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机械的频繁使用会使机械磨损严重,如果不及时进行保养和维修则会导致机械功能的丧失,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本文针对农业机械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保养和维修方法,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农业机械;保养;维修;方法
我国幅员辽阔,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所以农业机械工作难度较大。农业机械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保管不慎就极易出现腐烂、变形的情况,严重时机械会丧失工作性能,给农民带来一定的损失,如何保养和维修农业机械成为目前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方法和策略。
1农业机械保养与维修概述
农业机械具有结构复杂、技术性强的特点,与其他机械类似,当农业机械使用时间过长时,机械零部件会磨损老化,影响其性能,导致农业机械不能正常使用。如何保养和维修农业机械十分重要,总体而言,包括技术保养和专业修理两个方面。
1.1技术保养
技术保养,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按照机械的使用要求,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业机械。技术保养包括多项内容,如新机械初次使用的保养,日常使用中的常规保养,使用完毕后的保养等。此外,存放保养虽不属于技术保养,但也十分重要。农业机械应当存放到合适的场所,并按照规定对易损耗的部位进行检修,防患于未然,保持机械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1.2专业修理
专业修理,是指当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无法运行,且靠使用人员的简单修理仍无法修复时,必须将其送至修理部门进行维修,或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维修。常见的专业修理如更换零件、对磨损部件进行调试等。
2农业机械的保养要领
2.1新机保养
农机使用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刚购买的新机械和经过大修和调试后的机械。在机械运行过程中,应当观察运行状态,如果发现运行不协调,旋转时出现严重的抖动,应当及时对机械的零部件进行调整。新机械初次使用后,要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检查新机械是否存在问题,保证新机械的高性能。
2.2常规保养
农业机械在常规使用中,每次使用过后应当进行简单的常规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保持机械的最佳状态。常规保养包括清洗零部件、加润滑油、紧固螺丝、更换损坏零件等。对于一些不经常使用的机械,也应当进行常规保养,以免因长时间搁置而造成部件变形、老化、锈蚀等。常规保养是机械保养中的关键环节,能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
2.3定期保养
定期保养,是指农业机械的工作时间累积超过200-500小时,必须要对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与保养。长时间工作会造成机械零件的损耗或毁坏,使机械无法正常运行。定期保养的步骤包括:一,全面清洁机械的零部件,清除全部的有害污垢。二,将润滑油涂抹在机械的活动部件,减少摩擦。三,加固机械中松动的螺丝,使各部件连接更加稳固。四,更换机械中已经老化、失灵的零部件。
2.4存放保养
农业机械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季节使用的机械不同,一些机械完成自己的季节性工作之后就会被长久闲置。机械闲置期间,如果保养不当或者保管不善,都会对机械造成不良影响,如零件老化变形,关键部位失灵,甚至会导致零配件的丢失。这些情况不但影响机械使用寿命,而且使机械不能正常运行。农业机械完成季节性工作后,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保养,并将其存放到安全的环境中。
2.5特殊保养
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并非每一次都要全面保养,有时需要对零部件进行针对性地保养,也称特殊保养。特殊保养一般是在农业机械发生故障之后,如制动系统突然失灵,齿轮突然卡死,这时需要对制动系统或传统系统进行特殊维修或保养,恢复其性能。
3农业机械的维修方法
与机械保养不同,机械的维修要求技工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熟知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农机维修时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层面:
3.1技术层面
从技术层面来看,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无需维修或者简单维修就能使农机恢复到原有状态。但现实生产中,机械的使用环境、工作状态、操作方式等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对机械造成损坏,使最理想的维修状态往往不可能实现。当前农业的不断发展,对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要向深入化、专业化发展。传统的农业机械维修包括预防维修、损坏维修和定期维修,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对机械进行大修,更换零配件,达到维修的目的,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随着农机技术的发展,如今诞生出设备诊断技术,通过电子检测等方式,可以准确找到故障位置,及时进行维修,也可以诊断一些零部件的损耗情况,及时进行更换。诊断技术的出现可以检查机械的局部问题,一方面能节约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是当农业机械正在进行繁忙作业的季节。设备诊断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一些零件无法准确定位,而且一些简单的维修如果使用设备诊断技术,其维修费用会大于收益,此时就不应当选择设备诊断技术。
3.2经济层面
从经济层面来看,进行农机维修可以延长机械使用寿命,使机械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农业机械损坏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例如机械制动系统的故障,如果出现故障不及时维修,很可能造成撞车、翻车等事故。从经济层面而言,人们也需要考虑某一部机械是否需要维修。对于一些使用年限过长,即将报废的机械,对其进行维修所花费的成本较高,而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会低于维修成本,这种情况下,出于理性的考虑,就没必要对其再进行维修,而应报废处理。
3.3生产建设层面
从生产建设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维修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使损坏的机械恢复正常运行的状态,保持机械的工作能力,继续为生产创造价值。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与技工的维修水平相关,技工在维修过程中,通过观察某机械经常出现的故障,可以总结出该机械在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处,然后反馈到生产厂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农业机械的维修也可以使破旧的机械重新焕发生机,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建设。
3.4就业层面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的维修为大量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有直观的帮助。我国三农问题在不断得到解决,近年来,国家在农业方面进行改革,使农业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也拓宽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我过高技术工人的数量不多,尤其是第三产业中,修理修配工作中的年轻人很少。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的维修工作将会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人们就业选择拓宽了道路。
4结束语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对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直接影响。对农业机械进行常规保养、定期保养、存放保养和专业维修等,可以恢复机械的最佳状态,节约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使机械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农业机械的维修和保养是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应当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淑萍.论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58.
[2]阿追.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5,(1):18-19.
