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关键词】 ;
【正文】 教学改革基本原理论认为“教学语言(包括教师的形象语言、视觉语言、手势姿态语言)是传道授业的载体,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工具。”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课标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增大了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支配着教学过程的价值取向,即影响到对教学对象的态度、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教师要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入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因而,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教师的教学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如“一言可以定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古训。
一、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语感。它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统一”得以展现,既能“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能“出乎其外”结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材料,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更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验作者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这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技巧
1、形象美。这是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实质支配着教师个体对教学的判断、思考、选择等行为。教学语言要符合形象具体的规律和形式,用学生熟知的形象诱导他们在听、说、读、写、思中,对字、词、句、段、篇的初中语文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和图像编码。
2、语言美(简洁、协调、奇异)。简洁就是要达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所说的一切都是需要说的”境界。协调就是要求语言有系统地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易到难,以及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间的协调,奇异是做到“人尝未言之,而我始言之,故言者与闻者,诚可悦而永也”。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章读得透彻,写得畅达。
3、逻辑美。指教学语言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组织性即顺序、层次、系统和学生的思维规律。“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阅读和思考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把教学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余文森教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三条铁律》)。要求教学语言能深入浅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事先必须有严密的计划性,力避不顾客观实际高深莫测或失之肤浅,尽可能多地传授横向或逻辑联系都很强的知识。
4、情感美。教学语言应充溢着对学生的深情厚爱,教师把自己的情感渗入教材,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渗透、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让学生领悟这些语言,领悟人物内心,通过语言的本质和词语,读懂祖国山河的美好、人物的高尚和自我人生的向往。
5、语音、语调、节奏美。语音美指语音清晰、准确、明朗、动听;语调美指语调在抑扬顿挫、刚柔相济、起伏和谐中体现出的美;节奏美指教学语言在疾缓断续的变化中体现的美。
三、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方略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必须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上,具有直觉性特征,需要驱遣想象,意会言语。它是以渊博学识为基础,以真知灼见为根本。也需要语文教师不断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保证语言信息交流的畅通。
怎样才能增强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强练内功,提高语言质量。
从调研情况来看,在日常教学中还有教师不能够用普通话讲课,甚至在教学语言中还有“杂技”出现,这势必降低教学的质量。比如个别教师在讲课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带出一些口头禅的习惯用语,久而久之便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有的学生上课不是把精力放在听讲上,而是把老师一堂课说多少口头禅、习惯用语作为取乐的材料。
2、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形象化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要善用修辞和态势语,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加深记忆。教师要态度端庄、和蔼,感情充沛、热情。要使语言生动,就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做到快慢得当,抑扬顿挫,节奏铿锵,声音豁亮。语言形象,就是说讲话要具体,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注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并要恰当的运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课堂语言要倾注极大的热情,作到情真意切。教师要始终进入角色,以自己的声、情创造师生协调活跃的气氛,把学生带入教材的“特定情景”中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庄重而又和蔼的教态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师充溢于课堂的是殷切的教诲,热情的期望,不应当是无情的训斥,冷漠的嘲笑。如何运用情感性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是教师人格力量在课堂操作过程中的充分外现。
总之,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得心应手地运用它,就如拿到了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培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一定要学习研究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加强语言的锤炼和修养,努力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使语言艺术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达到更多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课标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增大了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支配着教学过程的价值取向,即影响到对教学对象的态度、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教师要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入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因而,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教师的教学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如“一言可以定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古训。
一、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语感。它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统一”得以展现,既能“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能“出乎其外”结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材料,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更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验作者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这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技巧
1、形象美。这是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实质支配着教师个体对教学的判断、思考、选择等行为。教学语言要符合形象具体的规律和形式,用学生熟知的形象诱导他们在听、说、读、写、思中,对字、词、句、段、篇的初中语文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和图像编码。
2、语言美(简洁、协调、奇异)。简洁就是要达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所说的一切都是需要说的”境界。协调就是要求语言有系统地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易到难,以及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间的协调,奇异是做到“人尝未言之,而我始言之,故言者与闻者,诚可悦而永也”。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章读得透彻,写得畅达。
3、逻辑美。指教学语言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组织性即顺序、层次、系统和学生的思维规律。“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阅读和思考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把教学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余文森教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三条铁律》)。要求教学语言能深入浅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事先必须有严密的计划性,力避不顾客观实际高深莫测或失之肤浅,尽可能多地传授横向或逻辑联系都很强的知识。
4、情感美。教学语言应充溢着对学生的深情厚爱,教师把自己的情感渗入教材,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渗透、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让学生领悟这些语言,领悟人物内心,通过语言的本质和词语,读懂祖国山河的美好、人物的高尚和自我人生的向往。
5、语音、语调、节奏美。语音美指语音清晰、准确、明朗、动听;语调美指语调在抑扬顿挫、刚柔相济、起伏和谐中体现出的美;节奏美指教学语言在疾缓断续的变化中体现的美。
三、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方略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必须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上,具有直觉性特征,需要驱遣想象,意会言语。它是以渊博学识为基础,以真知灼见为根本。也需要语文教师不断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保证语言信息交流的畅通。
怎样才能增强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强练内功,提高语言质量。
从调研情况来看,在日常教学中还有教师不能够用普通话讲课,甚至在教学语言中还有“杂技”出现,这势必降低教学的质量。比如个别教师在讲课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带出一些口头禅的习惯用语,久而久之便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有的学生上课不是把精力放在听讲上,而是把老师一堂课说多少口头禅、习惯用语作为取乐的材料。
2、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形象化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要善用修辞和态势语,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加深记忆。教师要态度端庄、和蔼,感情充沛、热情。要使语言生动,就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做到快慢得当,抑扬顿挫,节奏铿锵,声音豁亮。语言形象,就是说讲话要具体,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注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并要恰当的运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课堂语言要倾注极大的热情,作到情真意切。教师要始终进入角色,以自己的声、情创造师生协调活跃的气氛,把学生带入教材的“特定情景”中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庄重而又和蔼的教态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师充溢于课堂的是殷切的教诲,热情的期望,不应当是无情的训斥,冷漠的嘲笑。如何运用情感性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是教师人格力量在课堂操作过程中的充分外现。
总之,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得心应手地运用它,就如拿到了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培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一定要学习研究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加强语言的锤炼和修养,努力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使语言艺术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达到更多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 【发布时间】2019/9/28 10:13:45
- 【点击频次】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