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家长的参与成为活动的一部分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幼儿园与家长密切配合,方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共育是大教育观的体现,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当今世界幼教改革的大趋势。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长和幼儿园互动;探析
幼儿教育是一个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工作。我们班的家长应该算是支持配合我们工作的,只要说交钱或是买什么东西,总是做的又快又好,买东西也总是买最好的。可有时我们又感觉他们不太支持我们的工作,比如让他们带孩子去参观实践,他们中总有很大一部分人做的不尽人意。按杨老师的话说:只要是钱买得到的家长就很支持并做的很好,需要他们带孩子去实践和体验就有问题。而我们的主题活动每月都有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实践和体验的部分。到了中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越来越浓,探索的欲望越来越强,在活动中需要家长合作配合的更多。怎样才能让家长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活动,主动参与到实践和体验活动中来呢?
本期开学,我们三位老师一起分析研究,一致认为,家长在主题活动中支持配合不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我们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完全领会,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或是对孩子的指导方法不正确或不科学,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二是有一部分家长对活动的认识不够,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家长与孩子共同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只是为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敷衍了事,因此小朋友的学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三是在活动中家长的参与比较被动,没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或乐趣,这样就没有积极性,因而影响了实践体验的效果。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对本期的家长工作作了一些调整和改变,而主旨就是:一是让家长的参与成为我们的主题活动的一部分,将他们的思想和活动体现出来,增加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教会家长怎么做,让他们明白用什么方法指导更科学合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一次家长会专门列出了一个主题:如何配合班级教育活动做实践体验。
我用两个例子向家长说明为什么需要家长带小朋友去做实践体验。第一个是上学期的主题《瓜果乐》,其中有一个参观果蔬园的活动。因为我们这儿离较大规模的果蔬园地距离远,这么多孩子一起去,交通、安全都成问题,时间也不太好安排。老师就是带孩子去了,也不能对每个孩子关心的问题都及时解答,不能在每个孩子喜欢的地方停留太多时间,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个大概。同时,所有的孩子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对孩子的交流和知识面的拓展也是不利的。可是家长带孩子们去,就能陪着孩子随他慢慢地看,还能在他们想停留的地方随意停留,在他们有疑问的时候及时解答。第二个例子是本期的第一个主题《给你一封信》,有一个参观邮局的实践体验,我介绍了我们曾经的做法:老师带小朋友集体去参观。当时我们是走着去的,到那里后,小朋友已经有一点疲劳,加上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对老师的讲解不能集中注意听,效果非常不好。如果是家长带小朋友去,在时间上就灵活一点,孩子累的时候可以由家长抱着休息一下,参观的时候还可以自由一点,领着孩子慢慢看,轻声讲,这样也不会影响别人的工作。
接着我以马上就要开始的主题《给你一封信》为切入点,介绍了我们的想法:希望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我是这样讲的:“曾经,写信是我们与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主要的交流方式。可是随着通讯方式的改变,我们似乎已经淡忘了写信。现在的小朋友,你要和他们说写信、邮票什么的,他们也许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那么,就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来写写信、寄寄信,重温一下当年那些写信和等待来信的快乐时光吧!”我感觉当时很多家长的眼睛都一亮。
最后我用较慢的语速详细地介绍了家长应该怎么做:请各位家长给你的孩子写一封信,与孩子一起到邮局去买一个信封或是和孩子一起用纸制作一个信封,到邮局买一张邮票,一起投递到我们班。在这个过程中,请你带孩子参观邮局,看一看邮局的标志、设施(如邮筒、柜台、称等)看看邮递员的服装、工作情况。并照一些在这个活动中孩子觉得最有意思的或最感兴趣的活动的照片。我也提出了信的内容的意见:可以是你对孩子想说的话,对他们的希望,也可以是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照片则要求是孩子在活动中最自然最有趣的一景,不要一脸看着镜头什么也不做的照片。
我讲完后请各位家长发言,让他们说说他们的疑问或是意见,大家一起讨论应该怎么解决,直到他们都明白为止。
三天的假期结束,大部分的家长都在这一天交来了他们为孩子照的照片。很多孩子看着照片兴奋地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到邮局参观时看到的事物,真正地体验到了寄信的快乐。照片基本都是小朋友贴邮票、买邮票、投递或是在参观等活动中自然的一景,效果非常好。这一周我们陆续收到了各位家长写给孩子们的感情真挚的来信,信里有他们想对孩子们说却是面对面说不出口的,也有对孩子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感谢,对孩子进步的自豪。而远在新疆的黄小林的父亲写给他的信感动了每一个听信的孩子和我们几位老师……
我们在每天的离园前或活动间隙中,就给孩子们阅读这些来信,并给他们讲解信的内容,小小的眼睛总是一动不动地看着老师,认真地听着我们阅读。虽然他们大多是似懂非懂,可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他们懂得了家长要表达的感情!
