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

 

【作者】 蒲茂赵

【机构】 凉水九年制学校校长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来说,将为孩子终身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校来说,有利于学校的控辍保学;对国家、对民族来说,意义更加深远。在我国,义务教育承担着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重任,由于农村地广人多,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将使众多的人口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个人来说,将为孩子终身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校来说,有利于学校的控辍保学;对国家、对民族来说,意义更加深远。在我国,义务教育承担着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重任,由于农村地广人多,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将使众多的人口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因此,没有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农村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教兴国战略。无论从个人的成长,还是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甚至是从富国强民的高度来说,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都迟不容缓。
  影响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1、家庭因素,第一、多数家长意识不高,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在家不督促孩子温习功课,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漠不关心,觉得孩子只要能认几个字,会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将来能打工挣几个钱就行。第二、许多家庭的不正当娱乐,或非法经营,比如在家开麻将馆等,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第三、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动辄吆喝打骂,言行粗暴,造成孩子逆返心重,对学习不感性趣。 2、社会因素。第一、读书就业难是主要原因。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的真正意义缺乏认识,读书就是为了分配工作的思想在家长和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本来升入高等院校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考入高等院校国家也不一定分配工作,许多家长和学生一时适应不了社会的用人改革制度,所以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第二、社会风气的影响是重要原因。如影视和网络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毒害至深,青少年正处身心发育阶段,然而,特别是港台的功夫片、言情片盛行,使青少年儿童盲目效仿,小小年纪就开始谈情说爱,或者打架斗殴。另外,网络更是毒害青少年儿童的罪魁祸首,许多孩子由于迷恋网络,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对学习完全置之不理等等。
  面对这些现状,我作为校长,迫切的感到,必须拿出积极的应对策略,脚踏实地做起,切实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教师抓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班子建设。 要加大对校长的培训力度, 对校长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 制,以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实行教学质量末位淘汰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激励办法。 学校对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每学年集中评价一次, 要大力 表彰师德高尚、质量优良的教师,每年要评选“优秀教师”的活动,地方政府应予以表彰和 奖励。对教学质量低劣的学校领导要及时调整。进一步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首先, 要进一步完善全县教师津补贴发放制度。教育局应制定一套适合教师劳动特点 的、操作性强的津补贴发放细则,以规范各学校对津补贴的发放行为真正做到“多劳多得, 优劳优酬”。其次,努力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优评先、表彰、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既要善于培育平等、公正的竞争机 制, 又要勇于创建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第三,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 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 工作。
  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 各校要把教师的培训作为课改实验的首要工作来 抓。教师培训必须做到“三全培训” ,即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和全面培训,既要有转变观念、 接受新的教育理论的培训,又要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还要有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师培训的重点应放在校本教研上, 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 问题。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提高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坚持师生平等 对话,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达成。在教学策略上, 能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力改革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以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学校要进一步确立全面的评价观,努力把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过程性评 价统一起来, 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 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进一步强化教研力度。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
        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农村中小学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基于城乡老师待遇、教学条件的巨大反差,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都倾向于到城市工作,导致不少优秀老师的外流。而在乡村学校中,由于教师的缺乏,一个教师要教很多课,甚至不少教师得跨级、跨学科教学,导致教师教学压力增大,这样既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又导致不少教师因不堪重负而选择转校。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优质的教育过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首先,要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建立城镇教师到乡村或落后学校任教服务制度,要求城镇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应有一年以上任教乡村或薄弱学校的经历。同时,可以建立城乡教师校校定期交流制度,让城市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进行一对一岗位交换,使农村教师获得城市优质教育的教学经验和亲身体验;使更多的城市教师在农村发挥带动作用,并接受农村教育的锻炼。开展对口支教工作。开展城乡教师互动,做好支教工作。城市教师下乡,乡镇中心校教师到乡镇边远村小支教,提高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安排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帮助农村教师用课改理念,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实现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化,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制和充分利用,缓解农村边远地区教师不足的矛盾。其次,加强贫困大学毕业生农村支教计划、实施大学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志愿者计划和大学生顶岗支教实习计划。开始组织贫困大学毕业生农村支教工作,建议政策制定中依据国家政策增加支教五年后可以免试免费接受教育硕士教育等优惠条款,并加大宣传力度;还可以附带更多的优惠条件,以便尽快吸引到优秀人才。第三,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划,大力表彰了在师德建设中涌现的师德标兵和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处理违规违纪教师,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要切实做好对长期在艰苦贫困地区乡村工作的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工作,试行农村优秀教师免试免费接受继续教育制度,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对农村边远和贫困地区教师的津贴、补贴政策。第四,启动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解决有编难补问题。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选聘教师,充实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加强对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做好中小学编制重新核定工作。推进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和流动机制,开展评选市级“十佳校长”“优秀班主任”活动。加强农村课程改革师资、资源建设,促进农村课程改革均衡发展,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和学历提高工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电大、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市小学英语、音乐、美术、计算机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实施“学历工程”“名师工程”等,促进教师参加培训提高素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调动教师加强业务学习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各校 要以制度规范教学活动,细化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管理程序。要建立年级、班级、学科教学 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 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检查与考核, 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的长效机制, 保障学校提质工程的顺利推进。 为加大对各校教学质量的监控 力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原有的各种考评机制基础上, 还必须积极构建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的增值评估制度。 增值评价是将学校对学生进步的作用作为评价的核心, 突出学校教育教学质 量在办学功能中的中心地位, 突显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对于那些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差、长期得不到重视而仍然做了大量工作,教学质量哪怕只有些许提升的学校,增 值评价也能充分反映出他们的努力程度,从而科学合理地反映这些学校的工作绩效。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农村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村际联合办学,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巩固农村学校远程教育成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教学质 量提高。
  进一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进入高等院校,不是孩子读书的唯一目标,而真正意义的教育是使孩子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从小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为将来的终生学习和生活打基础,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其次,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应协同教育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整顿市场秩序,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我们的下一辈人着想,为国家的发展大计着想。再次,政府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要为教育部门着想,除特殊情况外不凭关系轻易调动教师,教师的调动要通过编制委员会核编,教育人事部门行文调动,要保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许多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不开一次家长会,然而许多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又不高,难怪他们对孩子的学业重视不够。所以,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好家长会,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搭起共商教育良策的桥梁,并且要办好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教育孩子的良方。
        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此间,农民工子女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不能伴随着农民工进城,而留在原籍入学接受教育,这部分儿童被称为留守儿童。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约有1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而且种种迹象表明留守儿童数量有逐年增加之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多。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方法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是,在目前陕北农村引资设厂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
  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我们任重而道远,特别需要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将继续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创新举措,团结全校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提升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 【发布时间】2019/8/29 13:21:29
  • 【点击频次】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