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点滴体会

 

【作者】 李占元

【机构】 山东省德州市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学体育课要坚持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来活跃中学课堂体育,是目前中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学体育  和谐氛围  激发兴趣  开发智力  探究性学习  品质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过程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氛围中进行的,和谐的教学心理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习意志,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动力;能增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是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有效的发挥计发效应;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消除烦恼感,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由此看来,教学心理氛围不但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是有感情、有理想、有灵性、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教师的责任是把它们教育成有用之材。只有承认每个学生和人格尊严,分享他们的喜悦,分担它们的苦恼,解除他们的忧愁,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师生之间这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氛围会激发双方积极态度倾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学的活动中来,使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中教师一个充满信任和热情的目光,一个包含赞许的点头示意,一句和蔼亲切的话语,一生充满激情的口令都会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学习上。这种心理共鸣,使师生间架设了一条无形的导线,彼此心心相印,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从而达到教育学的完美结合和统一。
  二、重视开发智力激发正能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基础,在考试压力面前,学生有青春的朝气蓬勃,不畏艰难的勇气,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的体育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最大不同就是将身体锻炼与思维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型的体育教学从开发学生的智力入手。体育教学的创新,教师不能只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应及时让学生明白教师这样的原因。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创新首先让学生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基础,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为下一步学生智力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跑步、跳高、跳远三项的基本动作要领时,先让学生了解身体人体的组织形式以及结构的知识,学生明白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掌握住了动作要领的科学性、合理性。学生智力的开发是教师教课的最终目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并达到各学科有效事例,各知识点融会贯通。
  三、利用实践活动促进练习的积极性,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体现对知识、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练习内容及场地器材的设计中挖掘其新颖性和趣味性因素,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结论而形造一个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把动脑、动手和谐地结合。如着重提高身体素质时,采用竞赛、游戏等形式,培养竞争意识,激发荣誉感、责任心和进取心;着重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时,采用多种辅助器材及改变难度的练习来帮助体验动作,形成正确的运动知觉,培养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动作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动作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延伸,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如投远是连贯协调运用下肢、躯干、手臂、手腕、指的力量,以最佳的出手角度尽力向前投掷;而投准是协调运用腕、指的力量,并合理地把握力度,对准目标进行投掷。让学生在练习、实践的过程理解、掌握要领、运用技术动作,解决实际问题。
  四、体育中渗透着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都一致确认体育的教育因素,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人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参加运动竞赛时,情绪往往兴奋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规则、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场上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培养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塑造“四有”人才的重要方面。
  中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而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提高中学体育的课堂效率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现在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断自我学习总结。
  参考文献:
  [1]陈明强.中学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思考[J].体育世界,2013(6).
  [2]万鹏.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创新教学探究 [N].中国体育报, 2013(12).
  • 【发布时间】2021/6/26 15:28:21
  • 【点击频次】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