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有“爱”的教育,宛如香花弥漫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做班主任工作20多年了,如果问我,收获最多的是什么?那就是“爱”!教师爱孩子,孩子们也爱教师。能让我们成就彼此的,最大的功劳还在于家长!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爱的教育 尊重信任 理解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基本认识是,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的教育者;正是在学龄前的几年间,也就是在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就在他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父母是决定子女命运的关键,家庭才是教育的“根”,好的家庭教育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把孩子送进学校,家长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老师的身上。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家庭教育报告中说过:“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有很多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怎样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呢?特别是刚刚晋升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对教育更是一片茫然。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1.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位的。从读书开始,《傅雷家书》、《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等优秀的书籍,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家庭教育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2.转变家长的沟通方式。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说明了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懂得沟通技巧,对孩子多鼓励、多欣赏。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补偿心理、从严教育心理等,动辄打骂,宠溺无度都是不正确的,家长更应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孩子多交流,多关注孩子。学会沟通,平等交流,希望孩子做到的,家长应该首先做到。
3.转变家长的陪读理念。自从入学,家长就开始了与孩子一起学习的“陪读”生活。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日子里,有的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感觉轻松快乐,而有的家长一谈起自己的陪读生活,就满面愁容,唉声叹气。与众多的家长交流后发现,不是孩子自己不够努力,是我们陪读的家长“太过努力”了。在学习上家长对孩子管的太多,孩子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陪读,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转变家长的行为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与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写作业时,杜绝一切娱乐活动,让孩子静下心来写作业。喜欢读书的家长,可以在孩子写作业时拿一本书,细细品味书籍带来的乐趣,既给孩子树立了一个热爱读书的榜样,也让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从书中获得的点滴收获,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是环境的教育,是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说教往往是无用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有着浓厚书香气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
2.和孩子一起玩,做孩子的朋友。陪孩子学习时,要做一个和蔼可亲的朋友,不能动辄打骂、教训孩子,命令式的口吻更不要出现在陪读家长的口中。利用闲暇的时间,孩子写完作业后,家长陪孩子出去玩耍,一起共度快乐的时光,享受着天伦之乐,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度。
3.让孩子做好计划,独立完成。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在旁边读题目,让孩子养成先读题目再做题的习惯。到了一年级下学期以后,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做好计划,独立完成作业。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总是依靠家长,更不能让家长催着写作业。
4.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出错后,非常着急,生气、打骂更是家常便饭。这样的做法,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会出现阴影,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后,会变得不知所措,不敢动笔去写。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知识障碍。所以孩子题目出错了,家长不要训斥,要一起努力,共同改正。
5.对孩子严格要求要做到先严后松,和善而坚定的教育。隔代教育的家长,宠爱孩子后,发现孩子出现了错误,再严格要求,这种先松后严的教育,家长和孩子之间都会很累,如果先严格要求,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家长就可以慢慢放手。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氛围里,才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品格和能力。
6.注重品德培养。良好的品质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学会感恩,尊老爱幼,宽容待人。良好的家风,相亲相爱,向上向善,以德育为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瀚是受家庭教育的转变受益最大的孩子,在三年级下学期转入我们班的。第一天,课间操时间,找不到孩子了,说是到原来班级拿墨水了。第二天,第三节体育课上外堂,瀚自己到一边去玩了,忘了下课,忘了回教室上第四节课。第三天,品社课上,听着课,瀚上到开心处,笑的躺在了桌子底下。第四天,瀚又坐不住了:给前位的同学后背贴骂人的纸条,摔凳子、扔粉笔、踹同学的肚子。瀚的爸妈是一个极要面子的人,孩子出现了问题,会满院子追着孩子打,粗粗的木棍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上。与瀚的父母交流,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教育问题,认同了教育中父母身教的重要性,他们后悔不已。我们约定:父母不再打孩子,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想想事情发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症下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慢慢改掉不良的习惯。教育不是快节奏的,教育没有速成法。
两学期后奇迹终于发生了。家庭教育的转变,瀚的进步特别大,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一次班级大扫除中,劳累的我被迫蹲了下来,看我仍坚持着与同学们一起大扫除,瀚快速的跑回教室,搬来凳子让我休息,有瀚的爱,我是何等的幸福!
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老师在左,家长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我与我的家长,以家庭为“根”,用“爱”来浇灌,一起见证花朵的绽放!
