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学生英语介词使用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介词,作为和动词并行的英语词汇中的两股主流之一,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但是介词运用是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由于介词的用法纷繁复杂,学生在介词习得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可以为学习者在英语介词的习得及地道表达方面提供有效的帮助。
引言: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一类单词,它们既可以根据表意需要灵活而广泛地应用,又与名词、动词、形容词、过去分词等构成千上万的固定的惯用搭配。大多数介词都是多义词,一个介词少则有两种含义和用法,多则七八种,甚至十几种,显得相当繁杂,因此学生在介词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本研究选择高二3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同时笔者从30名实验对象中选择优中差各2名受试者进行单独访谈,让他们说出使用介词的原因,从而探究形成他们的介词使用特点的原因。
通过对受试者的试卷分析和访谈,笔者列出了他们在介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错误搭配。搭配错误多为与名词搭配,与动词搭配错误,与形容词搭配错误。例如:
…, a policeman was shot dead while patrolling in the campus. ( F). (测试题第41题)
..., a policeman was shot dead while patrolling on the campus.(T)
二.固定词组使用错误。例如:
1. In one hand, the computer is beneficial, and i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uter brings us trouble. (F) (源自测试题学生作文)
On one hand, the computer is beneficial,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uter brings us trouble.(T)
2. In the contrary, computer also ……(F)(源自测试题学生作文)
On the contrary, computer also……(T)
三.少用介词。例如:
The football fell a hole near the tree.(F) (源自测试题学生作文)
The football fell into a hole near the tree.(T)
四.多用介词。例如:
1.serve for the people,(F)
serve the people,(T)
2. survive from the accident (F)
survive the accident (T)
通过对学生的试卷分析和访谈,笔者了解到他们所谈到的引起介词使用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许多学习者只了解介词的大概含义,不了解介词的准确含义。最常见的例子就是in和on,前者的本意是“在……的里面”,比如in the house(在房子里面),后者的本意是“在……上面”,比如on the table(在桌子上面)。另外,in和at也容易混淆,前者表示在某个大地方,比如in the city(在城市),后者表示在某个小地方,比如at the hotel(在旅馆)。由于这三个介词都有“在”的意思,许多学习者不了解三者的准确含义,往往不知道应该用哪个比较合适。所以笔者认为,学习一个英语介词,一定要掌握它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含义,在日常交往中,大多数场合下都使用这个含义。
二.许多学习者不能转换介词的含义。前面我们说,每个介词都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含义,比如beyond,它的本意是“在……的那边”,例如beyond the mountain(在山的那边),这个词组许多学习者都认识,也能正确翻译出来,但beyond my power这个词组,有些学习者就不能正确翻译出来了,它的含义是“超出我的能力的范围”(力所不能及)。学习者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以及字面的意思,将“在……的那边”转换为“超出……的范围”。许多学习者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尚不具备这种“含义转换”的能力。
三.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而错用介词。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时通常借助汉语来理解记忆英语单词的含义。当学习者要表达复杂的思想的时候, 自然先想到的是用母语, 然后把母语字对字的翻译成为英语。或者看到英语后先把它翻译成汉 语,根据汉语来使用介词。
四.培训的迁移。在学生使用的教材中, 对介词的介绍仅限于对课文中出现的介词词组的罗列, 提供简单的中文释义, 对介词在满足英语静态表达中的作用,用法基本没有提及。相应的, 教师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实词上, 主要在讲解动词的用法和搭配, 认为介词不过是虚词, 不影响句子表达, 因此对介词不作太多关注和讲解。即使提及也仅限于介词的空间, 时间意义, 或考试中常见搭配, 对介词因满足英语静态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隐喻义或延伸义很少涉及。这就使学生产生误解, 认为介词不重要, 而把精力主要放在动词的学习上, 这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过多使用动词的倾向。由于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多义介词教学,教师没有将多义介词作为教学的重点,也没有对介词的核心义项和延伸意义进行区分,而是根据不同语境把多义介词的各个义项逐个介绍给学生,学生则根据语境来猜测介词意义或一一进行死记硬背。
五.母语中缺少与英语对应的介词。由于母语中缺少与英语对应的介词而导致的介词使用错误还是很多的,被试者提到他们在使用介词时经常凭感觉。
六.英语介词难掌握的原因在于其多义本质。多数介词都有其延伸意义,其中很多意义没有系统地相互联系,学习者常常难以理解各项意义是如何从语义上联系起来的。
七.人类对物体空间关系的认知、对空间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认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人类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同一个空间结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空间关系。中国学习者开始学习英语空间介词时,他们母语的空间概念已经确立,所以在学习英语空间多义介词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母语空间关系的认知以及空间的范畴化和概念化会影响英语空间概念的理解、建构和产出,同时也受到英语空间范畴系统的影响。简而言之,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空间介词意义时受到汉语和英语两种空间范畴系统的双重影响。英语各空间范畴之间的关联和差异以及英、汉语在空间范畴化上的异同交互作用,在介词习得方面会导致中国学生不同程度的习得困难,从而在使用时出现错误。
