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事后有理,水乳交融——议论文写作中事与理结合法初探

 

【作者】 王世管

【机构】 安徽省凤阳县临淮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论点、论据和论证为议论文的三要素。在这三要素中,笔者认为:论点为统帅,论据是士兵,论证是统帅和士兵之间的联络员。没有联络员,统帅必将成为孤家寡人,士兵也无疑成为散兵游勇。可见,论证在议论文写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农村中学的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对诸多的论证方法不能很好地使用,大多数学生都只会用事例论证法。可就是学生最常用的事例论证用的也不尽如人意!在大量的学生作文中,学生所立论点和所举事例,就像牛奶在罐中,开水在瓶中。这样以来,我们既不能干吃牛奶粉,又不好只喝白开水。如何才能喝到一杯既可口又有营养的牛奶呢?只有在事例后面进行恰如其分地道理分析,使论点和论据成为有机整体,才能真正做到水乳交融。
  一、 现状呈现:
  第一种类型:中心论点+事例一+事例二+事例三+总结
  在一篇以“忘忧草”为话题的作文中,有学生提出一个“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忘忧”的观点,之后列出三个材料:英国前首相乔治随手关上身后的门、唐代高僧慧宗法师不为弟子弄坏兰花而生气、爱迪生面对火灾从头再来。这个学生的作文除了开头从话题材料中引出中心、结尾用一句话总结外,中间三个材料的叙事占了六百多字。这样的作文虽然观点明确,论据丰富,但犯了“以叙代议“的毛病。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第二种类型:中心论点+材料+感叹句或者反问句
  有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施舍给他10元钱,但经过片刻思考,他还是用那10元钱买下了铅笔,并郑重地给铅笔推销员留下了一句话:“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后,那位铅笔推销员成为了有名的推销商。他感慨地对那位商人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为止。”尊重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啊!(这不就是尊重产生的巨大力量吗?) 
  上面这个事例是来论证 “尊重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个中心的,有的学生举完事例之后就用一个感叹句或者一个反问句,如此之举,单薄乏力,根本起不到论证的作用!
  二、 原因探究:
  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作文格格局呢?我想一是因为一些学生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二是因为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一些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事后有理,水乳交融”的方法。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展而逐步得到提高。怎样才能使论据和论点水乳交融呢?笔者结合有关资料和平时的教学作了如下总结。
  三、 方法初探:
  第一、探求原因法:从事例出发探明其之所以能成为事实的原因,从而使事例和论点之间具有原因和结果的必然联系。从而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比如,我们要论证“毅力是成功的基石”这一论点,可用以下事例:
  张海迪自幼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她靠惊人的毅力,竟学会了四门外语,翻译了十多万的外文资料,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多人次。
  叙述了这个事例之后,我们可以这样事理结合。
  张海迪的成功,靠的是那顽强的毅力。就是因为她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毅力,才战胜了病魔带来的巨大痛苦,才能在厄运面前不低头,才能伴着病残的躯体勤学不辍,因而创造出许多身体健全的人无法比拟的辉煌人生!可见,毅力是成功的基石。
  再比如,我们要论证“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论点,有学生就选择《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材料:邹忌的妻、妾和客出于私心,异口同声地肯定邹忌比美丽的城北徐公更美,但邹忌没有被假象迷惑。 
  例后同学就可以这样分析:为什么邹忌能透过妻、妾和客的交口称赞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呢?因为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
  对“探求原因”法,我给同学们总结出这样的写作关键词:
  “之所以——是因为——可见”;  “为什么呢?——因为”。
  第二、寻找条件法:以论据事例为“果”,找出其存在的条件,然后进行分析议论,从而使事例和论点之间建立条件和结果的逻辑关系。比如要论证“勤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这一论点,可用“化学家与芒硝的故事”。
  从前有一种怪病,它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人听说他有这个病,就告诉他,我们村里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就去喝那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他就想:为什么这水能救我?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里的人从来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是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价值。
  紧承事例之后,我们可以这样说理:面对这种“神水”,化学家没有像其他村民那样,认为这就是一种神水,而是不断地思考。只有不断地思考,他才会认真研究;只有不断地思考,他才能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揭示盲从与科学的不同。是勤于思考,使化学家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价值。
  对“寻找条件”法,我给学生同学提出三点建议:努力发现条件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尽量使用排比句式,使用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如“只有——才——”、“只要——就——”。
  第三、假设推论法:就是假定构成论据事例结果的条件不存在,由此推出与事例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揭示出事例和论点之间存在站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如果事例是正面的,假设句就从反面下笔;如果事例是反面的,假设句应从正面着笔。
  比如,《六国论》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段总结,从正反两面告诉读者: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再比如,我们论证 “善良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人们”这一观点,可采用下面这个事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是一位拥有善良之心的人。1949年1月,他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中途飞机突遇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沉甸甸地往下坠,机长要求大家都背上降落伞。而叶挺的11岁的女儿杨眉座位上没有降落伞,这时,周总理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降落伞给杨眉带上。当大家都要把降落伞让给他时,他却坚决地说:“不要管我!”最后飞机终于冲出寒流,脱险了。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假设推理去达到水乳交融的目的:假如当时周总理没有把自己的降落伞解给杨眉,或是他用了别人的降落伞,似乎人们也不会指责什么,但我想:总理的善良就会因此打上折扣,那太阳般的温暖也会因此降低了温度。
       假设推论法最常用的关联词:“如果——那么——”、“假如——那么——”、“试想——那么——”。
  议论文写作中,事理结合法可能会有很多,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和借鉴最多的是以上三种,在平时指导写作时也是这三种运用的最有效果。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使我们大多数同学在议论文写作中,真正做到“事后有理,水乳交融”!当然文章中肯定存在不足之处,在此我也恳请专家给以批评指正!

  • 【发布时间】2021/9/27 14:37:08
  • 【点击频次】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