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德育理念充实团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偏重于阶级、社会经济政治集团与社会历史形态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则偏重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分析与研究。目前,孔子学院兴办于世界各地,说明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旋律的。把儒家的优秀德育理念应用于党团建设中,应用于社会管理中,应用于个人道德修养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道德文化领域里的尝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益探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儒家文化 德育理念 青少年 政治思想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党团院校是培养各级各类政治思想工作者的地方。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做好社会沟通与协调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精力进行有中国物色社会主义建设,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上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有一句非常有份量的话,叫做“打铁还须自身硬”。俗话说得好:正人先正己。要做好一个党政领导干部,首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信服你,在公众中才能拥有威信,才能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进而团结和带领下属干好工作,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团校是培养各级各类青年干部,少工委工作者以及学校团干部的地方,是为党的建设培养接班人和后备力量的学习场地。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做为一个团校的教职员工,应该结合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理论上的研究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偏重于阶级、社会经济政治集团与社会历史形态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则偏重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分析与研究。目前,孔子学院兴办于世界各地,说明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旋律的。把儒家的优秀德育理念应用于党团建设中,应用于社会管理中,应用于个人道德修养中,把关注群体与关注个体结合下来,以实现政治思想工作中整体有效性与个体有效性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道德文化领域里的尝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益探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
一、民主集中制与道德敬服原则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与远大目标。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不能凭主观愿望和激情冲动搞盲目跨越,否则就会象“大跃进”一样成为闹剧,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人与人之间在法律上的权力虽然是平等的,即有着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却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社会管理等级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方面的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民主、平等、自由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只能是一种组织形式,用法律保护和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力,其意就是要在法定的程序里实现下级对上级权力的评议与监督、选举、弹劾与罢免等,而不是要从根本上废除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民主集中制是最好的组织原则,不但是社会管理的最佳组织原则,同时也是党团管理的最佳组织原则。所谓党性原则与党的纪律,是一种高层次的道德规范与行为约束,是一种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作用的高度认知基础上的道德自信与自觉。
中国儒家学说中的“道德礼义”原则,就是在承认与认可个体之间道德智能分化基础上自觉构建社会理性秩序的理论。“二人”者为“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建立在道德智能分化基础之上的上级教化下级、关爱下级、提携下级、领导管理下级,下级敬服上级、师承上级、归依上级、服从并自觉执行上级决策的关系。其中的“君仁臣忠、兄友弟恭、夫尊妻贤、母慈子孝”就是建立在这种关系基础之上的道德伦理法则。孔子言:“人而无仁如礼何?人而无仁如乐何?”。孔子认为,“仁”是社会关系的本质,“礼”是社会关系的外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必须要建立在下级对上级道德智能的敬服之上,否则就谈不上是真正的道德仁义。没有真实道德仁义内涵的礼是虚伪的礼,没有真实道德仁义内涵的乐是腐朽的乐,没有真实道德仁义内涵的法是残暴的法。
儒家的道德伦理原则与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性原则并不矛盾,用儒家的道德礼义来充实和补充党团管理和社会管理原则,丰富个体道德修养内涵,是非常有益的,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大力提倡和推广。
二、用儒家优秀的教育理念来充实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革命。但这场革命不是暴风骤雨式的,不是以“阶级斗争”为内涵的,它是和平改良的,是以协商与对话为内涵特征的,这与儒家的和平改良理念是一致的。
孔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政治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学校”二字由来已久,“学”是学古人,学习古人留传下来先进生产技术、高尚道德理念和优秀文化;“校”是校今人,校今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接受知识的多少。“学校”就是在不断的“学”与“校”的过程中考核评定出学子们之间的优劣来,进而选拔和录用那些优秀的学子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与深造。孔子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先天的特质差异与不同爱好,故此他提倡要把“有教无类”与“择优而教”结合起来。“有教无类”是对基础教育而言的,其目的是要给一切孩子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受到最低限度的基础教育;“择优而教”是对高等教育而言的,其目的是要把最复杂、最高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那些智熵最高的学子,这既是提高教育效率的需要,又是充分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的需要。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公平公正的教育考核,把那些品学皆优的人才选拔出来,让他们担任社会领导职责,负责社会生产、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孔子认为,教育是政治的基础,只要教育管理到位了,只要教育管理能够做到公平与公正,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建立起下级敬服上级,下级归附听命于上级的正常合理的社会管理秩序,就能够确保政治稳定与天下和谐太平。