[3]谢旭.试述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J].东方教育,2015,(1):309-309,310.
关键词:农业机械;保养;维修;方法
我国幅员辽阔,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所以农业机械工作难度较大。农业机械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保管不慎就极易出现腐烂、变形的情况,严重时机械会丧失工作性能,给农民带来一定的损失,如何保养和维修农业机械成为目前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方法和策略。
1农业机械保养与维修概述
农业机械具有结构复杂、技术性强的特点,与其他机械类似,当农业机械使用时间过长时,机械零部件会磨损老化,影响其性能,导致农业机械不能正常使用。如何保养和维修农业机械十分重要,总体而言,包括技术保养和专业修理两个方面。
1.1技术保养
技术保养,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按照机械的使用要求,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业机械。技术保养包括多项内容,如新机械初次使用的保养,日常使用中的常规保养,使用完毕后的保养等。此外,存放保养虽不属于技术保养,但也十分重要。农业机械应当存放到合适的场所,并按照规定对易损耗的部位进行检修,防患于未然,保持机械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1.2专业修理
专业修理,是指当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无法运行,且靠使用人员的简单修理仍无法修复时,必须将其送至修理部门进行维修,或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维修。常见的专业修理如更换零件、对磨损部件进行调试等。
2农业机械的保养要领
2.1新机保养
农机使用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刚购买的新机械和经过大修和调试后的机械。在机械运行过程中,应当观察运行状态,如果发现运行不协调,旋转时出现严重的抖动,应当及时对机械的零部件进行调整。新机械初次使用后,要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检查新机械是否存在问题,保证新机械的高性能。
2.2常规保养
农业机械在常规使用中,每次使用过后应当进行简单的常规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保持机械的最佳状态。常规保养包括清洗零部件、加润滑油、紧固螺丝、更换损坏零件等。对于一些不经常使用的机械,也应当进行常规保养,以免因长时间搁置而造成部件变形、老化、锈蚀等。常规保养是机械保养中的关键环节,能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
2.3定期保养
定期保养,是指农业机械的工作时间累积超过200-500小时,必须要对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与保养。长时间工作会造成机械零件的损耗或毁坏,使机械无法正常运行。定期保养的步骤包括:一,全面清洁机械的零部件,清除全部的有害污垢。二,将润滑油涂抹在机械的活动部件,减少摩擦。三,加固机械中松动的螺丝,使各部件连接更加稳固。四,更换机械中已经老化、失灵的零部件。
2.4存放保养
农业机械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季节使用的机械不同,一些机械完成自己的季节性工作之后就会被长久闲置。机械闲置期间,如果保养不当或者保管不善,都会对机械造成不良影响,如零件老化变形,关键部位失灵,甚至会导致零配件的丢失。这些情况不但影响机械使用寿命,而且使机械不能正常运行。农业机械完成季节性工作后,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保养,并将其存放到安全的环境中。
2.5特殊保养
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并非每一次都要全面保养,有时需要对零部件进行针对性地保养,也称特殊保养。特殊保养一般是在农业机械发生故障之后,如制动系统突然失灵,齿轮突然卡死,这时需要对制动系统或传统系统进行特殊维修或保养,恢复其性能。
3农业机械的维修方法
与机械保养不同,机械的维修要求技工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熟知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农机维修时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层面:
3.1技术层面
从技术层面来看,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无需维修或者简单维修就能使农机恢复到原有状态。但现实生产中,机械的使用环境、工作状态、操作方式等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对机械造成损坏,使最理想的维修状态往往不可能实现。当前农业的不断发展,对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要向深入化、专业化发展。传统的农业机械维修包括预防维修、损坏维修和定期维修,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对机械进行大修,更换零配件,达到维修的目的,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随着农机技术的发展,如今诞生出设备诊断技术,通过电子检测等方式,可以准确找到故障位置,及时进行维修,也可以诊断一些零部件的损耗情况,及时进行更换。诊断技术的出现可以检查机械的局部问题,一方面能节约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是当农业机械正在进行繁忙作业的季节。设备诊断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一些零件无法准确定位,而且一些简单的维修如果使用设备诊断技术,其维修费用会大于收益,此时就不应当选择设备诊断技术。
3.2经济层面
从经济层面来看,进行农机维修可以延长机械使用寿命,使机械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农业机械损坏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例如机械制动系统的故障,如果出现故障不及时维修,很可能造成撞车、翻车等事故。从经济层面而言,人们也需要考虑某一部机械是否需要维修。对于一些使用年限过长,即将报废的机械,对其进行维修所花费的成本较高,而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会低于维修成本,这种情况下,出于理性的考虑,就没必要对其再进行维修,而应报废处理。
3.3生产建设层面
从生产建设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维修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使损坏的机械恢复正常运行的状态,保持机械的工作能力,继续为生产创造价值。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与技工的维修水平相关,技工在维修过程中,通过观察某机械经常出现的故障,可以总结出该机械在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处,然后反馈到生产厂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农业机械的维修也可以使破旧的机械重新焕发生机,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建设。
3.4就业层面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的维修为大量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有直观的帮助。我国三农问题在不断得到解决,近年来,国家在农业方面进行改革,使农业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也拓宽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我过高技术工人的数量不多,尤其是第三产业中,修理修配工作中的年轻人很少。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的维修工作将会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人们就业选择拓宽了道路。
4结束语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对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直接影响。对农业机械进行常规保养、定期保养、存放保养和专业维修等,可以恢复机械的最佳状态,节约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使机械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农业机械的维修和保养是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应当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淑萍.论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58.
[2]阿追.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5,(1):18-19.
[3]谢旭.试述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J].东方教育,2015,(1):309-309,310.
- 【发布时间】2021/12/28 20:56:55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