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爱在作文批语中流淌

 

【作者】 娄志锋

【机构】 鲁北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作文批语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批语作为一种语言艺术,需要我们教师大力地投入情感,以此来不断地激励学生积极地完成作文,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共同完成作文教学任务。如果写批语敷衍了事,用语不当,那么就会让学生看着不舒服,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成为家长严厉责备孩子的罪状,这样,必然不能发挥批语的教育功能。作文教学的目标也不能很好地完成。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写出充满人性,激励学生,具有艺术的评语呢?笔者想谈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商酌。
  一、示范引导,注重言行。
  教师的批语要起到示范作用,这不但要求字体工整,而且又必须符合写作规律,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气亲切委婉,富有艺术性,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数百双善于窥视教师优点和缺点的眼睛,在不断盯视他。”显然也盯视着教师本身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扎实的基本功,亲切感人的话语,必然能够受到学生的新生和爱戴。因此,评语中的一笔一画,一词一句都关乎到我们的形象,马虎不得。需要务实、认真把自己的形象树立起来,把无限的爱心渗透进评语中去。
  二、表扬为主、适时鼓励
  教师写批语是为了使学生从中受益,促使学生去思考,去修改,并在思考与修改中领悟作文的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性,是被人欣赏的渴望。” 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做出了成绩都希望别人热情、真诚的赏识,更何况作为学生的孩子呢?可见,得到别人的赞许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青少年这种渴求尤为强烈。作文过程中,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怕老师找缺点或批评,因此,我们在写评语时要善于找“闪光点”,加以赏识鼓励。在热情赞扬的同时,提出更高要求,鼓励学生写得更好。如果是套用空话,每篇一律的评语,学生肯定是连看就不看地束之高阁。我们辛辛苦苦的批改劳动也只是无用功。但如果写成“某某,你的课外知道十分丰富,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因为你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人物语言也符合自身身份,相信你一定会发扬长处,更上一层楼,继续努力下去你一定会在写作上有所作为。”如此饱含情感的评语,必定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当他们看到平时老师分析文章时的语言出现在自己的作文批语中,自己文中的佳句被老师无一遗漏地发现并加以赞赏时,往往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极易升华为写作文的动力。笔者在教学中,曾做过这样的试验,班中有一位平时作文非常差的小男孩,一次笔者让学生们写一些自己最熟悉的人,因对题材了如指掌,又有切身感受。所以,文章很快就写完了,并写得充实、切题,把他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看了作文,我兴奋之中写下,“你的作文进步很快,又前进了一大步,看了这篇习作,文中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你有这样的一位疼你爱你的妈妈,我都快要嫉妒了……”他看了批语后,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跃上眉头。从此,作文劲头更加十足了,写作的兴趣提了上来。
  赞扬式批语能使学生充实、自信,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成功其实距离我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常下这样的批语:
  “一个比喻,胜过千言万语。”
  “你真棒,语言亦庄亦谐,人物跃然纸上。”
  “结尾真是点睛之笔,太精彩了!”
  “语言流畅,很有个性。”
  “你的拟人句用得真好。”
  “没有平时的细致观察,哪来这么精彩的细节描写?你真是一个有心人!” 
  “你的进步,我打心里高兴.......”
  “你的字写得很好看,我相信你的文章也能如你的字一样好。”
  “好一个‘可是’,把上下文连在了一起。”
  需要指出的是,赞扬并不是说要对学生作文中的明显或暗藏的毛病视而不见,闭着眼尽说些空泛的客套话或不着边际的褒奖。对作文中的败笔,教师无疑须指出并明示其改正。
  三、含蓄幽默、生动活泼
  一则幽默诙谐的批语,往往能使学生在忍俊不禁的心理状态下警醒、感悟,激励他们努力写好作文获。有位学生,文章写得好,但字写得很糊涂。我就下了这样的批语,“好马须配好鞍,这样美的文章,没有整齐的文字相配,多不相称啊!”从此以后这位学生的字写得工整多了。
  学生写作文重内容轻标点的现象司空见惯,我曾给一篇一逗到底的作文下过这样批语:“你太偏爱‘,'了,就不怕‘。!?’生气吗?一碗水可要端平啊!”
  这样的批语语气委婉,内容风趣,耐人寻味。学生透过批语得到了老师善意的批评,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那润物无声的人文关怀,因此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指导。
  四、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学生的作文个性鲜明,教师的评语也就不可能千篇一律。对待学生或成功或失败的作文,老师在写批语时就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分别给予指点,并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用笔跟学生“交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我常用这样的口吻给学生的作文下批语:
  “这句是否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
  “如果某某自然段之间插入一句过渡句,也许会更好。能试试吗?”
  “若开头再简洁点就好了,愿再动脑筋吗?”
  “人物的语言活灵活现,如果有动作描写就更棒了。”
  有位学生在写了她的母亲不顾炎热,深夜刻苦自学的情景,选材较好,内容具体,很有意义,但缺少必要的环境烘托。于是我写了这样的批语:“选材较典型,中心明确,人物描写较好,若能具体写出当时的情景,天气热的程度,以环境烘托出人物的精神,人物形象会更高大、丰满。我是这样认为的,你意下如何?”这位学生看了批语,第二天就交来了改后的作文,他这样描写了当时的环境:“夜深了,没有一丝风,空气又热又闷,仿佛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似的。小鸡嫌窝里热,来到外面乘凉;小狗被热得难受,在我脚下不停转悠;就连善于夜战的猫,此时也呆在电风扇下睡起了懒觉。只有那自以为是的蝉儿仍不知疲倦地扯着嘶哑的嗓门高叫着‘知了,知了……',发出令人心烦意乱的噪音……”看了修改过的作文,我心里乐乐滋滋的。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把教师承担的责任真诚的爱心、高尚的师德等情感因素渗透进作文评语中去,写出充满感情,激励人心,具有人文性的好评语,才能拔动学生思想的琴弦,真正发挥评语的教育作用,共同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 【发布时间】2019/6/29 11:00:20
  • 【点击频次】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