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作者】 生 措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第二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审题在数学解决问题中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必备能力之一。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审题意识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解析题目意思,提高其数学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当下,小学生在审题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审题,简单的说就是通过阅读了解题目当中的信息,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的是什么、隐含了什么信息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审题找到答案。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必须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此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审题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审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及策略作阐述。
  一、审题过程中学会锁定关键词,把握核心问题
  在不断的审题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长篇大论,也只会是存在一个中心思想,就数学题目而言,也必然会存在核心问题,抓住这个核心问题,小学生解答数学问题就会显得得心应手,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通过自身的分析来界定题目所提供给我们的各种条件。而这些条件又存在于特定的数量关系之中,比如不断变化的数字以及题目中隐藏的条件或关系等。由此可见,教师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发现并识别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例如,教师在讲授《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设置一道习题,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点的能力:妈妈让6岁的小明去帮自己买菜,给了小明100元钱,但买回来之后妈妈发现小明少买了鱼和饮料,于是让小明又去购买,已知鱼每斤10元,饮料9元钱一瓶,小明总共买了4斤鱼和2瓶饮料,还找回了10元钱,请问小明第一次所购买的物品共花费了多少钱?本题从实际生活出发,题目的篇幅比较大,因此,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抓关键词,找出“妈妈给小明100元钱”、“鱼和饮料的价格”、“购买鱼和饮料的数量”等,通过这些隐藏的条件,最终科学的解答问题。
   二、引导学生正确排除多余条件
  数学解决问题中,我们常常遇到单位不一致的情况,学生在审题中因为没有注意单位问题而导致做题错误。对于单位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单位更好地理解题意。
  另外,题目设置中还会出现多余的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有效排除多余条件,是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很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运用多种方法分析应用题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并予以排除。
  例如,“把一根5m长的木料平均锯成8段,如果每锯一次的时间相同,那么锯一次的时间是总时间的几分之几?”题目中出现了干扰学生的条件这根木料长5米,很多学生拿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马上就动笔列式5÷8。实际上这道题是要求锯一次的时间占总时间的几分之几,而锯成8段一共锯了7次,所以锯一次的时间应该是占总时间的。题目中出现多余的条件,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能否绕过思维障碍,在解题时通过现象抓住本质,摒弃多余条件,正确解题。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学科,小学数学更多的会以文字或者是图片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学习条件、成长背景等的影响,学生在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会出现诸如观察不全面、不仔细等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可行的措施,使教学更多的趋向于直观化,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与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在学生进行操作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不断的引导学生。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数的加减法”的知识时,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4+3等于几,学生的记忆就会存在一定的时间性,但如若教师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数的运算,通过几何、立体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加减法,那么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就会大大增加。在进行运算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道具帮助学生学习,我们用得最多的道具就是小棒、花朵、图形,通过数小棒数、花朵数以及图形数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题目。
  四、动手操作的同时注重习惯的养成
  审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不仅包含了对信息的输入与处理,还包含了信息再输出的过程,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精炼的语言加之学生抽象的想象能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为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动手操作也是一种科学的审题方法以及思考策略。具体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做一做甚至是模拟演练,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行程问题的知识时,就可以请两个同学分别上台,分别演示“相对而行”、“相背而行”,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将示意图表示出来,这种直观形象的表达能够让学生对数量关系一目了然,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方法与审题策略。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作为学生心中的榜样,教师必须端正自身的行为习惯,如果教师读题出错、板书出错以及计算出错等,次数多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会形成不良习惯,为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良好习惯不断的感染学生,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势在必行,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以及数学素养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是锻炼并优化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的保障,是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的教学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建祥.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8:4.
  [2]沈芳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23:3.
  [3]张金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1,10:2.

  • 【发布时间】2021/10/27 15:25:44
  • 【点击频次】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