴赏学习当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能够深入理解与掌握这首古诗词当中的丰富内涵。我国古代历来有“功夫在诗外”之说,其所要表达的是写诗要从诗歌之外来写,诗歌创作是一个较为宽广的知识领域,同样,欣赏古诗词也是“功夫在诗外”。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当中,不能仅仅是依据文字来进行表层的欣赏,而是要透过诗词的文字,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在内心当中去构建古诗词的意境,并通过古诗词的意象、表征,来进一步把握古诗词的含义,展现出古诗词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在想象的世界当中,去逐渐深入地体会古诗词所营造出的唯美意境,并从中获得感悟。最终能够用心地去感知古诗词的主题思想与丰富内涵,用情去体会诗人在古诗词中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如此才能真正地“读懂”古诗词。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诗词鉴赏水平
在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影音结合的教学特点,直观形象地展现古诗词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身临其境地学习古诗词内容,鉴赏古诗词之美。例如,在教学《游山西村》一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古诗词当中所具有的写作特点与蕴含意义:这首古诗词既展现出山西村在青山绿水、百花绽放的美景,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质朴纯真的传统农耕文化情怀。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分析诗词的过程当中,深入地进行诗词的鉴赏。在首句当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出了农家的酒味虽然较为淡薄,但是却体现出待客的深情厚谊。“莫笑”两字,是诗人赞赏农村淳朴待客的民风,而在诗句当中的一个“足”字,较好地彰显出农家倾其所有的菜肴来款待客人的盛情。虽然农家并无华厦居屋,也无钟鼎之家的美食,但是却有一片淳朴的待客之心,那种淳朴与真诚难道不是一种最令人感动的“爱心”吗?山乡人家固然有着物质的匮乏,但是却从来不缺精神上的富足,而从其真诚地对待外来的远客,就能够将这样的淳朴与真诚展现无遗。那种真挚的情感,对于见惯了城邑世井当中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诗人而言,是一种久违的淳朴与真诚。这样的真情也是最为难得的。因此,诗人才会用诗词来展现出这样的真情。这样的真情唯其难得,才能更显出其珍贵,而这也是让诗人倍感珍惜的缘故。而对于现代人而言,也能够对此种得来不易的情感具有更多的期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理解能力,灌输给学生要真诚地待人,唯有如此,才能获得他人的真诚相待。在次联当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写景寓理描写出湖光山色之美,既体现出诗人对于美好人生所具有的希望,也画龙点睛地体现出世事无常的哲理。
三、诗词画面之美感悟诗词当中的唯美意境
古诗词兼具有意境美与音韵美,其中的画面美是由诗词文字所展现出的,而意境美则是由诗词画面所营造而成的。因此文字——画面——意境这三者之间具有递进式的因果关系,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透过古诗词文字来感知画面美,并体会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唯美意境,通过这样的递进式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古诗词学习。例如,在教学《归园田居·其三》一诗时,教师可进行诗词之美的解析:“种豆南山下”是从平淡之中见真情,诗人描写出躬耕于南山下,在栽种豆蔬时,感悟到生活当中平淡与真实的美,而“带月荷锄归”,则是描写出优美的月下荷锄的意境。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负锄夜归,万籁俱寂的夜晚,呈现出一幅唯美的月夜归耕图,在其中也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从诗人所描写的这一美景,能够看出诗人陶渊明并未曾抱怨耕田种地之苦,反而能够乐在其中。在内心当中充盈着愉悦与自豪的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庄子·秋水篇》当中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语意当中,来体会诗人陶渊明躬耕南山下的悠闲自在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通过采用多样化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融入式学习,并深入地认知与理解古诗词当中的知识内容,体会古诗词所蕴含的唯美意境,较好地培养学生在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缪献芳.寻找有支点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7(07)
[2]朱先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乐学四步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
[3]李惠.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7(29)
[4]袁丹.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诗词古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对策
古诗词中蕴含着语言的音韵美与诗词的意境美,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与感悟,可体会到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唯美意境,可使人们通过古诗词的鉴赏,深入地体会到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趣,并能够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当中,教师可通过应用多样化的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来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堂,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古诗词当中的主题思想与丰富内涵,有效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拓展学生想象力把握古诗词的丰富内涵