由于科教兴国和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青少年的时光大部分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渡过,由此决定了共青团工作的重点是在各级各类学校里,其主要对象是现代学子,共青团的绝大部分工作由各级各类学校里的团干部承担着。学校的团干部既是专业教育工作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提倡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但要做一个在业务上合格过硬的优秀教师,还要做一个公正无私、具有社会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为一个团干部,与其给学生灌输那些虚无飘渺的大道理,还不如以维护和捍卫教育公平与公正为旨,切切实实做一些关爱学生,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实际工作。
三、君子品格与青少年人生道德修养教育
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及个人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等。中国儒家文化中有非常好的有关个人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内容,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重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把“谦恭”与“诚信”做为人生的立身之本。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生道德理想更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他“君子固贫,小人穷思滥亦”、“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穷了不走样,小人富了不象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皆济天下”等等的精句名言更是加强人生道德修养的座右铭,值得今人效法和借鉴。
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进式人生道德修养历程”是值得今天的广大学子们借鉴的。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的人,如何有资格去领导和管理一个单位呢?一个连科长都干不好的人如何有能力去当好一个县长呢?要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我品格和素质,才能为将来担当重任、成就事业打好基础。
现在的大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要么是小皇帝,要么是掌上明珠,娇生惯养,溺爱有加,养成了他们虚荣心过强,自尊心过强,稍一遇到挫折,就承受不起。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做好学生们的“承受挫折”教育工作,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意外与变故很多,遇到灾难和挫折是正常的事情,只有具备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才能够做一个人生的强者。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对人生成长有启发和帮助作用的好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巴黎圣母院》等等。
德才皆备是社会选人用人的原则,培养品学皆优的学子是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标。做为市县少工委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共青团干部,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健康身心、高尚情操、渊博学识、优良道德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心的新一代来。做为团校的教职员工,应该充分树立服务青年、服务基层的思想意识,利用团干部培训、基层团委工作调研,做好政策宣传、学习先进典型、廉政建设、沟通与协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扶助贫困学生等工作,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肩负起党委工作助手的重任,为培养党的事业与改革开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儒家文化 德育理念 青少年 政治思想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党团院校是培养各级各类政治思想工作者的地方。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做好社会沟通与协调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精力进行有中国物色社会主义建设,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上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有一句非常有份量的话,叫做“打铁还须自身硬”。俗话说得好:正人先正己。要做好一个党政领导干部,首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信服你,在公众中才能拥有威信,才能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进而团结和带领下属干好工作,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团校是培养各级各类青年干部,少工委工作者以及学校团干部的地方,是为党的建设培养接班人和后备力量的学习场地。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做为一个团校的教职员工,应该结合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理论上的研究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偏重于阶级、社会经济政治集团与社会历史形态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则偏重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分析与研究。目前,孔子学院兴办于世界各地,说明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旋律的。把儒家的优秀德育理念应用于党团建设中,应用于社会管理中,应用于个人道德修养中,把关注群体与关注个体结合下来,以实现政治思想工作中整体有效性与个体有效性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道德文化领域里的尝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益探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
一、民主集中制与道德敬服原则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与远大目标。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不能凭主观愿望和激情冲动搞盲目跨越,否则就会象“大跃进”一样成为闹剧,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人与人之间在法律上的权力虽然是平等的,即有着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却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社会管理等级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方面的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民主、平等、自由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只能是一种组织形式,用法律保护和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力,其意就是要在法定的程序里实现下级对上级权力的评议与监督、选举、弹劾与罢免等,而不是要从根本上废除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民主集中制是最好的组织原则,不但是社会管理的最佳组织原则,同时也是党团管理的最佳组织原则。所谓党性原则与党的纪律,是一种高层次的道德规范与行为约束,是一种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作用的高度认知基础上的道德自信与自觉。
