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复习效率

 

【作者】 曾 萍

【机构】 龙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高中地理学科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高中学生对待地理学科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少学生都在寻求学习地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逐渐受到学生重视的现阶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对地理课产生兴趣、主动研究地理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 地理 课堂教学 地图 多媒体教学 乡土地理
  在课堂教学逐渐受到学生重视的现阶段,如何增加知识密度,让学生对地理课产生兴趣、主动研究地理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作为青年教师,我更希望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地理、研究地理、热爱地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因此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就职以来都很关心的问题。通过阅读地理文献、论文,以及对周围老教师教学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活用地图,抓住图象教学
  地理--地图上的道理。作为地理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图学起着基础作用。在整个高中阶段,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地图,使用地图是非常重要的。学好地理与否,主要是看能否用好地图,以及能从地图上讲出多少道理。中学地理课本上的图分以下几类:等值线图、分布图、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专题图等。训练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训练贯穿在图象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读图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提示规律和成因。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图象类型,明确地图名称;(2)阅读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认真读图,分析问题;(4)周密思考,得出结论。例如,复习《我国的天气和气候》一节,分析我国降水分布特征,应以地图为骨架,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找到答案。首先,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教材提出的读图要求,找出800mm、400mm、200mm几条等降水量线,仔细观察上述每一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及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说出我国干湿区的基本分布特征。通过读图活动,学生不仅对我国降水量和干湿区的分布规律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这样的效果是文字叙述所不能比拟的。
  用图训练通过地理图象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动用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能从地图上查找在课外阅读、听广播、看电视接触到的地名和国家并熟悉它们,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二、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得力的工具
  利用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个别化教育,真正实现地理教学的优质高效。
  对于缺乏阅历的青年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难点常常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多媒体课件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复习《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中,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及其省会,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地图认识这34个省级行政单位。平面的地图确实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性,但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选择"行政区划拼图"这种类似拼图游戏的动画课件,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请学生代表现场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图单元由零散到聚合,重新组合成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每个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省会,也让学生在动手拼图的过程中对每个行政单位的外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样的授课方式成本低,而且收效非常明显。课后,不少学生都反应,比起看地图,"玩拼图"更让大家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另外,多媒体课件能够方便地模拟动态,这对于地理教学中一些动态性知识的展示很有好处。在就职的这五年中,我曾多次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在讲解锋面的形成以及分类时,最初是直接就教材的插图进行分析,甚至还用自己的两只手模拟冷暖空气相遇及移动的过程。但是从学生的反响来看,不少同学都是在课堂上能够理解,但是课后就会产生概念混淆的现象。后来我决定引入flash动画来演示锋面的形成及其分类。当冷、暖气团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时,学生们几乎不用教师过多讲解,就可以自己归纳基本概念,在分析锋面过境过程中产生的天气现象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独立分析动画过程得出"冷锋锋前雨;暖锋锋后雨"的特征。在使用这一动画指导高二会考生和高三高考生复习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不断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联系时事,将乡土地理融入教学中
  地理学本来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但高中地理课本理论性较强,与实际联系较少,加上高中阶段学生几乎没有观察实验的机会,因此不少学生对于身边的自然规律甚少关心。在学习自然地理的过程中,难免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特别是在学习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时,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一直是高一学生的难题。而这一单元一直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最开始,因此学生们对于教材上直接呈现的规律始终难以理解。针对学生缺少观察实践的现状,我建议学生每天借助放学时间观察星座。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星座普遍抱有浪漫、神秘的感觉,针对每个季节夜空中比较典型的星座,让学生在比较固定的时间观察星座,观察星座在一段时间内的空间变化,思考恒星在视觉上的运动规律,进而推想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轨迹。
  高中阶段,学生普遍面临比较沉重的课业负担,不少学生知识面很狭窄,对各种新闻媒体中的新知旧闻漠不关心,对一些基本国情和社会动态知之甚少或观点支离破碎,知其一不知其二,形成一些主观的偏激认识。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把时事内容带入课堂,澄清学生头脑中一些不清醒的认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当中,传授知识不仅是灌输给学生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会用知识。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致,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主的驾驭知识,这些都是我要继续研究和探索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喜欢上地理课,了解地理,热爱地理,使用地理。
  • 【发布时间】2021/3/27 17:52:10
  • 【点击频次】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