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 伏 蓉

【机构】 陈涛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端正地写“登、善、吸、级”,认识5个生字,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教学重点:
  1.在识字中交流方法,学会生字,把生字写得端正、漂亮。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青蛙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语:这种动物真正怪,眼睛大,嘴巴宽,不吃粮食不吃菜,专吃害虫除祸害。】猜出来了吗?【出示青蛙图片】小朋友真聪明,都猜到了。快来跟它打个招呼吧。
  (2)抬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青蛙”两个字。师边写边讲要求:“青”字的第三笔横要写的长一些,下面的“月”字要把撇改成竖;“蛙”字虫做偏旁时,要把横变成提,右边是两个土叠加,下面的土要写的稍微大一些。
  (3)这只小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它呀,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要去看看大海,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实现这个愿望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9《青蛙看海》。
  (4)继续抬起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写:“看”上面的手字的竖钩要变成撇,下面是个目,目表示——眼睛;“海”字的三点水要写的窄一些。
  (5)读课题:谁愿意来读读这个课题?一起读。
  2.明确目标:
  (1)小朋友,那你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呀?有什么想问的?
预设:
  a青蛙为什么要去看海?  【板书:?】
  b青蛙最后看到大海了吗?    【板书:?】
  c青蛙在看海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板书:?】
  3.预期效果:
  呀!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的疑问,那就赶紧打开书本去读读课文,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老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二、初读指导:
  (一)在读之前呀,老师有几个要求,小朋友们要听仔细了。
  1任务呈现:逐个呈现要求
  (1)请大家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小朋友,听明白了吗?
  (2)参照课后的生字表,【出示生字表】,圈出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读准音。
  a小朋友们看,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面有我们要学的哪个生字呢?【点红“苍”】
  b那带有“苍”字的词语你找到了吗?【圈出“苍鹰”】
  c然后像老师这样读:苍,苍鹰;苍,苍鹰。这样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这里老师想提醒一下大家,这篇课文很长,自然段也很多,有的段呀只有一句话,标段不容易,但老师相信大家能表准确。
  (4)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如果忘记要求的,可以看一下黑板上的  【出示:自读提示】
  2.自主学习: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读书困难的学生,并提醒学生注意读书姿势。
  3.读完的小朋友以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好,都读完了,谁来告诉大家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
  a对,青蛙爬的这座山可高啦!【简笔画:大山】瞧——屏幕上也有一座山,这是一座生字山,只有读准了每一行词语,才能登上这座山,有信心吗?
  b谁来当小勇士读一读第一行词语?
  qīnɡ wā  cānɡ yīng  sōnɡ  shǔ 
  青           蛙      苍         鹰        松       鼠
  dēnɡ shān  hē  shuǐ  xī qì 
  登          山      喝       水       吸  气
  zhǎn  chì  shī wànɡ  shàn pǎo
        展          翅         失    望         善   跑
        yì jí shí jiē  yì shuānɡ chì bǎnɡ
          一  级    石   阶    一      双         翅       膀
  c刚刚这些小勇士都登上了高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d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准吗?
  4.小朋友们看这个词语【点红:一双】一双是几个呀?(两个)小朋友看,(伸出双手)这里一个“又”表示一只手,两个“又”就表示——两只手(一双手)。咱们还可以说“一双”什么呀?
  5.小朋友看【点红:喝】,这个字读作:hē,喝水的喝,跟咱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渴)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区别它们吗?老师教你一个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字三点水;【点红: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字口字旁【点红:口字旁】,记住了吗?
        6.这里还有一个口字旁的字,是哪一个?【点红:吸】为什么“吸”字要用口字旁?让我们深深吸一口气。【范写,提示写“吸”字的时候注意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
  7.哪个字和“吸”很像?【点红:级】小朋友真是火眼金睛,这两个字他们偏旁不一样。你看——【师板画台阶】小青蛙要登上山顶,就要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这一级一级的台阶就像是绞丝旁。【师范写】
  8.这些生字朋友放到长句子中,你认识吗?【出示长句子】
        苍鹰对它说:“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
  (1)第一句谁来读?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想送你一份礼物。你看【出示分隔符号】,这一根根的小木棍就是分隔符号,它呀就是提醒小朋友注意停顿,这样才能把句子读好。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2)第二句谁来读?
  (3)第三句也有分隔符号,咱们一起读!
  9.生字词语读准了,句子也能读好了,那谁来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全文出示】
  一起找自然段。
  10.看来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青蛙看海》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那故事中都有谁呢?【图片出示:青蛙、苍鹰、松鼠】
  三、再读解意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青蛙想去看海,就要登上——山顶。这是谁给它的建议?(苍鹰)它是怎么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3.对,首先要登山!谁来演一演“登”这个动作呢?老师看明白了,“登”山时要用双脚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师边说边做动作)。你们看这个“登字头”就像是我们我们的双脚,左边的横撇点就是左脚,右边的撇撇捺就是右脚。【师边说边范写】记住了吗?
  4.【出示苍鹰图】你们看,苍鹰有一双——有力的翅膀,对呀,它的翅膀张开可有2米多长呢,所以登山对它来说很——简单,还很轻松呢,谁能用轻松地语气来读一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听完苍鹰的建议,小青蛙抬起头看看这山【出示图片】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啊?
  2.是啊,这山就像《咏华山》中的华山一样高,引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3.望着这高耸入云的山,小青蛙你想说写什么?
  4.对呀,小青蛙害怕地说——天哪,这么高的山!(指名读,齐读)
  5.看到这么高的山,青蛙还做了个什么动作?(吸了口凉气)我们深吸一口气。这山真是太高了,所以小青蛙才会害怕,才会吸了口凉气,才会惊呼——“天哪,这么高的山!”
  6.是啊,连我们看了都要吸了口凉气,何况这小小的青蛙呢!你听它说——引读: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7.什么叫做“善跑”?(擅长跑步,跑步跑得很快)那跳舞跳得好,可以说——(善舞),咱们还能说“善____ ”呢?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是啊,登这么高的山,对青蛙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可是不登上山顶能看到大海吗?所以,苍鹰对它说——引读第3自然段。
  2.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只剩下小青蛙孤零零地蹲在湖边还想象着它那看海的愿望呢!
  (四)学习4——10自然段
  1.就在这时,谁来了?(松鼠)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4——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松鼠说的话,开始吧。
  2.分角色读一读。
  (五)学习11自然段
  1.就这样——引读: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六)学习12自然段
  1.最后,在松鼠的帮助下,青蛙终于爬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看——引读: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四、了解大意
  1.任务呈现:经过同学们刚才的努力,咱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可黑板上的问号咱还没解决呢?
  2.展示交流:
  (1)谁愿意把你在读书中找到的答案说给大家听?指名说。【相机擦去黑板上的问号】
  五、指导写字
  1.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写的字最漂亮!好,大家要注意,刚才我们学的“登”字很难写,我们一起来书空这个字。
  2.再来看“善”字。【在田字格中范写,分析结构,告诉学生:“善”字上面是一只羊,两点就好像是青草,这长长的一横就是青青的草地。它呀张开了扁扁的嘴巴,在吃青草呢!】记住了吗?
  3.下面请大家给这节课学的生字描红,看谁写的最好!(提醒写字姿势)
  六、小结学习
  这只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可是它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它只有这么一点点大,那它到底是怎样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在登山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板书:?】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 【发布时间】2019/6/29 10:57:00
  • 【点击频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