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其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建设的重要基拙,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初中体育教学上。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当代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培养作用,加强初中体育教学是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共同需求。然而,当代初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高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造成初中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不能发挥。因此,本文以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为题,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效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活动 困境 对策 分析
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全面下降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体育学习困难学生越来越多。所谓体育学习困难学生,指那些不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即体育差生。其中,耐力项目体育困难学生的人数最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已经关注到这个严重的情况,多次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学体育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体育困难生,分析研究困难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转化体育困难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第一手材料。
一、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困难的产生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1)体能上。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如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瘦弱并且身体素质差。他们对自己信心不足,不能完成正常的体育教学目标,并因此对体育运动产生厌烦心理。
(2)智力上。学生接受能力低下,学习技术动作时障碍多,练习时退缩不积极,不能顺利完成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技评考核难以达到要求。
(3)学习态度上。对体育的认识不够和兴趣淡薄,思想上重文轻体,纪律性差,练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一些进入初中的女同学上体育课的时候怕苦、怕累、怕脏,不愿意练习或很少练习,带着无所谓心理。还有的同学身体素质特别好,能够轻松地完成体育课教学目标,学有余力,往往对正常的体育学习产生不耐烦、散漫、自由的倾向,久而久之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
(4)性格上。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交际,与大家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少,恐惧体育运动,害怕别的同学嘲笑、讥讽,在体育学习中不能获得成功乐趣,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对体育运动也失去了兴趣。
2、家庭因素
(1)家庭成员对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家长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是正确的,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孩子受到正面影响对体育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具有积极的态度;反之,家长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不足或者认识就是错误的,那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就容易造成孩子对体育运动认识不足,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影响孩子体育学习。
(2)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在家庭的过度保护、溺爱中成长起来的,身上的“骄、娇”二气较浓,这也影响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练习以及其他的日常活动。
3、教材教法因素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技术难度大、不活泼的运动项目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的自觉练习次数减少,甚至有的根本不练习。
其次,教材的教学方法不活泼,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4、学校教师因素
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学校没能把体育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体育课为“文化课”让路,应有的体育教学器材得不到及时的维修等等,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种种误解,学习态度不端正,产生无所谓的心理。
另一方面是受教师素质的影响。教师上的体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教育的方法欠妥,一味批评、斥责、打骂,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因而对老师产生不信任,疏远、对抗的心理。
二、解决初中体育教学困境的策略
对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改进,不仅要得到学校管理者的认可,还需要加点对于体育教学内容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早晚都会被繁重的学习压力压垮,另外,各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为学生体育锻炼和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具体的策略如下:
1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学校管理者以及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对于体育教学的态度和认识,将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各学科平齐,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与各学科教师平齐,禁止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体育教师。平时注重优秀体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学校设立专门的体育组,研究现代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模式,紧跟时代的发展。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
体育活动本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考核方式的局限,导致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往往局限于有利于测评考核的项目上,其实体育活动完成的是对整个身体性能的提升。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是全身性的协调运动,只是重点内容不一致,但彼此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就可以考虑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拳击、武术等都可以适时的教授给学生,而不是仅限于重复体操、跑步这些易让学生乏味的项目上。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效果往往不一致。教师探索一种易让学生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意义重大,比如通过一些运动明星教学视频或比赛录像进行教学,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等,通过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达成师生之间充分、和谐的交流,形成双向的互动关系。
3体育教师应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
初中体育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才能明晰自己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吸取教学经验,获得对体育教学更清晰、准确、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育对认识体育精神,提高运动效率作用极大。同时要能准确判读适合学生的体育教育,虽然教学内容可能相同,但并不是就决定了教育方式和要求的统一,而单纯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或内容并不保证就能完成良好的教学任务。同一个群体中各人的体质、兴趣各有不同,这也需要教师灵活调整体育运动的要求。教师认可学生,学生认可教师,这才更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最优保证。
综上所述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必定会实施正确的教学行为。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的价值得到发挥。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性,引导学生走进快乐的体育世界是当代体育教师的教学职责。教师应正视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竞争力与和谐度的初中体育教学环境肩利于初中体育学科的发展更可以引导初中学生打开体育热爱之心。
参考文献:
[1]彭广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探究[J].知识经济,2013.