古诗词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古诗词当中具有精炼的语言与隽永的含义,同时也蕴含着古人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并较好地体现出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风情。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当中,可通过拓展学生想象力的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把握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首诗是在唐乾元二年中,李白被流放途中遇赦,有回舟江陵,在南游岳阳所作,这样通过想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古诗词鉴赏学习当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能够深入理解与掌握这首古诗词当中的丰富内涵。我国古代历来有“功夫在诗外”之说,其所要表达的是写诗要从诗歌之外来写,诗歌创作是一个较为宽广的知识领域,同样,欣赏古诗词也是“功夫在诗外”。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当中,不能仅仅是依据文字来进行表层的欣赏,而是要透过诗词的文字,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在内心当中去构建古诗词的意境,并通过古诗词的意象、表征,来进一步把握古诗词的含义,展现出古诗词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在想象的世界当中,去逐渐深入地体会古诗词所营造出的唯美意境,并从中获得感悟。最终能够用心地去感知古诗词的主题思想与丰富内涵,用情去体会诗人在古诗词中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如此才能真正地“读懂”古诗词。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诗词鉴赏水平
在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影音结合的教学特点,直观形象地展现古诗词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身临其境地学习古诗词内容,鉴赏古诗词之美。例如,在教学《游山西村》一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古诗词当中所具有的写作特点与蕴含意义:这首古诗词既展现出山西村在青山绿水、百花绽放的美景,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质朴纯真的传统农耕文化情怀。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分析诗词的过程当中,深入地进行诗词的鉴赏。在首句当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出了农家的酒味虽然较为淡薄,但是却体现出待客的深情厚谊。“莫笑”两字,是诗人赞赏农村淳朴待客的民风,而在诗句当中的一个“足”字,较好地彰显出农家倾其所有的菜肴来款待客人的盛情。虽然农家并无华厦居屋,也无钟鼎之家的美食,但是却有一片淳朴的待客之心,那种淳朴与真诚难道不是一种最令人感动的“爱心”吗?山乡人家固然有着物质的匮乏,但是却从来不缺精神上的富足,而从其真诚地对待外来的远客,就能够将这样的淳朴与真诚展现无遗。那种真挚的情感,对于见惯了城邑世井当中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诗人而言,是一种久违的淳朴与真诚。这样的真情也是最为难得的。因此,诗人才会用诗词来展现出这样的真情。这样的真情唯其难得,才能更显出其珍贵,而这也是让诗人倍感珍惜的缘故。而对于现代人而言,也能够对此种得来不易的情感具有更多的期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理解能力,灌输给学生要真诚地待人,唯有如此,才能获得他人的真诚相待。在次联当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写景寓理描写出湖光山色之美,既体现出诗人对于美好人生所具有的希望,也画龙点睛地体现出世事无常的哲理。
三、诗词画面之美感悟诗词当中的唯美意境
古诗词兼具有意境美与音韵美,其中的画面美是由诗词文字所展现出的,而意境美则是由诗词画面所营造而成的。因此文字——画面——意境这三者之间具有递进式的因果关系,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透过古诗词文字来感知画面美,并体会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唯美意境,通过这样的递进式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古诗词学习。例如,在教学《归园田居·其三》一诗时,教师可进行诗词之美的解析:“种豆南山下”是从平淡之中见真情,诗人描写出躬耕于南山下,在栽种豆蔬时,感悟到生活当中平淡与真实的美,而“带月荷锄归”,则是描写出优美的月下荷锄的意境。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负锄夜归,万籁俱寂的夜晚,呈现出一幅唯美的月夜归耕图,在其中也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从诗人所描写的这一美景,能够看出诗人陶渊明并未曾抱怨耕田种地之苦,反而能够乐在其中。在内心当中充盈着愉悦与自豪的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庄子·秋水篇》当中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语意当中,来体会诗人陶渊明躬耕南山下的悠闲自在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通过采用多样化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融入式学习,并深入地认知与理解古诗词当中的知识内容,体会古诗词所蕴含的唯美意境,较好地培养学生在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缪献芳.寻找有支点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7(07)
[2]朱先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乐学四步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
[3]李惠.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7(29)
[4]袁丹.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诗词古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 【发布时间】2022/2/28 9:48:41
- 【点击频次】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