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对高中生物抽象概念进行有效教学的模式思考

 

【作者】 熊忠良

【机构】 四川省彭州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理解、掌握生物学概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而抽象概念的教学又是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入升华的结果,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抽象概念的学习越来越多。教师如何合理的解决好抽象概念的教学,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抽象概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举例、对比、归纳等转化为学生容易掌握的浅白的知识,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对复杂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生物概念  抽象概念  教学有效性
  一、加强生物概念教学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加强概念的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许可以说,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就是对生物学概念的教学;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就是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又叫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又称概念的适用对象。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概念的含义和概念的适用范围。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才能够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一般分为两类,即单个概念的教学和多个概念的教学。在新授课中一般进行单个概念的教学,在复习课中则要进行多个概念的教学。但在新授课中进行一定的概念比较,在复习课中进行一些单个概念的说明,也都有利于对生物学概念的教学。
  (一)对单个概念的教学
  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对单个概念的教学,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其一,从抽象到具体;其二,从具体到抽象;其三,对概念外延的教学。因为对单个概念的教学,往往侧重于对概念内涵的教学。
  1、从抽象到具体
  由于概念是对思维对象本质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所以我们应进行具体化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具体化教学,就是讲解概念时多举例子,用例子说明问题。
  例如,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中的“稳定性差异”可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在没有离开母体的前提下,细胞发生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其二是指对于一种具体生物而言,这种变化是固定的、程序式的,是通过长期进化形成的。
  通过第一点可理解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实际就是打破了“稳定性差异”的特点,但这种打破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在细胞离开母体的前提条件下发生的。
  通过第二点可理解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该发育成手的发育成手,该发育成脚的发育成脚,这是固定的、程序式的,否则发育就会不正常。
  2、从具体到抽象
  在生物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一些概念是以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有时候还需要我们进行概括和总结。
  例如,脱水缩合这个概念,教材是在讲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时,顺便说出了脱水缩合的概念,即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实际上,在我们的教材中还会遇到核苷酸连接成核酸的情况,葡萄糖连接成麦芽糖或进一步构成淀粉的情况,是一样的结合方式,都属于脱水縮合。
  所以脱水缩合可概括为有机小分子物质连接成生物大分子,同时脱去水的过程。
  3、对概念外延的教学
  例如,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那少数是什么呢?就是部分RNA。所以概念中的“有机物”指的是蛋白质与RNA。
  细胞分化的概念,它应用的范围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对于单细胞生物就不适用;脱水缩合的外延是指有机物之间连接时发生的反应,对于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结合、无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结合,就不存在脱水缩合。
  (二)对多个概念的教学
  对多个概念的教学,往往是侧重于外延的教学,所以进行比较式教学,容易突破难点。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点来理解。
  1、外延与内涵画等号的概念
  一个事物或物体给出了两个或几个名称,这些名称往往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多肽与肽链。多肽是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由于多肽呈链狀,所以又称肽链。
  又如,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与单体就是指的一回事。只是基本结构单位往往对应生物大分子,单体对应多聚体。由此也说明生物大分子与多聚体 具有相同的外延(仅就高中内容而言)。
  2、包含关系的概念
  例如,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和七碳糖,五碳糖又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等。这类概念往往容易比较。
  3、具有交集关系的概念:
  例如,异化作用与有氧呼吸。异化作用是指组成自身的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把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有氧呼吸是指在氧的参与下,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在生物体内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不同之处是异化作用氧化分解的是组成自身的物质,而有氧呼吸氧化分解的物质既有自身的物质,也有刚吸收到体内的物质;异化作用还包括把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有氧呼吸则没有此过程。
  4、相反过程关系的概念
  例如,脱水缩合与水解、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等等,都是具有相反过程的一些概念。
  单个概念的教学在新授课中运用较多,多个概念的教学在复习课中运用较多,但我们也应注意在进行单个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概念比较,利用学会的概念理解新学的概念。在多个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单个概念的说明、解释,使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概念,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融会贯通,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运用概念,才能更好地达到学好生物学的目的。
  二、教材重难点知识的处理
  在教学中经常存在一些“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如一堂课下来,重点知识给学生列出七八个;一节新授课却把初中高中相关知识凡是有关联的乱联系一通;还有的教师不注意分清重点与非重点,结果成了“堂堂拖”,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问题都出在处理教材时未分清楚重点,没有对知识进行重点程度排序。那么,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呢?
  (一)教材重点知识的处理方法和策略
  1、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在时间安排上,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定透彻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内容,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工夫、花精力解决。
  例如,人教版“必修三”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一种激素调节的研究方法 (如饲喂法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再研究另一种激素的调节,这是方法上的变式训练。
  2、突出重点,带动一般
  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要在多种联系和反复渗透中突出重点。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知识的教学,同时又不能忽视一般知识,对一般知识内容可以少讲、略讲。如细胞分裂的重点是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其他都属于一般知识。
  3、方法灵活,及时强化
  如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直观教具以及板书设计,使学生视听结合;通过提何、讨论、练习、边讲边实验,使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及时巩固。
  4、归纳总结,形成网络