[2]张玉兰.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D]. 河南师范大学报,2012.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活动 困境 对策 分析
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全面下降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体育学习困难学生越来越多。所谓体育学习困难学生,指那些不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即体育差生。其中,耐力项目体育困难学生的人数最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已经关注到这个严重的情况,多次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学体育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体育困难生,分析研究困难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转化体育困难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第一手材料。
一、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困难的产生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1)体能上。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如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瘦弱并且身体素质差。他们对自己信心不足,不能完成正常的体育教学目标,并因此对体育运动产生厌烦心理。
(2)智力上。学生接受能力低下,学习技术动作时障碍多,练习时退缩不积极,不能顺利完成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技评考核难以达到要求。
(3)学习态度上。对体育的认识不够和兴趣淡薄,思想上重文轻体,纪律性差,练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一些进入初中的女同学上体育课的时候怕苦、怕累、怕脏,不愿意练习或很少练习,带着无所谓心理。还有的同学身体素质特别好,能够轻松地完成体育课教学目标,学有余力,往往对正常的体育学习产生不耐烦、散漫、自由的倾向,久而久之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
(4)性格上。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交际,与大家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少,恐惧体育运动,害怕别的同学嘲笑、讥讽,在体育学习中不能获得成功乐趣,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对体育运动也失去了兴趣。
2、家庭因素
(1)家庭成员对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家长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是正确的,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孩子受到正面影响对体育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具有积极的态度;反之,家长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不足或者认识就是错误的,那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就容易造成孩子对体育运动认识不足,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影响孩子体育学习。
(2)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在家庭的过度保护、溺爱中成长起来的,身上的“骄、娇”二气较浓,这也影响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练习以及其他的日常活动。
3、教材教法因素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技术难度大、不活泼的运动项目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的自觉练习次数减少,甚至有的根本不练习。
其次,教材的教学方法不活泼,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4、学校教师因素
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学校没能把体育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体育课为“文化课”让路,应有的体育教学器材得不到及时的维修等等,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种种误解,学习态度不端正,产生无所谓的心理。
另一方面是受教师素质的影响。教师上的体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教育的方法欠妥,一味批评、斥责、打骂,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因而对老师产生不信任,疏远、对抗的心理。
二、解决初中体育教学困境的策略
对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改进,不仅要得到学校管理者的认可,还需要加点对于体育教学内容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早晚都会被繁重的学习压力压垮,另外,各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为学生体育锻炼和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具体的策略如下:
1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学校管理者以及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对于体育教学的态度和认识,将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各学科平齐,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与各学科教师平齐,禁止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体育教师。平时注重优秀体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学校设立专门的体育组,研究现代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模式,紧跟时代的发展。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
体育活动本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考核方式的局限,导致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往往局限于有利于测评考核的项目上,其实体育活动完成的是对整个身体性能的提升。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是全身性的协调运动,只是重点内容不一致,但彼此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就可以考虑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拳击、武术等都可以适时的教授给学生,而不是仅限于重复体操、跑步这些易让学生乏味的项目上。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效果往往不一致。教师探索一种易让学生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意义重大,比如通过一些运动明星教学视频或比赛录像进行教学,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等,通过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达成师生之间充分、和谐的交流,形成双向的互动关系。
3体育教师应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
初中体育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才能明晰自己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吸取教学经验,获得对体育教学更清晰、准确、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育对认识体育精神,提高运动效率作用极大。同时要能准确判读适合学生的体育教育,虽然教学内容可能相同,但并不是就决定了教育方式和要求的统一,而单纯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或内容并不保证就能完成良好的教学任务。同一个群体中各人的体质、兴趣各有不同,这也需要教师灵活调整体育运动的要求。教师认可学生,学生认可教师,这才更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最优保证。
综上所述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必定会实施正确的教学行为。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的价值得到发挥。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性,引导学生走进快乐的体育世界是当代体育教师的教学职责。教师应正视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竞争力与和谐度的初中体育教学环境肩利于初中体育学科的发展更可以引导初中学生打开体育热爱之心。
参考文献:
[1]彭广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探究[J].知识经济,2013.
[2]张玉兰.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D]. 河南师范大学报,2012.
- 【发布时间】2021/5/30 16:44:57
- 【点击频次】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