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情境教学

 

【作者】 张 荣

【机构】 大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情境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权,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焕发活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 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要想上好一堂课,如果我们没有根据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去设计情境,所创设的情境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会使教学手段庸俗化,那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算不上情境教学了。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不仅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在自读自悟中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而且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理解不了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在教学中出示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接着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我再配上悲壮的音乐、人民英雄纪念碑图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这是胜利的结局。这样一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
  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注重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教材的重难点、特点,这样再好的情境也无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重难点是通过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宝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利用课件展示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忽视了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脱离了教材,一味地让学生欣赏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的各种生物,这样学生虽然热热闹闹的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图片,但一节课下来,一个好词佳句也没积累下来,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溶入到学习中。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来设计情境,才能使情境教学为学生服务。
  二、 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自己必须非常投入,才能把学生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中,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营造良好的氛围。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叙述了首都人民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告别总理的悲壮场面,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深切的怀念。我在教学本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上课铃一响,我手捧教科书神情严肃、步子缓缓地进入教室,扫视四周,确保教室绝对安静,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有关敬爱的周总理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能说给大家听吗?”学生纷纷列举总理的事迹,这时,我又发问:“你认为总理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让学生总体了解了总理的形象后,我用沉痛的语气向学生宣布:“同学们,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好总理,在1976年1月8日那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全国人民处于无比的悲痛之中。这天,总理的遗体就要火化了,首都人民携老扶幼,伫立在长安街旁,与总理告别。本课就具体描写了那叫人撕心裂肺的送别场面。下面,就让我们跟首都人民一起去长安街送送我们敬爱的总理吧。”这样导入,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他们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尤其是在深入课文后,我又这样引导:“如果这一天你来到了长安街,看到这么长的队伍,这么多的人前来为总理送行,你心情如何?会说些什么?如果你看到那满头银发的老奶奶、领着孩子的青年夫妇、泪流满面的红领巾,你会对总理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温暖》中的清洁工,《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小扬眉,你又会对总理说些什么?”这样引入情境能有效的缩小学生与事中人物的差距,使他们心灵沟通、情感沟通。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个个抢着说,表达了他们对总理真诚的思念。
  由此可见,恰当地创设情境,的确能促使学生们主动去发现事物,研究事物的内涵,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 表演创设情境,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21世纪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学完《两小儿辨日》一课,学生对两小儿辨论的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古代汉文,也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课外知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学完《两小儿辨日》一课后,我组织学生表演了这个故事,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假如两小儿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你身边,你会用你所知道的知识给他们讲解吗?能为他俩做裁判吗?”小组合作讨论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把自己所知道的和新近看书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并且还当了一回“法官”。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又让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情境教学掌握了儿童认识世界、学习语言的规律,注重了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渐次地认识周围世界。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引导他们,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学生一旦入境,会全力调动自己原有的认识经验参与当前的学习活动,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形成一种激情的学习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发布时间】2019/8/29 13:29:19
  • 【点击频次】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