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标下提高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之初探

 

【作者】 徐美香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问题的提出
   “ 怎样才能学好政治?”一直就有好多学生来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恩斯坦也曾经说过,“高明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使学生体会到快乐。”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育是启发智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政治课没有什么可学,甚至对政治课的观点产生怀疑,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单一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如今有幸当了老师,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学生的困惑,经常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短时、高效的学好政治?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除了思想政治课本身思想性、理论性较强,纲目繁多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还在束缚着部分教师的手脚,以致教师不能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不愿探索教学方法,不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照本宣科,空讲道理,课堂要求学生记要点、考试答要点,不注意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学生不愿学政治,老师不愿教政治的局面。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谈起政治课教学,人们往往会认为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从教多年,深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之难,尤其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学习热情上。稍不留神,就会陷入“老师上课讲条条,考试往试卷上搬条条”旧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难以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阐述的理论观点,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分析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应变能力。因此,探寻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现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开设了四门必修和六门选修,内容丰富,涉及的面比较广。但是,《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项表面枯燥单调,内涵却极其丰富的工作,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活跃课堂,就成了课堂教学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三、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在此我根据平时教学的一些探索,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1、趣味引入,以趣激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来自对新奇内容和新奇知识的追求。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感性事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于乐,更能在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创造的智慧与乐趣。例如:在进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时,我以“2008年中国哪位体育明星收入位居榜首”这一问题作开场白,引起同学们一片议论;接着展示姚明的幻灯片,3.87亿人民币的收入又激起学生一片哗然。紧接着提问姚明该缴纳什么税,向谁缴纳,依据是什么等一连串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框的学习内容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会学习。
  2、通过比赛,引进竞争机制。
  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竞赛性的活动,能寓教于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如在让学生带问题看书时,就给每个组布置一个题目,然后再请每个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看哪个组回答得又快又好。这样一来,学生看书就认真多了,回答问题更积极了。另外,作业和考试也要按成绩分组评比,好的表扬,落后的组给予鼓励,使各组之间比出了高低,看到了差距,也促使了后进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期末复习时,我先花十分钟系统地讲解一框内容之后,让学生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熟记应掌握的内容,最后出几个题目进行抢答。答对了的加十分,答错了的倒扣十分。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本内容复习完了,再把各组的总分加起来排名,积分最多的组为优胜组
  3、创设情景,以景助学
  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的解析、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化和运用均有赖于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针对教材的相关内容,创设情景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投资理财与规避风险”教学时,由学生扮演股票代表、债券代表和保险代表进行小品表演,然后由其他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对小品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学生情绪高涨,不仅把握了相关的知识,而且锻炼了表达能力,开拓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把那些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训练了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处理好类似的事情,具有时效性。这样就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多同学跃跃欲试,各种奇思妙想都会出现,我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和所出现的奇思妙想都予以重视,充分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这样,通过不断地鼓励、创新,学生就会更加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思维能力,从狭窄的课堂走向广阔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此外,还可以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
  4、引入趣味故事理解枯燥的理论
  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上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一面就讲几个趣味故事:
  标准答案
  小学语文老师考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全学生回答:“雪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错。答案是泥水。”学生没有得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面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老师的答案虽然是“标准”答案,但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违背了教育规律。
  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 , 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 , 这一大桶粥天天都不够分。刚开始 ,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 , 每天轮一个。结果一周下来 ,他们只有一天是能吃饱的 , 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 来 ,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让他给大家分粥。开始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 , 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 , 大家又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 , 还是互相攻击、扯皮 , 当粥吃到嘴里时已成凉的了。 最后 , 又想出来一个方法 : 轮流分粥 , 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 , 端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分粥人吃到最少的 , 大家都尽量分得平均些。这样以来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 日子越过越好。
  不同的分配制度 , 就会有不同的社会风气。分配制度要体现 " 兼顾效率与公平 "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即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能兼顾社会公平 , 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5、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些学习内容的重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煤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在《主权国家》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断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实效性
  使用案例开展教学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见,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案例的选编应着眼于它的实际功效,始终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根本依据,切不可华而不实、本末倒置。
  2.案例的典型性
  案例堆砌,为案例而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大忌。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书本知识生活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活学活用。不加选择地大量罗列案例,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兴趣盎然,实际上根本就目不暇接,更谈不上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
  3.案例的真实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本课程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所选案例应该来自生活、贴近生活,不宜胡编乱造,随意杜撰。
  4.案例的正面性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是逆反心理较强、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辩证性不够、易冲动、易偏激。这就需要我们在案例选择时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案例去激励学生,避免使用那些可能带来负面效应、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容易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的反面消极案例。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是学好思想政治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想学、乐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有很多,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我们只有钻研教材,认真备课,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才能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目标。
  • 【发布时间】2019/6/29 11:04:19
  • 【点击频次】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