这一次,每位家长都很认真地写了信,包括一些年龄很大的爷爷奶奶,还有蒲采芩是她姑父写的,我仔细看了这些来信,都是他们真诚的体会和想法。有一些家长还在班级QQ群里谈了他们的感受。看来,在很少用书信交流的今天,这一次体验让很多家长也激(下转第25页)(上接第53页)动了一回呢!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让小朋友用图画的方式给他们的亲人回了一封信,在一个温暖的下午大家集体去买信封和邮票把信寄出去,使我们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这次主题活动的成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有时不是家长不认真或不支持工作,只是他们的理解与老师的初衷有出入,甚至是他们对老师要求的内容不熟悉,以致不能很好地完成。要想在亲子活动中有良好效果,只能是让家长也参与到整个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所以在活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家长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这以后,我们在主题活动中尽量选择家长感兴趣、有他们自己的思想在里面的活动,让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去体验。在其它的活动中,我们都尽可能有家长的参与并考虑到家长的兴趣和理解。例如,每年开展运动会、“家长开放日”活动、春天或秋天的家园同乐活动,都有家长的参与。而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不但要考虑家长感兴趣,还要结合我园中有相当一部分祖辈家长的情况,会选择他们也感兴趣、能参加的活动。
通过这样的调整,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了,我们的活动中实践体验部分效果好了,也增进了家园的配合与凝聚力,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不少呢。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长和幼儿园互动;探析
幼儿教育是一个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工作。我们班的家长应该算是支持配合我们工作的,只要说交钱或是买什么东西,总是做的又快又好,买东西也总是买最好的。可有时我们又感觉他们不太支持我们的工作,比如让他们带孩子去参观实践,他们中总有很大一部分人做的不尽人意。按杨老师的话说:只要是钱买得到的家长就很支持并做的很好,需要他们带孩子去实践和体验就有问题。而我们的主题活动每月都有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实践和体验的部分。到了中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越来越浓,探索的欲望越来越强,在活动中需要家长合作配合的更多。怎样才能让家长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活动,主动参与到实践和体验活动中来呢?
本期开学,我们三位老师一起分析研究,一致认为,家长在主题活动中支持配合不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我们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完全领会,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或是对孩子的指导方法不正确或不科学,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二是有一部分家长对活动的认识不够,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家长与孩子共同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只是为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敷衍了事,因此小朋友的学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三是在活动中家长的参与比较被动,没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或乐趣,这样就没有积极性,因而影响了实践体验的效果。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对本期的家长工作作了一些调整和改变,而主旨就是:一是让家长的参与成为我们的主题活动的一部分,将他们的思想和活动体现出来,增加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教会家长怎么做,让他们明白用什么方法指导更科学合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一次家长会专门列出了一个主题:如何配合班级教育活动做实践体验。
