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增强小组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 ;
【正文】 本学年,我们开展了“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泼热闹,老师由“高高在上”变得“平易近人”。师生距离近了,学生主动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多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可是,这种丰富多彩的课堂中,仍有许多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很多时候流于形式,有的学生把合作学习当成一种形式,就进行几分钟,根本就没有真正深入学习,只是将知识点了解大概。合作中几乎都是AB同学发言,CD同学一般是倾听。有的同学没有合作学习的技巧,不会倾听,不会合作,闹得一团糟。另外,有时候课堂合作太多,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应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学生经自学后在头脑中形成知识,对于一些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再合作。而现实中有些学生坐享其成,根本不用心思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过分的依赖合作,尤其是学困生。
要真正让合作学习发挥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要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效率。经过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时机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有利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只需个人独自完成,例如《重庆谈判》中的时间,国共双方目的、结果等问题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重庆谈判的结果,对国共双方的影响。
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设置的问题,要尽量选择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如果合作的问题索然无味,学生就不会有兴趣,这些问题可以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能引发思考。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让学生们讨论“圆明园该不该重建,好让世人重新欣赏它的美丽”,有的说重建可能再现当时的历史,也有的说重建需要大量资金,不应建,有的说废墟是一种更好的历史。同学们争的面红耳赤,大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习惯。否则合作学习就不能较好完成。
首先,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与人交谈时,做到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不中途打断或抢话。成员要听清老师分配的任务,提问的要求。听清组内、组间同学的发言,听明白同学、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学会倾听是我们合作学习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其次,要学会表达。合作中每个学生都会发言,要使自己的发言准确、清晰,使别人能够听明白。有的同学不能表达,说话时脸红、结巴,很简单的话也说不清,这时教师就要给予鼓励,点拨,对学生多指导,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再次,要学会质疑。对于一些知识要敢于质疑,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不懂装懂,有问题也不解决。例如讲抗美援朝时,有同学问,如果美没有炮轰边境城市我们还抗美援朝吗?如果朝鲜没有写信求援,我们能出兵吗?这些问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教师要发挥发好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而应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教师要根据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本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等。然后用学案的形式,指导学生有步骤的学习。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整理好,进行组间讨论。当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关注学生讨论的方向,要做好调控,适时的引导,启发。对小组活动开展好的要给予表扬,对于偏离主题的要及时纠正,对任务完成慢的要给予帮助,对提前完成的要布置新的任务。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大胆、尽情的突破自我,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不断的激发,创造力得到加强。
四、做好对组员和小组长的培训
教师要经常对组员进行培训。要教育学生小组学习的目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更好发展,差生及时跟上。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培养小组的凝聚力,只有形成合力,组员才会珍惜小组这个小集体,为它争光,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全班学生都应遵守课堂纪律,使讨论、质疑、辩论有序进行。
小组长在小组中的作用很重要,一个好的小组长能够使整个小组良好运行。小组长要协助老师管理好本组成员,包括课程内容的学习,纪律。小组长要根据本组成员特点,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分工,协同完成学习任务,要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处理好本组成员间的矛盾,要处理好与别的组的关系,形成良性的竞争。小组长还要监督组内成员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遵守纪律情况。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它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交流与合作,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我们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只要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师生共同努力,大胆实践,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越来越好。
可是,这种丰富多彩的课堂中,仍有许多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很多时候流于形式,有的学生把合作学习当成一种形式,就进行几分钟,根本就没有真正深入学习,只是将知识点了解大概。合作中几乎都是AB同学发言,CD同学一般是倾听。有的同学没有合作学习的技巧,不会倾听,不会合作,闹得一团糟。另外,有时候课堂合作太多,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应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学生经自学后在头脑中形成知识,对于一些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再合作。而现实中有些学生坐享其成,根本不用心思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过分的依赖合作,尤其是学困生。
要真正让合作学习发挥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要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效率。经过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时机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有利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只需个人独自完成,例如《重庆谈判》中的时间,国共双方目的、结果等问题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重庆谈判的结果,对国共双方的影响。
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设置的问题,要尽量选择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如果合作的问题索然无味,学生就不会有兴趣,这些问题可以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能引发思考。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让学生们讨论“圆明园该不该重建,好让世人重新欣赏它的美丽”,有的说重建可能再现当时的历史,也有的说重建需要大量资金,不应建,有的说废墟是一种更好的历史。同学们争的面红耳赤,大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习惯。否则合作学习就不能较好完成。
首先,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与人交谈时,做到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不中途打断或抢话。成员要听清老师分配的任务,提问的要求。听清组内、组间同学的发言,听明白同学、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学会倾听是我们合作学习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其次,要学会表达。合作中每个学生都会发言,要使自己的发言准确、清晰,使别人能够听明白。有的同学不能表达,说话时脸红、结巴,很简单的话也说不清,这时教师就要给予鼓励,点拨,对学生多指导,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再次,要学会质疑。对于一些知识要敢于质疑,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不懂装懂,有问题也不解决。例如讲抗美援朝时,有同学问,如果美没有炮轰边境城市我们还抗美援朝吗?如果朝鲜没有写信求援,我们能出兵吗?这些问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教师要发挥发好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而应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教师要根据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本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等。然后用学案的形式,指导学生有步骤的学习。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整理好,进行组间讨论。当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关注学生讨论的方向,要做好调控,适时的引导,启发。对小组活动开展好的要给予表扬,对于偏离主题的要及时纠正,对任务完成慢的要给予帮助,对提前完成的要布置新的任务。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大胆、尽情的突破自我,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不断的激发,创造力得到加强。
四、做好对组员和小组长的培训
教师要经常对组员进行培训。要教育学生小组学习的目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更好发展,差生及时跟上。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培养小组的凝聚力,只有形成合力,组员才会珍惜小组这个小集体,为它争光,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全班学生都应遵守课堂纪律,使讨论、质疑、辩论有序进行。
小组长在小组中的作用很重要,一个好的小组长能够使整个小组良好运行。小组长要协助老师管理好本组成员,包括课程内容的学习,纪律。小组长要根据本组成员特点,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分工,协同完成学习任务,要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处理好本组成员间的矛盾,要处理好与别的组的关系,形成良性的竞争。小组长还要监督组内成员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遵守纪律情况。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它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交流与合作,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我们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只要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师生共同努力,大胆实践,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越来越好。
- 【发布时间】2019/12/30 12:44:28
- 【点击频次】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