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用心经营讲策略——高中班级管理的几点滴感悟

 

【作者】 尤琼方 杨礼健

【机构】 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作为班主任,学生如果亲近你,相信你,尊重你,就服从你的管理。学生如果反感你,无论你的管理方法多好,管理制度多严,他们都把你的要求当作耳旁风,不理会你,不去履行职责和义务,当然你的班级也就管不好。因此,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班级管理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班级管理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关心学生,与学生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班级管理成功的一把钥匙。
  当今的高中生已基本上形成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并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用情感去教育学生,管理班集体。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引导。班主任可以采取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经常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将会给班级管理带来负面效应。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积累了几句教育箴言,我一直铭记在心。反复品读,略有感悟,说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
  “对待学生,该这样想:
  假如,我是孩子;
  假如,是我的孩子。”
  每每想到这句话,我仍然感动,因为话语中对学生真诚的爱足以让人震撼!也让我明白了,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不仅要教艺精湛,有敬业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投入,要懂得人性、人道和人情。
  我们当中有很多班主任,用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学生一辈子的尊重。然而,我们铁中校园充满诗意的美妙乐章里,偶尔也会迸出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我实在说不清,自己曾经有多少次不经意的冷冰冰且略带嘲讽的话语留给这些阳光少年永恒的记忆的将会是什么,但我知道爱因斯坦曾说过:“过了若干年以后,那些教的知识都忘了,留下的东西才是教育。”在此,希望各位老师和我一起铭记少一些不必要的冲动,多一些真诚的爱心,收获的将是幸福和快乐!
  (二)
  “班级是一个家,班主任和学生都是家中的成员。”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读出了两个字:平等。 班主任与学生在认知能力、知识水平上暂时存在差异,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铁中的许多班主任有一个共同的优点:能够听取学生意见;不轻易指责学生;班级里充溢着民主的氛围。然而,也有一些班级里,学生正在体验没有平等观念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称之为无情的教育,这种班级的学生也有一些共同点:胆小的学生更加胆小,油滑的学生想方设法钻空子,精力过剩的学生肆意地制造事端,甚至为所欲为,逐步走向危险的边缘。
  平等,还体现在班主任对班级事务和活动的参与和热情投入。大事不说,且说小事。当班主任走进教室,遇到地上有纸屑、讲桌凌乱是难免的事。如果教室里同学都在学习,那么你自己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在无形中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切莫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记得大扫除时,看到许多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同劳动;体育运动会时,班主任和同学们在一起为赛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师生其乐融融,校园里平添了一道和谐、亮丽的风景。
  我想,一个班主任只有从心底爱班级这个家,平等地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家的温馨,这个班级才能在和谐
中不断的进步。
  (三)
  “难为情,而不难堪,是教育的‘度 ’。”
  谈爱心,讲平等,并非凡事都迁就、顺从学生。批评和表扬一样重要,只是要掌握好这个“度”。 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白,服从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集体荣誉的攀升,硬朗的班风形成,离不开适度的、让学生难为情而不难堪的批评。关于批评,我有两点建议:一是不轻易忽视第一个犯错误的同学,二是可尝试采用“退三进一”式批评方法,即在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这样,批评会让学生心悦诚服。
  不久前,我们班级的值日组长和和另外一个同学来找我承认错误,因为这个学生随手乱扔垃圾,而值日组长又没有监督到位,给班级扣了分。按班级公约,他们两个每人写了一份500字的说明书来交给我,当时,我首先对他们两人能够主动承认错误给予了肯定,又委婉地指出小事做得不精彩,将来大事也会做不来。这样一来他们感到难为情,但并不难堪,纷纷要求做一周的卫生监督,分是扣了,但也给了学生用行动净化心灵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应该说,屡教不改的孩子是一次又一次“难堪”累积而成的,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不该成为给孩子制造难堪的人。
   (四)
  “对的,不一定是合适的。”
  很显然,这句话讲的是“方法”。 “对的,不一定是合适的。”有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孩子刚出生,有人说他将来做官,也有人说他将来发财,家人听了很高兴。可是另一个人说了一句真话:他将来一定会死的。结果,可想而知,此人被痛打了一顿。
  这个极端的例子给了我们教育者一个启示:教育学生时,有些真言是对的,但学生在感情上不接纳你。
  我们平时一定会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可我们的苦口婆心,大呼可怜天下父母心,反复渲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们可能仍是无动于衷,甚至会小声嘀咕。我有一次在班级里也谈孝敬父母,却改变了空洞说教的方法,给学生讲了个故事:
  一天一位年迈的老爷爷和他的成年的儿子走在路上,老爷爷看到前方树上有鸟,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儿子说:“乌鸦。”过了一会儿,老爷爷又看到前方树上有鸟。又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儿子不耐烦的说:“乌鸦!”后来,前方又出现了栖息着鸟儿的树,老爷子再次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儿子急了:“我不是说过了吗?是乌鸦!真啰嗦!”老爷子不再说话了。到了家里以后,老爷子用一双抖抖索索的手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已经发黄的日记,儿子翻过一看,这是自己小时候父亲写的日记,上面写着:今天我带着儿子去玩,儿子连续问了几次树上的鸟儿是什么?我高兴地告诉他“是乌鸦”。儿子长大了,会问了,我真幸福!看到这里,儿子哭了,抱住年迈的老父亲,说:“爸,您尽管问吧,树上的鸟儿是乌鸦!”
  这个故事讲完,教室里很安静,学生的感受可想而知。 “对的,不一定是合适的。”讲究方法,选用适当的方式处理学生中的棘手问题,也时会产生异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正值青春期,早恋现象并不鲜见。看到有这样一个资料:有个初三男同学,给本班一名女同学递了一张表达爱意的纸条,遭到了拒绝。于是,整天趴在桌子上萎靡不振。班主任看穿了他的心思,试着走近他。偶然间,班主任老师在课桌上发现了他写的一张字条,上面写道: 天涯何处无芳草, 何必只在本班找。 本来人数就紧张,何况质量又不好。 老师一看,还挺押韵的,于是,拿过一张纸,也写了一首:天涯何处无芳草 何必急着现在找。 本来学习就紧张, 何况年龄又很小。学生向老师会意一笑之后,重新振作了起来。试想,如果我们火冒三丈,立刻将家长请来,把孩子狠狠训斥一顿,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班主任几乎每一句话都可能是对的,但不一定是合适的。因此,遇到偶发事件定要三思而后行!
  总之 “经验可贵,但也是包袱。”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只有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总结,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 【发布时间】2021/3/27 17:57:18
  • 【点击频次】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