对英语介词教学的启示:
介词一直是语法学家和语言研究者研究的热点。传统的语法讲义对介词的讲解通常是将介词的各个意义分别列出,再用例句加以解释。但是按照这种传统方法学习介词,往往导致学生对介词与其它词的搭配死记硬背,很难灵活运用。所以,我们要一改“ 将一词多义的介词当作同形异义词处理” 的介词学习方法,注重介词多(下转第64页)(上接第61页)个空间意义的联系,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到一个介词的意义当中。
教师要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可理解性输入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供语言资料的同时,要拓宽语言输入方式和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各种媒体、途径学习英语,使学生在大量接触、练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亲身体会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学生逐步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词汇短语是一种词汇-语法单位,是一些长度不同的语言“块件”。词汇短语应该成为语言教学的中心。介词短语,属于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使用到的词汇短语,英语学习者就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块件(预制件) 存在于脑海,让它们跟我们的生活基本经验联系起来,在联想中迅速构建心理空间,在相关的语境下能够做到敏锐地感知,一听即懂,一看即会,脱口而出。因为,要想使用英语做日常交流,要想流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介词搭配:要想敏锐的对某个听力语篇正确的解码,必须对各种介词搭配做出快速的反应才能适应正常的语速。这是对目的语基本技能,即口语和听力熟练度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操作水平的要求,也是扩展其他基本技能,即阅读、写作和翻译等的基础。毕竟这五种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掌握技巧获得提高也就会有整体性的进步,这也是英语教学工作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认知科学的帮助,提高学生对英语介词延伸意义的掌握和对英语语言的实际掌握运用情况,尤其是提高基础技能:口语的表达连贯性,继而扩展到其他几项基础技能;提高学生对英语介词的灵活运用能力,能使其更加轻松的使用英语。同时,帮助学生体察深藏在我们空间意义中的抽象概念。
参考文献:
[1]李 勤.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介词习得中母语的迁移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29.
[2]毕懿晴,介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理据[ 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1
[3]汪少华.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引言: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一类单词,它们既可以根据表意需要灵活而广泛地应用,又与名词、动词、形容词、过去分词等构成千上万的固定的惯用搭配。大多数介词都是多义词,一个介词少则有两种含义和用法,多则七八种,甚至十几种,显得相当繁杂,因此学生在介词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本研究选择高二3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同时笔者从30名实验对象中选择优中差各2名受试者进行单独访谈,让他们说出使用介词的原因,从而探究形成他们的介词使用特点的原因。
通过对受试者的试卷分析和访谈,笔者列出了他们在介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错误搭配。搭配错误多为与名词搭配,与动词搭配错误,与形容词搭配错误。例如:
…, a policeman was shot dead while patrolling in the campus. ( F). (测试题第41题)
..., a policeman was shot dead while patrolling on the campus.(T)
二.固定词组使用错误。例如:
1. In one hand, the computer is beneficial, and i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uter brings us trouble. (F) (源自测试题学生作文)
On one hand, the computer is beneficial,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uter brings us trouble.(T)
2. In the contrary, computer also ……(F)(源自测试题学生作文)
On the contrary, computer also……(T)
三.少用介词。例如:
The football fell a hole near the tree.(F) (源自测试题学生作文)
The football fell into a hole near the tree.(T)
四.多用介词。例如:
1.serve for the people,(F)
serve the people,(T)
2. survive from the accident (F)
survive the accident (T)
通过对学生的试卷分析和访谈,笔者了解到他们所谈到的引起介词使用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许多学习者只了解介词的大概含义,不了解介词的准确含义。最常见的例子就是in和on,前者的本意是“在……的里面”,比如in the house(在房子里面),后者的本意是“在……上面”,比如on the table(在桌子上面)。另外,in和at也容易混淆,前者表示在某个大地方,比如in the city(在城市),后者表示在某个小地方,比如at the hotel(在旅馆)。由于这三个介词都有“在”的意思,许多学习者不了解三者的准确含义,往往不知道应该用哪个比较合适。所以笔者认为,学习一个英语介词,一定要掌握它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含义,在日常交往中,大多数场合下都使用这个含义。
