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带"进去,"领"出来——从"宗教改革为什么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说起

 

【作者】 梁玉萍

【机构】 神木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我按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完成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把重点放在了改革内容的分析讲解上,进而引导学生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性质。在归纳性质的时候学生提出质疑:他是一个神学教授,他仅仅是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进行改革……说他领导的这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些牵强附会!我把这个学生的思路理了一下:教材总体介绍马丁·路德身份:马丁·路德是德意志维登堡大学一位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神学教授,他十分痛恨罗马教廷在德意志的神权统治与经济搜刮。对!这样看,他很有理由提出这个问题。可是,他没看到很重要的一句话"他是一位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的神学教授"。看来他对宗教改革的背景还没有理解透彻。我就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留给了学生,并且激发他们:看谁能帮这位同学解答?回来后,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与自我论证: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我如果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我会不会有这个疑问?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我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总结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交流。
        结论一、历史教育的过程上我认为应该:让历史回归历史。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教材再次梳理了一遍。我认为,我可能也会问这个问题:学生能看到的历史载体--历史课本上没有提过马丁·路德是资产阶级!学生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年轻、有活力!是以后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国家的接班人。当然,我们历史教师会把教育学生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历史使命,势必会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普通高中历史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的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地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还有我们现在的价值观与生活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件事,让我不得不重新认识"教育"这个庞杂、争议颇多的话题。我国现代教育大家,潘光旦先生认为:人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以"自我为对象"。自由的教育不是"受"的,也不应当有人"施"。自由的教育是自由的,教师只应当有一个责任,就是在青年自求的过程当中加以辅助,使自求于前,自得于后。大抵真能自求者,必能自得,而不能自求者终于不得。所谓"自求"至"自得"水到渠成,"自我"便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成为自由的人。所以,教育的过程上,我建议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真、善、美的良好品行,就该给学生创造这样"自求"的环境并且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让他在这样的氛围中快乐的"自得"方能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是:强迫的、不连贯的、阶级化了的历史教材及历史教学虽然可以让孩子们很理性的认识社会发展的一些规律,但是,他们不喜欢!让"历史回归历史"给学生相应的"原始史料"让学生用自己日益成熟、理性的头脑去认识他、判断他、论证他,给出自己的认知,这才是激发学生兴趣,真正培养人才的历史教学的途径。
        结论二、以史学的目的来说,我认为在于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能为现实服务 。什么是历史?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三是指经历,底细;四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沿革,来历;五是指已过去的经历和事迹的痕迹;六是指历史学科。我曾今看到一段关于历史学家社会角色的描述很客观:"历史学家的角色不是充当某种意识形态或某个政府的侍女。历史学家的任务也不是宣传某种意识形态,支持某个政府、政党、革命团体、宗教等任何特殊利益集团"。我们现在作为历史教师,所教授的是"遴选版本"的历史学科,是为孩子们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认识人类、自然和谐发展、适应将来这个复杂的社会做准备的!所以,在讲历史课之前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老师现在跟你们探讨的是"历史学的一部分",由于历史本身的不可重现性决定了我们现在共同探讨、学习的历史是经过有选择的重新编排、组合而成的,有利于我们适应这个社会、创造更新的社会,生活的更加美好、和谐而设的历史课。因为,"只有当我们能够预测我们的有目的的行动之后果时,我们才能控制社会生活"让生活更美好、更和谐。当然教育学的教育功能是与其认知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历史教育是塑造社会的思想和政治觉悟的根本基础之一。历史学通过发现科学真理,应当积极的配置塑造社会的觉悟"。 我们的目标是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化的人的同时,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性。附带的也会让学生增强一些认知功能:归纳演绎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阐述论证的能力,书写交流的能力等等。所以,在学生问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为什么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样的问题时,我才意识到: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告诉"他是完全不够的!他也许仍然是一知半解。我需要告诉他历史课和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是有差别的,人是社会动物,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个事件,我们要把它放在历史这个长河中去理解,去评价,去继承与发扬。
        从对上面问题的思考归纳以及自我论证,我发现实际上我还是回到了一个基本性、原理性的问题:怎么上好历史课?学历史干什么?什么是历史?我的结论就是:我们上历史课应该能够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尽可能充分的了解历史史实,并且能够把学生从历史时空"领"出来,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便从中感知历史、提升能力、总结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服务。
  • 【发布时间】2021/4/26 11:38:47
  • 【点击频次】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