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学生在习作课堂中快乐遨游

 

【作者】 董金雁

【机构】 烟台市莱州市郭家店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看图作文是整个小学语文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学生作文的初步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简单的操作,创造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迈进作文门槛。在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作文训练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调动“写”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习作课堂中快乐遨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变文为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低年级作文训练中,我们如果能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整合,借助多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写,就会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如今,大多作文题目内容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如“写一种植物”“记一种小动物”等,这并不利于对初学作文的儿童的训练。于是,我便设计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教学软件使文题以“图画”的形式来展示。例如,要求学生写植物时,屏幕上展示了十几种植物(西红柿、榕树、喇叭花等),其中除了真实生动的图像,还有关于这些植物特点的简单介绍,学生通过简单操作——击键,便可以从各自的计算机选出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然后依照老师指导的方法,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去观察、口述。这样,直观的形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累的经验与情感,使教学难度有所降低。
  二、注意直观,变单幅图为组合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事实,即使是五年级学生,看图作文的水平也并不高,看图一目了然,下等依旧茫然。为什么鲜明的形象展现在面前也写不好呢?除了观察和表达的原因外,孤立的图画难以启动学生的想象力也是重要的原因。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时,我们常常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组相关的图画,展示事情的前因后果,展现更宽广更丰富的场景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的兴趣。
  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这篇看图作文时,习作要求上只有单一幅动物比赛的场景图。于是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生动的运动会场景图。图一:远处是运动场,动物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场面非常热闹,运动场大门上有一条横幅,“动物运动会”几个字依稀可见。图二:一群动物兴奋地由运动场方向走来,正巧遇上慢慢爬向运动场的小蜗牛。图三:动物们说:“小蜗牛,你怎么才来呀?运动会都快结束了!”图四:小蜗牛说:“唉!我爬得太慢了,今天天没亮我就出发了,可还是没能看到精彩的比赛。你们能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我听听吗?”课件结束了,学生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同学们,我们来当这些小动物,把动物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小蜗牛听,好吗?”天真的孩子们戴上头饰,争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运动会场景说给小蜗牛听。这样,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一个模拟的情境中产生联想,激发强烈的“说话”欲望,课上气氛显得轻松愉快,课下学生写话也是得心应手。
  三、变静画为动画,使学生看好、说好、写好。
  看图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动势,尽管动感强烈,可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束手无策。我们设计的软件将有些过程制成三维动画展示出来,可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转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了“滚动”这一形象。这次的教学与我以前用挂图、幻灯的教学相比较,从学生的参与面和表达的流畅性看,都说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突破作文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找秋天》这篇习作练习中,我请学生来说说自己脑海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因为孩子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得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这时我播放了多媒体《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多媒体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相比较,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比较,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看完多媒体,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他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象黑珍珠,柑桔黄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长”,“秋天真美丽呀!”。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说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与作文学科整合,引导学生作文入门,不仅能使学生在习作课上快乐地看、快乐地说、快乐地做,还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作文兴趣和积极性;变抽象为直观,加大课堂教学容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21/6/26 15:34:59
  • 【点击频次】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