参考文献:
[1]曾艳.以爱化人,优化班级管理[J].《班主任之友》,2017.05
[2]杜立涛.浅谈爱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现[J].《教育研究》,2019.10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爱的教育 尊重信任 理解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基本认识是,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的教育者;正是在学龄前的几年间,也就是在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就在他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父母是决定子女命运的关键,家庭才是教育的“根”,好的家庭教育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把孩子送进学校,家长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老师的身上。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家庭教育报告中说过:“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有很多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怎样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呢?特别是刚刚晋升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对教育更是一片茫然。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1.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位的。从读书开始,《傅雷家书》、《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等优秀的书籍,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家庭教育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2.转变家长的沟通方式。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说明了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懂得沟通技巧,对孩子多鼓励、多欣赏。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补偿心理、从严教育心理等,动辄打骂,宠溺无度都是不正确的,家长更应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孩子多交流,多关注孩子。学会沟通,平等交流,希望孩子做到的,家长应该首先做到。
3.转变家长的陪读理念。自从入学,家长就开始了与孩子一起学习的“陪读”生活。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日子里,有的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感觉轻松快乐,而有的家长一谈起自己的陪读生活,就满面愁容,唉声叹气。与众多的家长交流后发现,不是孩子自己不够努力,是我们陪读的家长“太过努力”了。在学习上家长对孩子管的太多,孩子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陪读,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转变家长的行为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与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写作业时,杜绝一切娱乐活动,让孩子静下心来写作业。喜欢读书的家长,可以在孩子写作业时拿一本书,细细品味书籍带来的乐趣,既给孩子树立了一个热爱读书的榜样,也让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从书中获得的点滴收获,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是环境的教育,是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说教往往是无用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有着浓厚书香气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
2.和孩子一起玩,做孩子的朋友。陪孩子学习时,要做一个和蔼可亲的朋友,不能动辄打骂、教训孩子,命令式的口吻更不要出现在陪读家长的口中。利用闲暇的时间,孩子写完作业后,家长陪孩子出去玩耍,一起共度快乐的时光,享受着天伦之乐,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度。
3.让孩子做好计划,独立完成。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在旁边读题目,让孩子养成先读题目再做题的习惯。到了一年级下学期以后,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做好计划,独立完成作业。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总是依靠家长,更不能让家长催着写作业。
4.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出错后,非常着急,生气、打骂更是家常便饭。这样的做法,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会出现阴影,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后,会变得不知所措,不敢动笔去写。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知识障碍。所以孩子题目出错了,家长不要训斥,要一起努力,共同改正。
5.对孩子严格要求要做到先严后松,和善而坚定的教育。隔代教育的家长,宠爱孩子后,发现孩子出现了错误,再严格要求,这种先松后严的教育,家长和孩子之间都会很累,如果先严格要求,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家长就可以慢慢放手。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氛围里,才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品格和能力。
6.注重品德培养。良好的品质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学会感恩,尊老爱幼,宽容待人。良好的家风,相亲相爱,向上向善,以德育为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瀚是受家庭教育的转变受益最大的孩子,在三年级下学期转入我们班的。第一天,课间操时间,找不到孩子了,说是到原来班级拿墨水了。第二天,第三节体育课上外堂,瀚自己到一边去玩了,忘了下课,忘了回教室上第四节课。第三天,品社课上,听着课,瀚上到开心处,笑的躺在了桌子底下。第四天,瀚又坐不住了:给前位的同学后背贴骂人的纸条,摔凳子、扔粉笔、踹同学的肚子。瀚的爸妈是一个极要面子的人,孩子出现了问题,会满院子追着孩子打,粗粗的木棍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上。与瀚的父母交流,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教育问题,认同了教育中父母身教的重要性,他们后悔不已。我们约定:父母不再打孩子,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想想事情发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症下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慢慢改掉不良的习惯。教育不是快节奏的,教育没有速成法。
两学期后奇迹终于发生了。家庭教育的转变,瀚的进步特别大,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一次班级大扫除中,劳累的我被迫蹲了下来,看我仍坚持着与同学们一起大扫除,瀚快速的跑回教室,搬来凳子让我休息,有瀚的爱,我是何等的幸福!
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老师在左,家长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我与我的家长,以家庭为“根”,用“爱”来浇灌,一起见证花朵的绽放!
参考文献:
[1]曾艳.以爱化人,优化班级管理[J].《班主任之友》,2017.05
[2]杜立涛.浅谈爱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现[J].《教育研究》,2019.10
- 【发布时间】2020/4/30 12:56:20
- 【点击频次】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