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我校学前专业舞蹈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舞蹈教学已经成为各大艺术高校的重要专业课程,也是艺术学校的基础学科和必修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因材施教,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乐观向上的进取心,热爱民族舞蹈和教育事业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应当代中职学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改善日常教学,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专业 舞蹈教学 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 民族地区
一、我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1、学生对于学前教育认识肤浅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教学。在学前教育舞蹈技能课中,教学、表演、编导是三位一体的。但我校学生对舞蹈课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基本功和一系列的舞蹈组合及成品舞的层面上,课堂上走过场和应付差事的心态比较严重,课后也很少自行练习、思考,这势必对教学埋下很大的隐患。
2、学生的学习基础差
我校生源差,很多学生之前不仅没跳过舞,有的甚至连成形的舞蹈节目都没看过。各方面都需要从启蒙入手。舞蹈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没有实习基地,学生不能把课堂所学与实践相结合。
3、课堂气氛的缺失
舞蹈课需要培养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为了那“一分钟”,需要进行长久不断的刻苦训练,在我校教学中,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是贯穿到整个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敦促学生反复训练,不断的重复,才能做到运用自如。这样的训练,也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在我校的学前教育舞蹈课堂中,教学气氛的缺失是一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学前教育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使得学习幼师的人数骤增,因此,我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是手把手的一对一或小班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对每个学生顾及的时间就会很少。而教师要想做到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就需要不厌其烦的对每个学生进行重复讲解,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教师负面的精神状态也会间接的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在舞蹈课堂中,对于重复、枯燥的各种舞蹈基本功而言,教师的语言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关键,若教师的语言太生硬,可能不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得整节课的课堂很压抑。再者,在平常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比较薄弱,相互之间的沟通太少,很多学生上了半年的课都不知道老师的姓名全称,这样的结果就显示舞蹈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太强,以至于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
4、课堂教学缺乏因材施教
近年来,由于大幅度的扩招,导致学生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幼儿舞蹈不屑一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接受舞蹈学习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学习理解能力较好,易于接受,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很难跟上教学节奏。教师采用统一教学的方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舞蹈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改进措施与应对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舞蹈的源动力,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的去学习舞蹈。学生有了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改进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教学中发现学生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教师要平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训练感受,多关心学生的成长心路历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增强学习舞蹈的自信力和力量,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去调节课堂气氛,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去讲解舞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面学习,获得知识,愉快成长。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主动了解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相互沟通,增进情感交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获得学生认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儿童舞蹈的学习,是我校学前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前专业的学生要努力成为能跳、会教、善编的新型人才。要会跳,能为幼儿做出正确的动作示范;要会教,能组织幼儿学舞;还要会编,有自编自导幼儿歌舞和辅导幼儿舞蹈活动的能力。舞蹈课教学需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实习时我发现:有些学生专业素质很好,也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内心深处却害怕幼儿舞蹈课。仔细分析,发现这些学生在组织能力、调控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缺失,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个积累的过程,实践锻炼的经历。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表现和锻炼的平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表演、创作、观察、分析、指导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
(三)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
自主、创新、开放的教学模式更切合现代的舞蹈教学的发展需求。开放教学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重视理论的,注重技巧,注重实践,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舞蹈教学中,要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舞蹈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成为“主角”,成为“导演”成为“策划”,让学生自己设计舞蹈动作,自己排练,同时让学生学会将流行的舞蹈观念,民族舞蹈的精华等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作品中,真实的展现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幼儿舞蹈。
总之,舞蹈教学在学前专业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学前专业舞蹈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进取心,热爱民族舞蹈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应当代中职学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改善日常教学,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源,浅谈大学舞蹈专业教学开展现状与改革建议,[J],青年文学家,2013年07期
[2]宋晓敏,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3]黄亚,湖南省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关键词:学前专业 舞蹈教学 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 民族地区
一、我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1、学生对于学前教育认识肤浅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教学。在学前教育舞蹈技能课中,教学、表演、编导是三位一体的。但我校学生对舞蹈课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基本功和一系列的舞蹈组合及成品舞的层面上,课堂上走过场和应付差事的心态比较严重,课后也很少自行练习、思考,这势必对教学埋下很大的隐患。
2、学生的学习基础差
我校生源差,很多学生之前不仅没跳过舞,有的甚至连成形的舞蹈节目都没看过。各方面都需要从启蒙入手。舞蹈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没有实习基地,学生不能把课堂所学与实践相结合。
3、课堂气氛的缺失
舞蹈课需要培养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为了那“一分钟”,需要进行长久不断的刻苦训练,在我校教学中,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是贯穿到整个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敦促学生反复训练,不断的重复,才能做到运用自如。这样的训练,也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在我校的学前教育舞蹈课堂中,教学气氛的缺失是一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学前教育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使得学习幼师的人数骤增,因此,我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是手把手的一对一或小班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对每个学生顾及的时间就会很少。而教师要想做到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就需要不厌其烦的对每个学生进行重复讲解,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教师负面的精神状态也会间接的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在舞蹈课堂中,对于重复、枯燥的各种舞蹈基本功而言,教师的语言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关键,若教师的语言太生硬,可能不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得整节课的课堂很压抑。再者,在平常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比较薄弱,相互之间的沟通太少,很多学生上了半年的课都不知道老师的姓名全称,这样的结果就显示舞蹈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太强,以至于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
4、课堂教学缺乏因材施教
近年来,由于大幅度的扩招,导致学生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幼儿舞蹈不屑一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接受舞蹈学习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学习理解能力较好,易于接受,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很难跟上教学节奏。教师采用统一教学的方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舞蹈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改进措施与应对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舞蹈的源动力,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的去学习舞蹈。学生有了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改进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教学中发现学生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教师要平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训练感受,多关心学生的成长心路历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增强学习舞蹈的自信力和力量,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去调节课堂气氛,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去讲解舞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面学习,获得知识,愉快成长。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主动了解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相互沟通,增进情感交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获得学生认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儿童舞蹈的学习,是我校学前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前专业的学生要努力成为能跳、会教、善编的新型人才。要会跳,能为幼儿做出正确的动作示范;要会教,能组织幼儿学舞;还要会编,有自编自导幼儿歌舞和辅导幼儿舞蹈活动的能力。舞蹈课教学需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实习时我发现:有些学生专业素质很好,也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内心深处却害怕幼儿舞蹈课。仔细分析,发现这些学生在组织能力、调控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缺失,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个积累的过程,实践锻炼的经历。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表现和锻炼的平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表演、创作、观察、分析、指导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
(三)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
自主、创新、开放的教学模式更切合现代的舞蹈教学的发展需求。开放教学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重视理论的,注重技巧,注重实践,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舞蹈教学中,要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舞蹈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成为“主角”,成为“导演”成为“策划”,让学生自己设计舞蹈动作,自己排练,同时让学生学会将流行的舞蹈观念,民族舞蹈的精华等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作品中,真实的展现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幼儿舞蹈。
总之,舞蹈教学在学前专业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学前专业舞蹈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进取心,热爱民族舞蹈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应当代中职学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改善日常教学,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源,浅谈大学舞蹈专业教学开展现状与改革建议,[J],青年文学家,2013年07期
[2]宋晓敏,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3]黄亚,湖南省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 【发布时间】2021/4/26 11:38:29
- 【点击频次】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