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关键词】 ;
【正文】一、教学内容改革
从教材大纲上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因特网(Internet)应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基本常识;另一部分是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等上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表现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应用、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处理软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往往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课堂任务时,应把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最终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这样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可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教学手段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从过去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到“计算机+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和创新。在课堂上授课时,可用投影仪演示多媒体课件,将课堂教学转入多媒体教室,创设逼真的教学、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计算机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还可以选择教学软件用计算机做现场演示,授课时边演示边讲解,还可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共同讨论。
三、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结果轻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培养。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形成,再从问题解决中得到发展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提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分组竞赛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的教学模式。任务是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教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通过巧妙的任务设计,将要教授的新知识点蕴涵于任务之中,引导学生提出实际的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对某一实际操作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预计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遵循了知识延伸的连续性,其教学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在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中,既可突出实践,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消除学生对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情绪,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也称为个案研究,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其主要表现为: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一贯的固定化等有很大不同。
3、分组竞赛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竞赛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进行讨论和自主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每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各小组打分并给予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竞赛法,让每个小组完成不同作品的设计制作,完成后各小组统一进行评价,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老师的素质和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就意味着后退,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强教学研讨,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都是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活动中发展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以创造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崭新未来。
从教材大纲上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因特网(Internet)应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基本常识;另一部分是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等上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表现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应用、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处理软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往往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课堂任务时,应把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最终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这样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可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教学手段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从过去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到“计算机+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和创新。在课堂上授课时,可用投影仪演示多媒体课件,将课堂教学转入多媒体教室,创设逼真的教学、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计算机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还可以选择教学软件用计算机做现场演示,授课时边演示边讲解,还可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共同讨论。
三、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结果轻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培养。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形成,再从问题解决中得到发展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提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分组竞赛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的教学模式。任务是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教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通过巧妙的任务设计,将要教授的新知识点蕴涵于任务之中,引导学生提出实际的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对某一实际操作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预计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遵循了知识延伸的连续性,其教学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在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中,既可突出实践,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消除学生对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情绪,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也称为个案研究,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其主要表现为: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一贯的固定化等有很大不同。
3、分组竞赛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竞赛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进行讨论和自主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每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各小组打分并给予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竞赛法,让每个小组完成不同作品的设计制作,完成后各小组统一进行评价,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老师的素质和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就意味着后退,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强教学研讨,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都是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活动中发展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以创造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崭新未来。
- 【发布时间】2021/4/26 11:38:11
- 【点击频次】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