二.许多学习者不能转换介词的含义。前面我们说,每个介词都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含义,比如beyond,它的本意是“在……的那边”,例如beyond the mountain(在山的那边),这个词组许多学习者都认识,也能正确翻译出来,但beyond my power这个词组,有些学习者就不能正确翻译出来了,它的含义是“超出我的能力的范围”(力所不能及)。学习者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以及字面的意思,将“在……的那边”转换为“超出……的范围”。许多学习者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尚不具备这种“含义转换”的能力。
三.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而错用介词。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时通常借助汉语来理解记忆英语单词的含义。当学习者要表达复杂的思想的时候, 自然先想到的是用母语, 然后把母语字对字的翻译成为英语。或者看到英语后先把它翻译成汉 语,根据汉语来使用介词。
四.培训的迁移。在学生使用的教材中, 对介词的介绍仅限于对课文中出现的介词词组的罗列, 提供简单的中文释义, 对介词在满足英语静态表达中的作用,用法基本没有提及。相应的, 教师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实词上, 主要在讲解动词的用法和搭配, 认为介词不过是虚词, 不影响句子表达, 因此对介词不作太多关注和讲解。即使提及也仅限于介词的空间, 时间意义, 或考试中常见搭配, 对介词因满足英语静态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隐喻义或延伸义很少涉及。这就使学生产生误解, 认为介词不重要, 而把精力主要放在动词的学习上, 这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过多使用动词的倾向。由于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多义介词教学,教师没有将多义介词作为教学的重点,也没有对介词的核心义项和延伸意义进行区分,而是根据不同语境把多义介词的各个义项逐个介绍给学生,学生则根据语境来猜测介词意义或一一进行死记硬背。
五.母语中缺少与英语对应的介词。由于母语中缺少与英语对应的介词而导致的介词使用错误还是很多的,被试者提到他们在使用介词时经常凭感觉。
六.英语介词难掌握的原因在于其多义本质。多数介词都有其延伸意义,其中很多意义没有系统地相互联系,学习者常常难以理解各项意义是如何从语义上联系起来的。
七.人类对物体空间关系的认知、对空间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认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人类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同一个空间结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空间关系。中国学习者开始学习英语空间介词时,他们母语的空间概念已经确立,所以在学习英语空间多义介词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母语空间关系的认知以及空间的范畴化和概念化会影响英语空间概念的理解、建构和产出,同时也受到英语空间范畴系统的影响。简而言之,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空间介词意义时受到汉语和英语两种空间范畴系统的双重影响。英语各空间范畴之间的关联和差异以及英、汉语在空间范畴化上的异同交互作用,在介词习得方面会导致中国学生不同程度的习得困难,从而在使用时出现错误。
对英语介词教学的启示:
介词一直是语法学家和语言研究者研究的热点。传统的语法讲义对介词的讲解通常是将介词的各个意义分别列出,再用例句加以解释。但是按照这种传统方法学习介词,往往导致学生对介词与其它词的搭配死记硬背,很难灵活运用。所以,我们要一改“ 将一词多义的介词当作同形异义词处理” 的介词学习方法,注重介词多(下转第64页)(上接第61页)个空间意义的联系,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到一个介词的意义当中。
教师要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可理解性输入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供语言资料的同时,要拓宽语言输入方式和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各种媒体、途径学习英语,使学生在大量接触、练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亲身体会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学生逐步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词汇短语是一种词汇-语法单位,是一些长度不同的语言“块件”。词汇短语应该成为语言教学的中心。介词短语,属于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使用到的词汇短语,英语学习者就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块件(预制件) 存在于脑海,让它们跟我们的生活基本经验联系起来,在联想中迅速构建心理空间,在相关的语境下能够做到敏锐地感知,一听即懂,一看即会,脱口而出。因为,要想使用英语做日常交流,要想流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介词搭配:要想敏锐的对某个听力语篇正确的解码,必须对各种介词搭配做出快速的反应才能适应正常的语速。这是对目的语基本技能,即口语和听力熟练度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操作水平的要求,也是扩展其他基本技能,即阅读、写作和翻译等的基础。毕竟这五种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掌握技巧获得提高也就会有整体性的进步,这也是英语教学工作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认知科学的帮助,提高学生对英语介词延伸意义的掌握和对英语语言的实际掌握运用情况,尤其是提高基础技能:口语的表达连贯性,继而扩展到其他几项基础技能;提高学生对英语介词的灵活运用能力,能使其更加轻松的使用英语。同时,帮助学生体察深藏在我们空间意义中的抽象概念。
参考文献:
[1]李 勤.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介词习得中母语的迁移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29.
[2]毕懿晴,介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理据[ 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1
[3]汪少华.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 【发布时间】2021/5/30 16:56:18
- 【点击频次】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