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景、实验、积极性、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学物理课堂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以中学物理教育实践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下面就近几年来的物理教学的体会和结合学生的表现来谈谈我对物理情景创设的小小看法。
一、创设导入情景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是否能紧紧吸引学生,课前的导入非常重要,精彩的导入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做演示小实验,或者设置一个学生游戏,或者提出问题来创设生动的情景来吸引学生。
比如上《摩擦力》这节课时,我设计一个“夹钢珠”比赛,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一位拿的是一双光滑的筷子,另一位拿的是一双粗糙的筷子,他们同时夹一样的钢珠,看谁夹到自己盘里的多。一段时间后很快分晓,同学们以为夹得多的同学力气特别大,所以夹得多。后来我叫他们调换了筷子,重新比赛,这次发现原来夹得多的那位同学却很难夹起钢珠。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跟筷子有关。课堂在一片呐喊加油声中开始,学生兴致勃勃,紧接着我加以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激起学生很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很快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也能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创设实验情景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等。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自主实验,对一些同学来说有时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才好。特别是设计性的探究实验,困难就比较大。所以教师有必要创设实验情景,努力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如上《平面镜》这节课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器材的选取,像的位置怎么确定,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有什么关系等都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就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问题一个个攻破。首先我让学生照镜子,注意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是怎样的,并进行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接着我提出情景问题:我们要看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应该用玻璃板做实验还是平面镜呢?让学生观察平面镜和玻璃板,发现因为玻璃板透明能看到后面的物体而平面镜有涂漆看不到。从而确定用玻璃板做实验。再次提出问题情景:我们要比较像的大小怎么比较?并用多媒体展示三根蜡烛,其中两根一模一样,一根较大让学生选择用哪两根进行试验。并用动画的形式让同学们认识到,当镜后面的蜡烛跟镜前蜡烛所成的像重合时,就可以找到像的位置,也能认识到像和物大小相等。经过一系列的情景引导,学生能正确的选择器材,也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方案,不会茫茫然毫无头绪了。
三、创设递进情景
情景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如在《透镜》一节中,我第一次创设情景: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后方向怎样射出?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情景: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会怎样射出?经实验后得出答案。第三次创设情景:非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怎样射出?再次做实验证明。从几次递进情景,去做实验认识光经(凸、凹)透镜后的传播方向,最后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更为明确和深刻。
四、创设关联情景
对于容易搞混的概念、公式、定律等,进行创设关联情景从而对比,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和记忆。但要注意,关联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能漫无边际,以免增加学生的负重。如在“压强”教学中,我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在习题练习上创设情景: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中(形状不同),容器底受到的压强,桌面受到的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的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这些情景问题的对比和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系统的掌握知识,对相似点不再存疑。
五、创设求异情景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若变换角度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情景。比如学习《浮力的应用》时,学生认识了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我提出情景问题: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知识作全面地分析。在层层的设问下,学生会一步一步紧紧的被吸引着,不得不一步一步跟着去寻找答案,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应用了知识。从而也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课堂创设情景对我们的物理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来选用创设情景方式。
2、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景,而且必须巧妙解决创设情景所涉及的物理问题。
3、创设情景应有利于教师“搭桥”,学生“过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梯度。
总之,创设情景必须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知识基础的事物之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达到掌握本质,领悟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创设、情景、实验、积极性、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学物理课堂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以中学物理教育实践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下面就近几年来的物理教学的体会和结合学生的表现来谈谈我对物理情景创设的小小看法。
一、创设导入情景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是否能紧紧吸引学生,课前的导入非常重要,精彩的导入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做演示小实验,或者设置一个学生游戏,或者提出问题来创设生动的情景来吸引学生。
比如上《摩擦力》这节课时,我设计一个“夹钢珠”比赛,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一位拿的是一双光滑的筷子,另一位拿的是一双粗糙的筷子,他们同时夹一样的钢珠,看谁夹到自己盘里的多。一段时间后很快分晓,同学们以为夹得多的同学力气特别大,所以夹得多。后来我叫他们调换了筷子,重新比赛,这次发现原来夹得多的那位同学却很难夹起钢珠。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跟筷子有关。课堂在一片呐喊加油声中开始,学生兴致勃勃,紧接着我加以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激起学生很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很快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也能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创设实验情景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等。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自主实验,对一些同学来说有时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才好。特别是设计性的探究实验,困难就比较大。所以教师有必要创设实验情景,努力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如上《平面镜》这节课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器材的选取,像的位置怎么确定,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有什么关系等都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就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问题一个个攻破。首先我让学生照镜子,注意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是怎样的,并进行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接着我提出情景问题:我们要看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应该用玻璃板做实验还是平面镜呢?让学生观察平面镜和玻璃板,发现因为玻璃板透明能看到后面的物体而平面镜有涂漆看不到。从而确定用玻璃板做实验。再次提出问题情景:我们要比较像的大小怎么比较?并用多媒体展示三根蜡烛,其中两根一模一样,一根较大让学生选择用哪两根进行试验。并用动画的形式让同学们认识到,当镜后面的蜡烛跟镜前蜡烛所成的像重合时,就可以找到像的位置,也能认识到像和物大小相等。经过一系列的情景引导,学生能正确的选择器材,也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方案,不会茫茫然毫无头绪了。
三、创设递进情景
情景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如在《透镜》一节中,我第一次创设情景: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后方向怎样射出?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情景: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会怎样射出?经实验后得出答案。第三次创设情景:非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怎样射出?再次做实验证明。从几次递进情景,去做实验认识光经(凸、凹)透镜后的传播方向,最后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更为明确和深刻。
四、创设关联情景
对于容易搞混的概念、公式、定律等,进行创设关联情景从而对比,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和记忆。但要注意,关联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能漫无边际,以免增加学生的负重。如在“压强”教学中,我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在习题练习上创设情景: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中(形状不同),容器底受到的压强,桌面受到的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的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这些情景问题的对比和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系统的掌握知识,对相似点不再存疑。
五、创设求异情景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若变换角度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情景。比如学习《浮力的应用》时,学生认识了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我提出情景问题: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知识作全面地分析。在层层的设问下,学生会一步一步紧紧的被吸引着,不得不一步一步跟着去寻找答案,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应用了知识。从而也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课堂创设情景对我们的物理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来选用创设情景方式。
2、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景,而且必须巧妙解决创设情景所涉及的物理问题。
3、创设情景应有利于教师“搭桥”,学生“过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梯度。
总之,创设情景必须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知识基础的事物之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达到掌握本质,领悟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21/6/26 15:26:03
- 【点击频次】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