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赵雪艳

【机构】 甘肃省天水长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而且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学生学起来很难适应,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本文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进行了细致调查研究,并结合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特点,谈一下高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  讲授重点  分层教学  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增强高中学生的学习相对主动性。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谈一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看法。
  一、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二、实施分层、分组讨论教学
  进行了几次小测验后,我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每个级别学生均直接请教于其高一级别的学生。A级别的可直接请教于老师。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比如在分组时把A组温故组,B组为知新组,c组为提升组,我们老师编制学案也是分层次编写。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收获。而且我们的数学小组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我们上课。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给每个成员的综合测评加分,对进步小的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分层次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老师们也从中有了收获,因为这样,基础稍好一些的学生,让他(她)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就会想如何才能教会同学,这样对成绩好的学生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帮助同学学习时看到同学会做题,也会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样提高了优生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要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何克抗教授于1998年率先在我国提出“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培养和各学科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互动性等优势特点,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情境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使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面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几何画板”是一个运用于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的教学平台。它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由于它操作、简单易行,生动形象,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同时,能使学生在操作中把握科学的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问题解决能力,并发展思维能力。“Flash”是制作小课件、动画效果,可将一些深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数字化环境,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往往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的效果。
  四、改进学生学业评价方式
  学业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具有管理、诊断功能,更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发功能。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树立新的学业评价观,充分发挥学业评价的教育功能。首先,对学生数学学业的评价应是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等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采用定性的、动态的评价方式则可以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强烈的求知欲望,调节他们的认知冲突,促进他们积极有效的数学思维,并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从而促使他们主观能动地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和思维方式,使其“潜在发展水平”突显为“现实发展水平”成为可能。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其次,学业评价必须以鼓励性为原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其目的不仅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评价过程中,在以全班学生为参照的同时,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原有水平,因材施教,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对学生创新意义上的进步的多次肯定,则很可能促使其成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使创新能力成为其能力结构中的稳定成分。

  • 【发布时间】2019/11/28 14:52:21
  • 【点击频次】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