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究

 

【作者】 龙雪江

【机构】 黄沙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愈来愈广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创新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将成为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并将逐步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整合的认识
        整合指的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自然和谐一体,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整合的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互动性,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书本和教师传授的知识,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信息技术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更是学生主动学习、互交流、探究新知的工具,并通过知识点切入、多感官刺激、情感激励等方式,营造一种愉快、民主、谅解的气氛,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心境中学习,增强情感的宽容能力,培养自信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等。
       三、要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整合的基础——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应该是一种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组织形式,是教育者,特别是管理者通过对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机构建来实现组织形式的“优化整合”,这是课程整合的保障与基础。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开发的教学软件资源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让它们服务与教学。
        2、理顺整合的途径——过程整合
  “过程整合”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以教与学为目的的具体操作形式,即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探究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活动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对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同化”与“顺应”的目的。这是课程整合的主体,也是实现课程整合的途径。这一过程整合包括三个基本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以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切入点,浏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捕捉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教学平台;检测网络安全性、交互性,进行网络文明公德教育。让学生根据自己自学的情况,针对相关问题,在网络上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学会整理、分析和加工。
        课堂实施阶段:强调师生互。依据教学方案,进入学习,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目标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方式,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各种手段,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充分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拓展阶段:以学生活动为主。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形:对网络知识的巩固应用;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对课程知识的加深;通过应用网站等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宽;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加深,而且也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有效实践。
        四、课程整合的原则
        1、基于主导教学理论的原则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五个要素。影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有现代的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是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吸取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以“教为中心”的学与教理论之长,避两者之短,认为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过程的组织,帮助与指导等主导性作用,使学与教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
   2、基本任务的自主学习原则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提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根据这些信息形成学习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最后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问题中,并评价是否实现了问题解决的目标。
        3、教师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原则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能否运用教学技能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意义。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指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评价是否实现了问题解决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组织讨论、交流,并在讨论中协调,整合各个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
        4、鼓励交流、资源共享与协作原则
        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安排结对交流和学习讨论,就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寻求帮助,实现资源共享。学习讨论是让学生讨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共同协作提出解决方案。要指导学生不仅交流自己获取的信息资源,而且要指导学生交流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与方法。
        5、重视评价和反思的原则
        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于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的。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任务制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标准,本着充分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
        五、在整合中学习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它同样需要学生们学习和掌握。我们要学会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为其它课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同时也要学会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上好信息技术这们功课。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综合课程,要作到与其它课程很好的融合,只有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才算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课程整合才算是有机的整合。
  • 【发布时间】2021/6/26 15:44:36
  • 【点击频次】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