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理念对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理念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仅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谈一些想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创新
化学是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几乎每次改革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化学实验,每次改革都可以看到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所有一线教师也日益开始重视实验,都想通过化学实验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结合我多年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和课改理念下对高中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摸索,我就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谈一些看法。
一、 利用实验的趣味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科目对比于其他科目,很多化学反应式和化学原理都是十分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在脑海中不能建立与其相应的化学体系,很容易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丧失信心。对化学实验虽然部分学生很想尝试,但是仍然有不少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畏惧和逃避实验。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运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实验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学习钠的知识前,可以先给大家变个魔术(“水点棉花”实验),具体的实验过程为:取大小约为黄豆的金属钠,然后用棉花将其包裹住,放到石棉网上,然后向棉花上面逐滴滴加蒸馏水,出现水点棉花的神奇现象。通过该实验,学生们注意力瞬间被调动起来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类似的还有像“吹气生烟”等简便又有趣的实验。通过这些趣味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到极大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二、 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验教学的最大意义就是要刺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质疑)、不断的“学”(探究释疑)。质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利用实验悖常质疑的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平时 “ 不屑细顾 ” 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使其摆脱习惯解题模式,机敏地应变、转化、创造,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结论,也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讲到 “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时,教师可设计并演示如下实验:取一盛某种溶液的烧杯 ( 标签背向学生 ) ,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再加入几滴稀硝酸 ( 沉淀不溶解 ) 。然后,教师面向学生发问: “ 这种溶液里有无硫酸根 ? ”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 有。 ” 这时教师慢慢地拿起盛有此溶液的烧杯,并把标签面向学生,标签上写有 “ 硝酸银溶液 ” 五个大字,学生愣然。接着,教师让学生提出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的科学方法,并一一用实验去验证。通过这些“悖常”实验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尤其对有些思维刻板不够灵活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启发。
三、联系生活实际,擦出创新的火花
现在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案例,要摒除这种现象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可以选用更多的本土素材,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提升,有意识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的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很多的探究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环保意识,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思维的发散拓展和相互碰撞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我让学生自行设计完成“胃舒平”的成分化验,模拟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为了进一步拓宽实验创新渠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还可以尝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化学课堂。例如,结合国家水质达标排放标准”和“限制使用含磷洗衣粉”的有关通知精神,笔者为学生选择了“岷江河流域水质污染状况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查找有关水质检测的知识,并动员学生利用休息日到不同的乡镇提取水样,设计检测方案步骤,选择实验仪器药品,然后进行检测,最后写出检测报告,并与本地环保部门联系,交流检测结果,并提出改善水质污染的对策。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始终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平时与我们生活比较贴近的实验还有很多。这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又能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四、借力多媒体,拓展实验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正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化学现象瞬间即逝实验,或者操作复杂存在安全隐患等。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把实验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录制成录像、或制成FLASH课件、或制作成“微课”进行实验教学,既可克服实验弊端,又可改变实验的呈现方式,对实现教学目标大有裨益。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有强烈的实验教学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意识,发挥一切有效的实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丰富化学课堂教学信息,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五、做好评价与反思,保证实验成效
实验教学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解决问题。因此,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分析和探寻实验结果意外或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得到科学的实验结论。教师在学生实验后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除了实验报告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当堂及时点评、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实验总结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更有效地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真地参与学习过程,也有助于?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盛;更新教育观念 探索教学新模式——课改的实践与体会[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任淑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黄春慧;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创新
化学是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几乎每次改革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化学实验,每次改革都可以看到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所有一线教师也日益开始重视实验,都想通过化学实验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结合我多年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和课改理念下对高中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摸索,我就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谈一些看法。
一、 利用实验的趣味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科目对比于其他科目,很多化学反应式和化学原理都是十分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在脑海中不能建立与其相应的化学体系,很容易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丧失信心。对化学实验虽然部分学生很想尝试,但是仍然有不少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畏惧和逃避实验。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运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实验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学习钠的知识前,可以先给大家变个魔术(“水点棉花”实验),具体的实验过程为:取大小约为黄豆的金属钠,然后用棉花将其包裹住,放到石棉网上,然后向棉花上面逐滴滴加蒸馏水,出现水点棉花的神奇现象。通过该实验,学生们注意力瞬间被调动起来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类似的还有像“吹气生烟”等简便又有趣的实验。通过这些趣味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到极大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二、 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验教学的最大意义就是要刺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质疑)、不断的“学”(探究释疑)。质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利用实验悖常质疑的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平时 “ 不屑细顾 ” 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使其摆脱习惯解题模式,机敏地应变、转化、创造,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结论,也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讲到 “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时,教师可设计并演示如下实验:取一盛某种溶液的烧杯 ( 标签背向学生 ) ,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再加入几滴稀硝酸 ( 沉淀不溶解 ) 。然后,教师面向学生发问: “ 这种溶液里有无硫酸根 ? ”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 有。 ” 这时教师慢慢地拿起盛有此溶液的烧杯,并把标签面向学生,标签上写有 “ 硝酸银溶液 ” 五个大字,学生愣然。接着,教师让学生提出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的科学方法,并一一用实验去验证。通过这些“悖常”实验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尤其对有些思维刻板不够灵活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启发。
三、联系生活实际,擦出创新的火花
现在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案例,要摒除这种现象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可以选用更多的本土素材,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提升,有意识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的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很多的探究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环保意识,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思维的发散拓展和相互碰撞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我让学生自行设计完成“胃舒平”的成分化验,模拟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为了进一步拓宽实验创新渠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还可以尝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化学课堂。例如,结合国家水质达标排放标准”和“限制使用含磷洗衣粉”的有关通知精神,笔者为学生选择了“岷江河流域水质污染状况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查找有关水质检测的知识,并动员学生利用休息日到不同的乡镇提取水样,设计检测方案步骤,选择实验仪器药品,然后进行检测,最后写出检测报告,并与本地环保部门联系,交流检测结果,并提出改善水质污染的对策。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始终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平时与我们生活比较贴近的实验还有很多。这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又能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四、借力多媒体,拓展实验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正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化学现象瞬间即逝实验,或者操作复杂存在安全隐患等。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把实验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录制成录像、或制成FLASH课件、或制作成“微课”进行实验教学,既可克服实验弊端,又可改变实验的呈现方式,对实现教学目标大有裨益。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有强烈的实验教学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意识,发挥一切有效的实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丰富化学课堂教学信息,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五、做好评价与反思,保证实验成效
实验教学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解决问题。因此,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分析和探寻实验结果意外或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得到科学的实验结论。教师在学生实验后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除了实验报告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当堂及时点评、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实验总结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更有效地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真地参与学习过程,也有助于?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盛;更新教育观念 探索教学新模式——课改的实践与体会[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任淑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黄春慧;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 【发布时间】2020/5/29 10:04:11
- 【点击频次】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