我用两个例子向家长说明为什么需要家长带小朋友去做实践体验。第一个是上学期的主题《瓜果乐》,其中有一个参观果蔬园的活动。因为我们这儿离较大规模的果蔬园地距离远,这么多孩子一起去,交通、安全都成问题,时间也不太好安排。老师就是带孩子去了,也不能对每个孩子关心的问题都及时解答,不能在每个孩子喜欢的地方停留太多时间,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个大概。同时,所有的孩子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对孩子的交流和知识面的拓展也是不利的。可是家长带孩子们去,就能陪着孩子随他慢慢地看,还能在他们想停留的地方随意停留,在他们有疑问的时候及时解答。第二个例子是本期的第一个主题《给你一封信》,有一个参观邮局的实践体验,我介绍了我们曾经的做法:老师带小朋友集体去参观。当时我们是走着去的,到那里后,小朋友已经有一点疲劳,加上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对老师的讲解不能集中注意听,效果非常不好。如果是家长带小朋友去,在时间上就灵活一点,孩子累的时候可以由家长抱着休息一下,参观的时候还可以自由一点,领着孩子慢慢看,轻声讲,这样也不会影响别人的工作。
接着我以马上就要开始的主题《给你一封信》为切入点,介绍了我们的想法:希望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我是这样讲的:“曾经,写信是我们与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主要的交流方式。可是随着通讯方式的改变,我们似乎已经淡忘了写信。现在的小朋友,你要和他们说写信、邮票什么的,他们也许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那么,就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来写写信、寄寄信,重温一下当年那些写信和等待来信的快乐时光吧!”我感觉当时很多家长的眼睛都一亮。
最后我用较慢的语速详细地介绍了家长应该怎么做:请各位家长给你的孩子写一封信,与孩子一起到邮局去买一个信封或是和孩子一起用纸制作一个信封,到邮局买一张邮票,一起投递到我们班。在这个过程中,请你带孩子参观邮局,看一看邮局的标志、设施(如邮筒、柜台、称等)看看邮递员的服装、工作情况。并照一些在这个活动中孩子觉得最有意思的或最感兴趣的活动的照片。我也提出了信的内容的意见:可以是你对孩子想说的话,对他们的希望,也可以是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照片则要求是孩子在活动中最自然最有趣的一景,不要一脸看着镜头什么也不做的照片。
我讲完后请各位家长发言,让他们说说他们的疑问或是意见,大家一起讨论应该怎么解决,直到他们都明白为止。
三天的假期结束,大部分的家长都在这一天交来了他们为孩子照的照片。很多孩子看着照片兴奋地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到邮局参观时看到的事物,真正地体验到了寄信的快乐。照片基本都是小朋友贴邮票、买邮票、投递或是在参观等活动中自然的一景,效果非常好。这一周我们陆续收到了各位家长写给孩子们的感情真挚的来信,信里有他们想对孩子们说却是面对面说不出口的,也有对孩子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感谢,对孩子进步的自豪。而远在新疆的黄小林的父亲写给他的信感动了每一个听信的孩子和我们几位老师……
我们在每天的离园前或活动间隙中,就给孩子们阅读这些来信,并给他们讲解信的内容,小小的眼睛总是一动不动地看着老师,认真地听着我们阅读。虽然他们大多是似懂非懂,可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他们懂得了家长要表达的感情!
这一次,每位家长都很认真地写了信,包括一些年龄很大的爷爷奶奶,还有蒲采芩是她姑父写的,我仔细看了这些来信,都是他们真诚的体会和想法。有一些家长还在班级QQ群里谈了他们的感受。看来,在很少用书信交流的今天,这一次体验让很多家长也激(下转第25页)(上接第53页)动了一回呢!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让小朋友用图画的方式给他们的亲人回了一封信,在一个温暖的下午大家集体去买信封和邮票把信寄出去,使我们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这次主题活动的成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有时不是家长不认真或不支持工作,只是他们的理解与老师的初衷有出入,甚至是他们对老师要求的内容不熟悉,以致不能很好地完成。要想在亲子活动中有良好效果,只能是让家长也参与到整个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所以在活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家长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这以后,我们在主题活动中尽量选择家长感兴趣、有他们自己的思想在里面的活动,让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去体验。在其它的活动中,我们都尽可能有家长的参与并考虑到家长的兴趣和理解。例如,每年开展运动会、“家长开放日”活动、春天或秋天的家园同乐活动,都有家长的参与。而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不但要考虑家长感兴趣,还要结合我园中有相当一部分祖辈家长的情况,会选择他们也感兴趣、能参加的活动。
通过这样的调整,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了,我们的活动中实践体验部分效果好了,也增进了家园的配合与凝聚力,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不少呢。
- 【发布时间】2019/9/28 10:09:50
- 【点击频次】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