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科学使用教材并创新应用教材

 

【作者】 罗世福

【机构】 和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师要精读教材,把握所教教材整体,理解教材的脉络、结构和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作用,只有我们深入研究了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调遣有度,把握分寸,才能把教力和学力都集中于知识的重点部分和学生的培养上。
  关键词:科学  使用教材  创新  应用教材
  为了增强教师执行课程标准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教师全面、扎实、有效开展读教教材、用教材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向全员、促进发展”的原则,坚持教学、教研、教培相结合,采取集中学习、岗位研修、专题研讨等形式,努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当前大力提倡课改,在课改的潮流中我们怎样顺应这种改法。又怎样运用好我们所教的教材,现在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课改的趋势,谈谈个人的看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文学课,小学语文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也是及其深远的。新课程教材观要求改变将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改变教师和学生处于教材范围控制之下的被动现状,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把自己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明确新课程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就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运用好自己手中的教材,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实施育人的功效。为此,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就是如何使用教材并创新应用教材。
  一、 充分研读教材能准确把握教材及加强日常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要精读教材,把握所教教材整体,理解教材的脉络、结构和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作用,只有我们深入研究了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调遣有度,把握分寸,才能把教力和学力都集中于知识的重点部分和学生的培养上。切忌现蒸热卖和煮夹生饭。
  其次,教师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删除无效教学环节,教师要对课堂做出适时、恰当的引导和调控,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较为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从预习过程中获取对教材的新鲜感受,如我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在上课时就有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说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相信凡卡最后一定想办法逃之遥遥,不会在那等死。”“也有的说,我想老板最后可能发了善心放了凡卡。”再如教学《鲁宾逊漂流记》一课文时,在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了课文,学生对鲁宾逊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多年很感兴趣,课堂上学生纷纷发言,谈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学生竟然用了假设,如果自己是鲁宾逊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主挖掘教材,自主设计作业题。刚一开始学生只设计字、词、句,抄自己喜欢的句段,可是时间长了学生找到了学习规律,一有新发现就设计成了作业题。比如,遇到句子的转换、扩句、缩句、抓住重点词句段对自己熟悉的人物、事物进行描写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大胆实践、创新的精神,又把所学知识真正落到实处。不使用大量的教辅资料,不采用广种薄收的办法。就让学生自己挖掘、自己发现,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潜力就得到了挖掘,就不束缚在教师规定的学习范围内,也就是我平时倡导的对待学生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二、结合教材、教师的适时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深入了解、分析并把握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社会生活环境,采取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用心体会、观察生活,做生活中有心人,引导他们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时间长了,就能使学生自然地步入到作文的天地之中。就能把自己平时生活中所看到、听到、做过和想到的东西写成文章。如我在教学《荔枝》一课时,就要求学生抓住文章中那位母亲的神态、语言、动作写自己熟悉的人,由于学生对文章的母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纷纷发言,说自己熟悉的人,轮不到的课后也会缠着你表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心理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适当的引导、鼓励测绘使学生增强写作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动笔。学生越写就越想写,越写就越爱写。这就产生了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质的飞跃。
  应充分开启学生思维、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周围事物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增加见闻、丰富知识。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掌握观察规律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引导他们从生活经历中提取素材,要鼓励学生写出新认识,勇于突破常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思维的激发者,使学生的信心的鼓励者。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放手让他们在广阔的社会蓝天上翱翔,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如我在安排学生社会调查时,要求学生把调查道德内容写成文章,学生就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文章。)这样一来教师面对的将不再是一段段单纯的文字,而是一道道充满活力的、有血有肉的、情景交融的各具特色的美丽风景。
  总之,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当的主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是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是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是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 【发布时间】2019/6/29 11:09:54
  • 【点击频次】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