中国儒家学说中的“道德礼义”原则,就是在承认与认可个体之间道德智能分化基础上自觉构建社会理性秩序的理论。“二人”者为“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建立在道德智能分化基础之上的上级教化下级、关爱下级、提携下级、领导管理下级,下级敬服上级、师承上级、归依上级、服从并自觉执行上级决策的关系。其中的“君仁臣忠、兄友弟恭、夫尊妻贤、母慈子孝”就是建立在这种关系基础之上的道德伦理法则。孔子言:“人而无仁如礼何?人而无仁如乐何?”。孔子认为,“仁”是社会关系的本质,“礼”是社会关系的外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必须要建立在下级对上级道德智能的敬服之上,否则就谈不上是真正的道德仁义。没有真实道德仁义内涵的礼是虚伪的礼,没有真实道德仁义内涵的乐是腐朽的乐,没有真实道德仁义内涵的法是残暴的法。
儒家的道德伦理原则与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性原则并不矛盾,用儒家的道德礼义来充实和补充党团管理和社会管理原则,丰富个体道德修养内涵,是非常有益的,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大力提倡和推广。
二、用儒家优秀的教育理念来充实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革命。但这场革命不是暴风骤雨式的,不是以“阶级斗争”为内涵的,它是和平改良的,是以协商与对话为内涵特征的,这与儒家的和平改良理念是一致的。
孔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政治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学校”二字由来已久,“学”是学古人,学习古人留传下来先进生产技术、高尚道德理念和优秀文化;“校”是校今人,校今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接受知识的多少。“学校”就是在不断的“学”与“校”的过程中考核评定出学子们之间的优劣来,进而选拔和录用那些优秀的学子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与深造。孔子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先天的特质差异与不同爱好,故此他提倡要把“有教无类”与“择优而教”结合起来。“有教无类”是对基础教育而言的,其目的是要给一切孩子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受到最低限度的基础教育;“择优而教”是对高等教育而言的,其目的是要把最复杂、最高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那些智熵最高的学子,这既是提高教育效率的需要,又是充分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的需要。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公平公正的教育考核,把那些品学皆优的人才选拔出来,让他们担任社会领导职责,负责社会生产、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孔子认为,教育是政治的基础,只要教育管理到位了,只要教育管理能够做到公平与公正,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建立起下级敬服上级,下级归附听命于上级的正常合理的社会管理秩序,就能够确保政治稳定与天下和谐太平。
由于科教兴国和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青少年的时光大部分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渡过,由此决定了共青团工作的重点是在各级各类学校里,其主要对象是现代学子,共青团的绝大部分工作由各级各类学校里的团干部承担着。学校的团干部既是专业教育工作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提倡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但要做一个在业务上合格过硬的优秀教师,还要做一个公正无私、具有社会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为一个团干部,与其给学生灌输那些虚无飘渺的大道理,还不如以维护和捍卫教育公平与公正为旨,切切实实做一些关爱学生,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实际工作。
三、君子品格与青少年人生道德修养教育
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及个人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等。中国儒家文化中有非常好的有关个人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内容,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重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把“谦恭”与“诚信”做为人生的立身之本。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生道德理想更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他“君子固贫,小人穷思滥亦”、“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穷了不走样,小人富了不象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皆济天下”等等的精句名言更是加强人生道德修养的座右铭,值得今人效法和借鉴。
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进式人生道德修养历程”是值得今天的广大学子们借鉴的。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的人,如何有资格去领导和管理一个单位呢?一个连科长都干不好的人如何有能力去当好一个县长呢?要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我品格和素质,才能为将来担当重任、成就事业打好基础。
现在的大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要么是小皇帝,要么是掌上明珠,娇生惯养,溺爱有加,养成了他们虚荣心过强,自尊心过强,稍一遇到挫折,就承受不起。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做好学生们的“承受挫折”教育工作,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意外与变故很多,遇到灾难和挫折是正常的事情,只有具备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才能够做一个人生的强者。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对人生成长有启发和帮助作用的好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巴黎圣母院》等等。
德才皆备是社会选人用人的原则,培养品学皆优的学子是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标。做为市县少工委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共青团干部,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健康身心、高尚情操、渊博学识、优良道德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心的新一代来。做为团校的教职员工,应该充分树立服务青年、服务基层的思想意识,利用团干部培训、基层团委工作调研,做好政策宣传、学习先进典型、廉政建设、沟通与协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扶助贫困学生等工作,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肩负起党委工作助手的重任,为培养党的事业与改革开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 【发布时间】2019/6/29 11:08:46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