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浅议
【关键词】 ;
【正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更具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有机的将物理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德育渗透,使我们的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学习,掌握德育渗透的相关方法,充分发挥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让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尚的道德品质。学生进入中学也就是青春期以后,伴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知识面越加丰富,加之网络,媒体等多元化的促进,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渴望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平等交流。初中本身学习课程多,任务重,压力大,面临中考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值很高,这时期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明确,道德法律观念不强,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会出现叛逆、厌学、早恋、辍学、目无一切、自私冷漠、做事没有责任感。我作为一名基础学科的物理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牢固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物理知识的传授中,以德育教育促进智育和能力的进步,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教育不需要固定的形式和方法,它可以是一节物理课,可以是生活的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总之德育教育可以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德育修养,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要讲科学,学生再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学习知识技能,而是快乐的、主动地、去探究、感知科学知识所带来的愉悦和自信。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努力学习,具有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和精湛的业务能力,还应具备崇高的德育修养。“言教不如身教。”教学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我始终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首先做到。如:上课不迟到、不接打手机、不挖苦讽刺学生、及时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着装整齐干净、不乱扔垃圾、说话讲文明、做事讲方法、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坚决不有偿补课等。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让学生服,而不是让学生怕。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坚持每周找五位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身边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人格魅力。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爱国主义高尚品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爱国主义高尚品质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在学习中,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教学中可结合教材,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达国家之一,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辉煌成就。例如,我国古代著作《墨经》《考工记》《天工开物》《论衡》《梦溪笔谈》《齐民要术》《太平广记》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不胜枚举,如指南针、地动仪、回音壁、石拱桥等。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都处于国际前列。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第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今天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40年代,钱三强、何泽慧,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返回祖国。他们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如钱学森等历尽艰难险阻返回祖国的事迹就更多了,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事,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立身之本,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支柱,是教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跨世纪的战略意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让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尚的道德品质。学生进入中学也就是青春期以后,伴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知识面越加丰富,加之网络,媒体等多元化的促进,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渴望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平等交流。初中本身学习课程多,任务重,压力大,面临中考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值很高,这时期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明确,道德法律观念不强,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会出现叛逆、厌学、早恋、辍学、目无一切、自私冷漠、做事没有责任感。我作为一名基础学科的物理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牢固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物理知识的传授中,以德育教育促进智育和能力的进步,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教育不需要固定的形式和方法,它可以是一节物理课,可以是生活的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总之德育教育可以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德育修养,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要讲科学,学生再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学习知识技能,而是快乐的、主动地、去探究、感知科学知识所带来的愉悦和自信。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努力学习,具有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和精湛的业务能力,还应具备崇高的德育修养。“言教不如身教。”教学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我始终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首先做到。如:上课不迟到、不接打手机、不挖苦讽刺学生、及时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着装整齐干净、不乱扔垃圾、说话讲文明、做事讲方法、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坚决不有偿补课等。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让学生服,而不是让学生怕。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坚持每周找五位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身边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人格魅力。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爱国主义高尚品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爱国主义高尚品质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在学习中,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教学中可结合教材,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达国家之一,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辉煌成就。例如,我国古代著作《墨经》《考工记》《天工开物》《论衡》《梦溪笔谈》《齐民要术》《太平广记》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不胜枚举,如指南针、地动仪、回音壁、石拱桥等。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都处于国际前列。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第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今天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40年代,钱三强、何泽慧,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返回祖国。他们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如钱学森等历尽艰难险阻返回祖国的事迹就更多了,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事,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立身之本,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支柱,是教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跨世纪的战略意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 【发布时间】2021/6/26 15:40:50
- 【点击频次】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