  学完一章、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时,要把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如人教版“必修一”第5章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学习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总结,从叶绿体的结构、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反应式、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
  (二)加强重点知识的变式训练
  1、习题反思、拓展提高
  经常进行“一题多变”或“题目与答案进行换位的正反运用思考(即将试题答案作为条件,而试题条件作为预期答案的变式训练)”,才能达到激活知识,熟练运用知识的目的。只有通过习题反思、拓展提高,不断促使知识内化并使其构建于已有的知识网络中,才能达到触类旁通,学生考试时才能获取高分。
  2、归类总结,变式训练
  常见题目类型有:文字信息题、图文信息题、坐标曲线信息题、图表信息题、数据处理题、材料信息题、研究性学习题、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题等类型。其中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类试题、图表资料信息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的比例逐年加大。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各种类型题解答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坐标曲线信息题的解答,要注意坐标的横纵坐标的含义、单位,曲线的起点、终点、拐点、零点以及曲线连线所表达意思,只有明确这些内容,才能回答准确。
  3、处理教材,方法灵活
  教师应根据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常用的方法有:
  (1)比较法。对相同类型知识进行纵横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例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等。
  (2)串联法。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的蛋白质知识可以将分散于生命的物质基础、新陈代谢、蛋白质合成以及代谢调节中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进行总结。
  (3)概括法。把某一方面知识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引起组织水肿的情况可概括为:①过敏反应;②毛细淋巴管阻塞; ③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④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大量进入组织液等。
  (4)联想迁移法。通过一个知识点,想到另一个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如由蛋白质的合成可以想到分泌细胞作用、抗体的形成等。
  三、加强教材中的抽象知识点的备课
  如何解决好难点内容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学难点的内容往往是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所以解决好了抽象知识点的教学,也就解决好了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总原则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去学习和掌握。
  (一)多联系实际
  通过联系实际,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更形象的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例如,细胞质的结构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两部分,两者的差别在于是否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是细胞器,不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是细胞质基质。“形态结构”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一个比喻使其形象化:把教室比喻成一个细胞,找出具有一定形态結构的部分,比如同学、桌子、课本等,这些就相当于细胞器。填充在同学们之间的空气具有一定的形态結构吗?没有,这就相当于细胞质基质。这样一来,学生对细胞盾的结构以及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的概念就 能很好理解和记忆了。
  (二)多用对比法
  对于一些相对的、相近的内容,进行对比可使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内容。
  例如,讲载体的专一性时,可对比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酶根据底物的大小和形状进行专一性的作用。而载体也是根据被运输物的大小和形状进行专一性的运输。通过对比,一句话就可以把载体的专一性讲清楚。若先学习了载体的专一性,再讲酶的专一性,也可以这样对比。
  又如细胞的凋亡与坏死,细胞凋亡是细胞正常的死亡,就好比是动物的正常死亡(老死),是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而坏死是细胞不正常的死亡,就好比是动物因意外而死亡。
  再如细胞的分化与癌变,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变化。细胞的分化是正常的细胞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长期的进化形成的一种专一性的固定的变化,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变化。细胞的癌变是不正常的细胞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使细胞偏离了正常分化的轨迹,往往导致生物体死亡。
  (三)多运用归纳推理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理解这一概念的最好方法是首先理解四点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与现在讲的基因概念是等同的,即可把遗传因子换成基因。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行为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一致。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由于在形成配子时,一定要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要分离,所以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基因也一定要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雄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含义是任何一种雌配子,可以与任何一种雄配子结合,没有任何限制。
  简单的理解就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要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所以成对的基因也一定要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 后代。
  (四)多角度理解
  例如新陈代谢的概念,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1.从本质的角度: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从而也可理解细胞代谢,即细胞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
  2.从性质的角度: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是指在生物体内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代谢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3.从过程的角度: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简单地讲是指生物体把外界不属于自己的物质变成自己的物质过程。异化作用简单地讲是指生物体把自己的物质变成不属于自己的物质,并排出体外的过程。
  用图解的形式总结如下:
  






        上述过程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完成的。
  (五)使用直观教具、多媒体展示等,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等,采用多媒体演示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突破方法。条件不足、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教师要自己制作剪贴画、板画,或者通过使用磁性教具等,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对这些难点的学习。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的直观手段,来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如讲“二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等概念时,可以用我们的手来比喻,即人一只手的5个手指相当于一个染色体组,两只手的10 个手指相当于二倍体……
  抽象和具体总是紧密联系着,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对抽象概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抽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除讲述外还可通过设计一些具体题目来达到此目的,同时要注意积累,将教材中提到的抽象概念、生物学专有名词等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一次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 【发布时间】2019/11/1 9:10:02
  • 【点击频次】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