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初探

 

【作者】 申恒勇

【机构】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庆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设计新颖导语。
  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都要力求导语设计的新颖,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精心设计导语,似石头投入平静之水,如奇峰突兀而起,能使学生大脑保持最兴奋状态。导语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①设疑导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情景导入,现在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如利用电教手段设计一些精美的动画,形象的实例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直观导入,教师在讲授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时,往往采用习题导入,我认为这样不如直接导入。如在讲有理数时,可以直接出示一些有理数,然后说出象这样的数就是有理数,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它的好奇心,从而对它产生兴趣;④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我在讲垂径定义这节课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们语文课学过赵洲桥这篇文章,赵洲桥是我国隋代建造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虽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仍然坚固如初,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赵洲桥的桥拱是圆弧形的,如果已知桥拱和跨度,怎样求半径呢这就用到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垂径定理的内容。这样设计导语,给学生留下悬念,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设计训练时,要形式多样,题量适中,要有层次,有易到难,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各类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各有所得,使课堂效果最佳。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游戏法”、“夺红旗法”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产生参与和竞争意识,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我在讲授“二次根式”、“因式分解”、“乘方”等知识时,都采用了上述的方法,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及时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适当的引导,恰当地评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进行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也积极地思考,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同时有创新精神。
  三、学生制作教具。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画出表格归纳出有关性质,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数学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图及动手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四、开辟第二课堂。
  初中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五、利用语言艺术。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换思想,交流感情的桥梁。行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疑难问题有很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直线概念时,可以这样描述:直线可以想象成黑板边线的无限延长,穿过高山大川,突破大气层,经过星球,直至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经过这样一番描述,学生便兴趣盎然,对直线这一概念的理解就显得形象、逼真了。
  六、运用电教媒体。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图,“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
  总之,我在课堂教学时,注意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起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开展有益的讨论,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启发学生动口讨论,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由“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的程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9/11/1 9:21:42
  • 【点击频次】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