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对素质教育的制约

 

【作者】 张金全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近几年,素质教育的口号是逾叫愈响,素质教育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也在烽火如图的开展,不禁让人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未来。但回过头来想想、看看,效果如何呢?不禁让人心酸,让人哭笑不得!大多地方流于形式,完任务、应付检查,走来走去又走回老路,结果学生素质没有提上去,反而把原有的教学常规打乱了。于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产生了怀疑,这对素质教育的推行制造了更大的难度。原因何在?许多人都分析过,不少人把原因归结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但我认为,很大的问题是出在教材上,是教材的内容的不合理,内容的过多、过难造成的!
  这里我仅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分析一下教材内容对素质教育的制约。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教材的内容是否过多。初中现在每周上五天课,每天一节数学课,每周五节数学课,假设每学期有18个周,那么一学期就有90节数学课。我们再来看看教材安排,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我们这就用这个版本),数学八年级下册为例,这一册一共有六章、两个课题学习,教材安排共62课时!这62课时只是理论上讲完新课所用的课时。也就是说留给学生练习、复习的时间一共只有28节课。据我所知,光练习题学生都做不完。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新知识学过一段时间就需要复习的,否则就会淡忘,这样安排学生有复习的时间吗?教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这点时间,能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答案当然是——不能!
  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全体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材把内容安排的如此之多,许多学生上一节的知识还没有掌握好,马上又要学新的,还有一部分学生,一边学着一边把前面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了。数学是门系统性、连贯性很强的科目,一节学不好就会影响以后的学习,教材内容安排得多,老师又要赶进度,导致许多学生跟不上,学不会,于是就会失去自信,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也就谈不上提高什么素质了!另外,即使是能跟得上的、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不见得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乐趣。因为他们要在课下花大量的时间预习、复习合作大量的题进行巩固,在这个过程中能有几人的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为了能让大多数的学生跟上进度,掌握好知识,学校和老师只有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课外活动安排上课,晚自习上课,节假日上课,课下布置一大堆作业等等,一些有为教学常规的办法就出来了。这样学生哪有时间灵活思考,这样也肯定不是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即使这样,在学习数学上,七年级已经有20%左右跟不上,八年级达到40%左右,九年级甚至达到60%-70%。也就是说初中三年每年都有20%的学生掉队,这对素质教育来说无不是一种讽刺。
  新课改后,教材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加上了许多探究和开放性题目,意在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和创新能力。但许多情况由于课程紧、时间少,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学生公式,探究过程也就被省略掉了。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材内容还设置的如此之多,再加上应试教育,学生和老师根本无暇来管什么探究合作和创新,只能一味追求成绩。假使教材内容减少,考试内容范围必然也就减少,在难度不变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时间自然也就增多了,大部分学生能跟得上进度,老师授课的时候在探究和创新上也可以多下些功夫了。
  再次,反过来说,即使教材内容多,如果难度较小的话,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素质。但现行教材恰恰相反,不但内容多,而且难度大,仿佛教材只是为少数人而编写,根本不照顾大多数学生。
  具体体现在: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一味追求新颖,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忽略了知识的连续性,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理解出现障例如:关于函数的相关知识,以前是到了初三才涉及,而现在在初一就有相关内容,函数知识本来就抽象,难以理解,对于十一、二岁的学生来说,理解、运用起来就更加困难。 再如:教材对“实数”的编排是先讲算术平方根,后讲平方根,笔者认为应先讲平方根,后讲算术平方根,由于人的思维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容易把平方根看成只有算术平方根,实践教学表明,学生的确容易出错,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痕迹性错误。
  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本身难度就很大。首先学生认为难,这个通过考试最能反映出这个问题,只要翻开任意一个初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单,我们都不难发现一大串的不及格,且越是高年级不及格的越多。其次,家长也觉得难,现在的家长基本辅导不了自己的孩子,哪怕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家长。有些比较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七年级的内容可能还行,八年级就只能略懂了,到了九年级就只能思想教育了。再次,教师也觉得难,年轻教师如果不认真钻研的话,上课就可能因做不出题而出丑,就是认真钻研许多问题都解决不了,特别是现在的中考题!就算是教了多年的老教师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数学的变化多更因为难度大,所以数学教师很累!
  这里我可以举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章节,如:平方根、立方根问题,函数问题、解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证明问题,三角函数问题等。到了应付中考还有难度更大的综合问题。那么难度大怎么办,一个字:练,题海战术,熟能生巧吗!恐怕经历过中、高考得人没有一个不是从题海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由此可证,难度大是非常不适合素质教育的!
  另外,教材的内容多,难度大还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就是辅导班和家教的盛行,一方面给许多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搞得孩子们没有课余时间,除了上课就是补课,何谈发展他们的素质,他们的创造力、创新力和探索精神就这样给消耗和抹杀了!
  所以我建议,在改革考试制度之前,先改革教材,消减教材内容,降低教材难度,让学习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教材内容少了、难度降了,考试的范围自然地就小了,难度自然地也就降了,家长、老师、学生的身心也就得到解放了。
  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自己去探索,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 【发布时间】2019/9/28 9:58:37
  • 【点击频次】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