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作者】 李德禄

【机构】 长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把学习兴趣的培养贯彻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学习数学能成为乐趣,是摆在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多数学生学习时感到内容平淡、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学习,因此,要想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要想数学教学有实效,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狠下功夫。
一、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注重个性教育意识,整体性教育意识在这一点的运用上,我首先了解学生的现状,在对学生做了综合的分析以后,把本班的学生按实际情况进行了分类,同时把今天学生应掌握的教材也做了详细的分析,这两点结合起来,在上课的活动中做到了心中有数。有了这一底数,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做有目的的提问、讨论。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的现象,使每个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均有进步。
二、营造课堂气氛。
初中学生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不断产生学习数学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总之,教和学是一对矛盾,如何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同时教师自己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渊博的知识、优良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提高亲和力,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自然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三、巧用铺垫教学。
所谓铺垫教学,就是指在讲授新课前,精心设计好复习题,以旧代新,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新知识。铺垫教学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知识迁移的规律,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自然获得新知。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一般说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和综合。例如,我在讲“实数与数轴”这一内容时,精心设计了复习提问:什么是有理数?通过有理数引出了Л……这样的数—无理数,这样让学生在有理数的基础上来学习无理数、实数这节课,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符合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四、设计新颖导入。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他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景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显示会兴趣盎然、解决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五、精心设计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老师本身应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就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要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中去,并能充分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让学生领悟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六、巧设课堂结语。
在一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巧设耐人寻味的课堂结束语,将不仅对本节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激起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兴趣,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
七、 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1)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学生每天生活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让他从身边找出数学问题。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温度与负数,一个月的开支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这样一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2)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学是为了用,一旦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难题,他那种优越感,自豪感会激励他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特别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 价值,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自然会增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 【发布时间】2019/12/30 13:00:20
  • 【点击频次】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