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外来民工学生与信息技术课亲密接触

 

【作者】 白瑜俊

【机构】 丁蜀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源于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来自教师的引导、培养、促进。本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外来民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变“封闭”为“开放”,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外来民工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多元评价
  我校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位,近些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在我校就读的外来民工学生也逐渐增多,目前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外来民工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5%以上。外来民工学生受家庭条件和学习环境所限,他们的行为能力、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大多比较差,并且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性很大。而信息技术课本身集知识性、技能性、应用性和综合性于一体,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给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认知规律等,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课从以往枯燥乏味的操作技能培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外来民工学生与信息技术课实现“亲密接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有效地增强外来民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学习兴趣更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首要驱动力。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力求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理状态自然而然就会经历“愿学好学乐学”的逐层递进,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保证。
  创造性的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条件,使他们都能有亲自探究、获取成果的创新机会。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认知规律,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要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又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二、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教学内容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从过去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师”转变为着眼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同行者与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机器,而成为学习活动中平等的参与者和课堂教学的主体。
  此外,语言感染也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大部分人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激活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中还将有多少有趣的活动在等待着他们发掘。
  三、变“封闭”为“开放”,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应努力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这样单一呆板的“封闭”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自主探究。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因为我校的生源多样、差别各异,这就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可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构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力求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作出恰当的、积极的评价。在评价学生时,必须是多角度的,不仅要评价思维、学习的结果,还要注重评价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欣赏他们创造的每一个哪怕很细小的成果。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中,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例如,一位中途从外省转来的男同学在完成一个Flash作品时是这样自我评价的:自评分7分(满分10分),理由是:“由于我以前没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很差,作品的整体效果不太理想,但我已经努力了,我知道自评7分有些偏高,但我会加倍努力的。”这时,旁边的一位女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虽然×××这次的Flash作品不太理想,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每次都能积极参与,努力去完成,这正说明了他已经很尽力了,我觉得凭他的努力应该再加1分。”顿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男同学也是面露喜悦之色。
  总之,要实现“让外来民工学生与信息技术课亲密接触”的目标,其核心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自主性。为此,要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牢固树立“兴趣第一”的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教学新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与交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和发展。
  • 【发布时间】2019/6/29 11:05:49
  • 【点击频次】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