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班级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探析

 

【作者】 林志宏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明德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在班级。从教育的角度看,对学生的教育主要发生在班级。班级是学生教育的“小生态圈”,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文化的角度看,学生在班级中的生活和学习是一种文化活动,班级是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小学班级文化的教育价值,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意义非凡。
  关键词:班级文化  红色文化  一体两翼五融合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
  红色文化可以使小学生产生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色文化可为学生的挫折教育提供新的教育资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小学生挫折教育的路径和方法;红色文化可以以信仰之美、道德之美、激情之美、艺术之美、行为之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增强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红色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观,培育崇尚劳动的小学生。因此,在班级内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通过落实“一体两翼五融合”的班级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研究(“一体”即以传承红色文化教育价值为主体,“两翼”即两条途径——红色文化的外显和内涵提升,积极探索五个融合——与德育融合、与智育融合、与体育融合、与美育融合、与劳动教育融合),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宗旨,以重点实施红色文化教育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合格接班人为总目标,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挖掘红色教育,提升德育水平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以及品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自主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恭谦、学会自省、学会自律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以班级为单位,将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有机融入到新时代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之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品质、智力得到发展、学业不断进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以真正实现“新时代小学班级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1.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学会关爱同学,同学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具有集体荣誉感。学会关心集体,增强集体荣誉感。
  2.尊重老师,帮助老师,爱戴老师。尊重、孝敬父母,与家人和谐相处、孝敬长辈。
  3.培养学生热爱科技、善于创新、发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平意识。学会维护环境、爱护自然。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 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服务意识。
  二、渗透红色文化,提升教育实效
  通过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智育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劳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制,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智育作为传授知识技能和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着知识技能的准备和智力的支持,是实施其他各育的基础。
  1.学习表现: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诵读诗文,理解意境,尝试再创作。
  2.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对于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3.学习能力:体验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掌握教材上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操作要领,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三、弘扬红色精神,激发奋进动力
  为使学生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效地塑造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活动中,有效激发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克服身体极点,遇到挫折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塑造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机敏灵活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到爱国主义精神。
  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逐步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健康知识的方法。
  通过体育学习掌握体育健康知识,知道一些运动项目的专业术语,学习和掌握一些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实践,学会在运动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在练习、游戏、比赛中,表现出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及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四、传承红色文化,艺术浸润心灵
  美育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1.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开展合作、探索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班级音乐会” “班级小百灵”、“演奏小达人”、“我是作曲家”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表现方式,各展其能。
  五、落实劳动教育,激活红色基因
  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我校结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要求,从课程入手,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消除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
  1.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一些整理、烹饪、手工、生产、公益等相关内容,加强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的等方面的劳动。
  3.通过劳动增强环保意识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学习先进技术,帮助家长做一些施肥、浇水等力所能及的劳动。
  参考文献:
  [1]吴先勇.构建学校红色德育途径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1,(10):51-52.
  [2]陈世润,李根寿.论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5-17.
  [3]王梓涵.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9.08
  • 【发布时间】2021/9/27 14:27:03
  • 【点击频次】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