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我的班级管理“三级跳”
【关键词】 ;
【正文】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将近十年,从刚开始对班级管理的肤浅认知到现在的深刻了解,我感受到了班级管理的博大精深,班级管理的作用是多么的不可估量!
刚开始工作时,耳边总传来这样的询问:“学生怕你吗?”听得多了,便认为让学生怕很重要,这应该是管理学生的前提,没有绝对的威严,如何让学生服气?于是,我便朝“权利型教育”发展。每天到班里,我都表现得很严肃,用一双审视的眼睛去观察班里的一切。只要班里出现问题,我都要在学生面前发火,以显示自己的权威,想以此来架势,镇住他们。如果学生犯了什么错,那他可就倒霉了,挨批、写检查、请家长等这些都是常用方法。有一次,学生上自习课时我偷偷地从教室的窗户往里看,想以此看看大家是否都在认真学习。有一个学生头天才刚刚向我保证上课不再说话要认真学习,可是当时我看到的却是他在和别的同学聊天聊得火热。无名之火立刻窜了上来,由于我当时没能及时冷静下来就立刻进教室把他羞辱了一番,还让他第二天叫家长,结果他觉得很没有面子当时就跟我闹得很僵,因为大家心里都有疙瘩,家长来了之后也没有解决好我和学生的冲突,以至于后来的班级管理很被动,学生见了我如同老鼠见了猫,个个避而远之。我和学生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远,甚至有些同学对我有抵触情绪,班级管理工作也越来越不好做。
渐渐地我也意识到自己工作被动的根源,对待学生不能一味严厉,他们都还是孩子,应该用一颗宽容之心、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们、感化他们。于是我便朝“道德型教育”发展。无论是社会还是教师本身都有这样一种思想:只要教师对学生付出足够的爱和责任心,只要教师成为楷模,只要教师拼命工作,就足以解决一切问题。转变思想后,我又开始拼命努力起来。如:学生犯了错,就耐心给他们讲解大道理;学生上课厌学,我就给他讲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欺负弱小,我就给他讲“爱与宽容”等等。我希望用自己的爱心与努力来感化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向善发展。可我发现这只对一部分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起作用,而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好不了几天依然我行我素,时间长了,他们便对我的“道德型教育”不屑一顾了。这时“道德型教育”也窘态毕现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惟独要老师做圣人,本来就属于幻想,那么鼓吹“师爱”也就变得声嘶力竭。现实生活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许多孩子无论你怎么爱,也没法把他们爱成好学生。他们把老师的爱都吃掉了,长得更胖了即“食爱而肥”。
怎么办?教育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该何去何从?当我冷静下来用理性的心态来分析现状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即任何事情都要按规律来处理,都要有科学的方法。我不能再这么盲目地总下去,要用心用头脑去分析去处理工作时遇到的每一件事。首先就是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即如果他们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应该立刻想: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他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样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冷静分析学生的心理,进行诊断及时治疗,或者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引导他们进步,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这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便是我的第三种教育类型即“智慧型教育”。
如:针对学生经常性迟到的现象,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单纯地不遵守纪律,现象背后应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我们应把迟到放到学生整体精神状态的大背景中观察。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又急于求成就容易失败。学生迟到可能有如下原因 :
1、对老师学校有恐惧心理,可能是以前受过老师的无数次批评,或有老师伤害过他,他对老师望而生畏或在班里被人欺负不敢告诉老师家长,老师应及时询问原因具体解决问题。
2、家长娇惯养成了迟到习惯。这些孩子上学前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没有主动性,没有纪律性,迟到也不着急,心想反正有父母在,怕什么?这是从小种的恶果,老师也不应该急于批评而要了解“迟到史”及时请家长来,让家长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及时的好习惯,不可急躁,要给孩子时间来养成新习惯。
3、根本没有把学校的纪律放在眼里,无视校纪校规。这类学生也是平时被骄纵惯了,目无一切,老师也不要苦口婆心地给他大谈纪律。可以给他进行“迟到记录”,积累到一定程度上报学校予以治理。
以上只是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处理学生的事情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搞“一刀切”。因为社会是复杂的,学生家长又是不一样的,那么学生从小生活的家庭背景也就各有各的不同,学生从小形成的心理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各不一样。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心理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及时的引导,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几个弯路,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用心思考、用心观察,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新收获。在管理的道路上我“上下而求索”,用十年的时间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当然,这只是我教育工作的新篇章,“学不可以已”,我会继续努力,以追求更高的境界!
