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谈谈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优化问题

 

【作者】 张晓龙

【机构】 神木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角度对政治课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重要条件,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需要,因此教师应优化处理政治课教学内容。
  关键词:政治课   教学内容   优化处理
  《思想政治》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组成的基本理论课程,对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政治是非能力,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政治课的理论价值和伦理价值,教师应优化处理教学内容。
  一、浅显内容深刻化
  政治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总体上较为抽象,有些内容难度过大,理解困难,但具体到各个模块、单元、课、框和条目时情况并非完全如此。部分内容较为浅显,没有过多的理论分析和阐释,而且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社会生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通俗易懂,几乎没有难度。这些内容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常识,借助于现有的思维能力,基本上能够看得懂,明白内容的主题和主旨。对此,教师不能满足于此,而应进行深刻化处理。
  研究表明,难度过小,会降低学生动机水平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赞科夫指出:“如果教材和给学生的题目大大低于他的能力,如果儿童的精神力量不派用场,那么他的发展就进行得缓慢无力。儿童的智力、情感和意志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加锻炼和给以正常的负担,它们反而会衰退,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改进,有时还变得迟钝起来。”面对难度较小、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不增添新的内涵,不转化角度对此进行深刻化处理,不增加一定的难度和技术含量,那么难以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兴味索然,枯燥无味,甚至完全丧失听课的兴趣。这样的教学不仅与政治学科性质和功能相背离,而且失去了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如《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内容过于简单,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很多教师停留在材料的分析上,缺乏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教师固然教得轻松,但学生学得索然寡味,没有实际收获。如果教师能够转化角度,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文化发展取得成就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各有哪些?面对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并要求学生借助于已学知识分析现象背后的实质性东西,那么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浅显的教学内容就变得深刻了,简单的东西就不再那么简单了。
  浅显内容深刻化处理,体现着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体现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符合政治课注重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或合作探究,借助于已学知识解决当下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分散知识系统化
  教材是编写者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特定的思路编写出来的供教师使用的教学文本,为教师提供重要的教学参考和教学资源,而不是教学蓝本。教材有着特定的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完全一致的知识体系,这为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教材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体系和自然顺序进行教学,那么将极大地制约着教师的创造性,将自己演变成为教材的“传声筒”和“代言人”,这样的教学往往不为学生认可和接纳,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注重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
  研究表明,杂乱的、孤立的和分散的知识容易忘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孤立地讲授当下所教知识,割裂了知识间特别是与前位知识间的联系,那么学生难以理解和牢固掌握当下所学知识。学生即使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暂时存储于脑海中,不仅容易忘记,而且难以运用。部分政治教师由于驾驭教材能力不高,或者没有认识到知识联系的重要性,或者不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因而在教学中忽视了知识间的联系,孤立地传授知识点,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立足于政治科特点,根据学生现有基础、接受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从已学知识出发,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步一步地推演到当下所学知识上。如《经济生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的“推动城乡一体化”要点,教材从重要性和怎样做两个方面做了极其简要的概括。如果教师孤立地按照教材讲解该要点,那么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反,教师在从经济生活角度将已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说明的同时,能够与学生所学的历史和地理知识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分析,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收获,而且能够为他们学好政治课提供示范、技巧和方法,这将有助于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间由此及彼的联系,而且更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按其综合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课内知识系统化,适用于新课教学。第二个层次是单元知识系统化。教师可围绕某个知识点将单元内的相关知识串联整合,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如《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师可按照一定的逻辑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整合其主要知识。第三个层次是模块知识系统化。教师应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抓住模块线索串联整合相关知识,构建模块知识结构。如《政治生活》可以国家性质为线索串联整合模块知识。教师在知识联系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处理,符合思维的一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互联系着的知识,能够为他们运用知识奠定坚实基础,而且通过逐层系统化处理,可淡化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一般性知识以及与学生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没有直接关系的知识,从而保留和精讲政治学科中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和深刻理解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艰深内容问题化
  政治学科既然是基本理论课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难度过大,超出目前绝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概念、观点和原理等教学内容。对此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做法就理论分析理论,或进行理论的推演,那么教师讲解得枯燥乏味,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难以理解。长期以往,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征途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那么会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受到重创,自我效能感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面对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时除了进行生活化、形象化和趣味化处理外,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处理,以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如果教学内容抽象概括程度过高、复杂程度超出了学生接受能力,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而不至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那么教师应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不对学生提出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要求,待到学生能力有所提高时再适当地逐级加大难度和提高要求,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两个模块除极少数知识点难度较大外,其它知识总体难度不大,但《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两个模块总体难度较大,有些内容过于艰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过高,甚至远远超出目前绝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如《经济生活》中的劳动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等知识点难度过大。《哲学与生活》难度过大的知识点相对来讲更多一些,这是由哲学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如果教师不帮助学生攻克这些难点,不帮助他们清除学习征途中的拦路虎,那么不仅课堂教学难以有效推进,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后位知识的持续学习,阻碍学生前进的步伐。为此,对于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迂回的方式,以退为进的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情况,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难度适宜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借助于已学知识和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在教师指导、启发、激励和帮助下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或合作探究等方式,各个击破,层层深入,逐一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综合,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
  艰深内容问题化处理,符合思维的一般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不仅能够给学生以新颖惊奇之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并在理解过程中逐步领悟应对疑难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技巧,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从政治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现有基础、理解接受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等情况,对教材资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采用浅显内容深刻化、分散知识系统化和艰深内容问题化等方式优化处理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和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21/3/27 17:56:19
  • 【点击频次】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