刚开始工作时,耳边总传来这样的询问:“学生怕你吗?”听得多了,便认为让学生怕很重要,这应该是管理学生的前提,没有绝对的威严,如何让学生服气?于是,我便朝“权利型教育”发展。每天到班里,我都表现得很严肃,用一双审视的眼睛去观察班里的一切。只要班里出现问题,我都要在学生面前发火,以显示自己的权威,想以此来架势,镇住他们。如果学生犯了什么错,那他可就倒霉了,挨批、写检查、请家长等这些都是常用方法。有一次,学生上自习课时我偷偷地从教室的窗户往里看,想以此看看大家是否都在认真学习。有一个学生头天才刚刚向我保证上课不再说话要认真学习,可是当时我看到的却是他在和别的同学聊天聊得火热。无名之火立刻窜了上来,由于我当时没能及时冷静下来就立刻进教室把他羞辱了一番,还让他第二天叫家长,结果他觉得很没有面子当时就跟我闹得很僵,因为大家心里都有疙瘩,家长来了之后也没有解决好我和学生的冲突,以至于后来的班级管理很被动,学生见了我如同老鼠见了猫,个个避而远之。我和学生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远,甚至有些同学对我有抵触情绪,班级管理工作也越来越不好做。
渐渐地我也意识到自己工作被动的根源,对待学生不能一味严厉,他们都还是孩子,应该用一颗宽容之心、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们、感化他们。于是我便朝“道德型教育”发展。无论是社会还是教师本身都有这样一种思想:只要教师对学生付出足够的爱和责任心,只要教师成为楷模,只要教师拼命工作,就足以解决一切问题。转变思想后,我又开始拼命努力起来。如:学生犯了错,就耐心给他们讲解大道理;学生上课厌学,我就给他讲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欺负弱小,我就给他讲“爱与宽容”等等。我希望用自己的爱心与努力来感化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向善发展。可我发现这只对一部分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起作用,而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好不了几天依然我行我素,时间长了,他们便对我的“道德型教育”不屑一顾了。这时“道德型教育”也窘态毕现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惟独要老师做圣人,本来就属于幻想,那么鼓吹“师爱”也就变得声嘶力竭。现实生活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许多孩子无论你怎么爱,也没法把他们爱成好学生。他们把老师的爱都吃掉了,长得更胖了即“食爱而肥”。
怎么办?教育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该何去何从?当我冷静下来用理性的心态来分析现状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即任何事情都要按规律来处理,都要有科学的方法。我不能再这么盲目地总下去,要用心用头脑去分析去处理工作时遇到的每一件事。首先就是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即如果他们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应该立刻想: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他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样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冷静分析学生的心理,进行诊断及时治疗,或者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引导他们进步,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这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便是我的第三种教育类型即“智慧型教育”。
如:针对学生经常性迟到的现象,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单纯地不遵守纪律,现象背后应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我们应把迟到放到学生整体精神状态的大背景中观察。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又急于求成就容易失败。学生迟到可能有如下原因 :
1、对老师学校有恐惧心理,可能是以前受过老师的无数次批评,或有老师伤害过他,他对老师望而生畏或在班里被人欺负不敢告诉老师家长,老师应及时询问原因具体解决问题。
2、家长娇惯养成了迟到习惯。这些孩子上学前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没有主动性,没有纪律性,迟到也不着急,心想反正有父母在,怕什么?这是从小种的恶果,老师也不应该急于批评而要了解“迟到史”及时请家长来,让家长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及时的好习惯,不可急躁,要给孩子时间来养成新习惯。
3、根本没有把学校的纪律放在眼里,无视校纪校规。这类学生也是平时被骄纵惯了,目无一切,老师也不要苦口婆心地给他大谈纪律。可以给他进行“迟到记录”,积累到一定程度上报学校予以治理。
以上只是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处理学生的事情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搞“一刀切”。因为社会是复杂的,学生家长又是不一样的,那么学生从小生活的家庭背景也就各有各的不同,学生从小形成的心理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各不一样。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心理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及时的引导,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几个弯路,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用心思考、用心观察,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新收获。在管理的道路上我“上下而求索”,用十年的时间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当然,这只是我教育工作的新篇章,“学不可以已”,我会继续努力,以追求更高的境界!
- 【发布时间】2019/9/28 9:57:47
- 【点击频次】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