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鉴于学生安全现状的研究探索——“学生·主动·安全”行动
【关键词】 ;
【正文】 学生安全一直都是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力度,学校也采取了诸多措施,譬如加强入放学以及课间活动教师队伍的值班护导、组建校园安全护卫队、制作安全知识宣传刊版和开设安全课等等,做足了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的工作,但是总是让我们有种时时刻刻备战安全的感觉和状态,因为学生受伤害事故不断发生,究其原因就是在于,我们没有真正调动起使之安全的对象--学生主动安全的积极性。
一、鉴于现状,我们分析研究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行为预见性差,加之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不足,造成一些学生行为失范、过度动作等使其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社会行为的随意性容易造成伤害;好奇心强,又缺乏后果正确预判能力;自控能力差,不能明辨是与非等。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名死于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相当于一个教学班以外"消失"。这些伤害事故的不断发生,不仅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了不幸和痛苦,而且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老师造成很大的压力和困惑,同时,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阻碍,也给我们当前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带来了阻力。
二、分析问题,围绕“病灶”开“处方”
中小学生安全形势严峻,他们一般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与成年人有较大的差异,加之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少年天性好动,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伤害事件由学生自身原因发生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之间的危险游戏、斗殴等;学生自身特殊体质或者疾病;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随性;安全预判能力不足,过度动作和行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外力伤害;学生利用网络交友不慎,遭遇不法之徒侵害等。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把学生当做了主体展开研究,围绕这个主体存在的"病灶"寻找"处方",如何让学生自觉安全、主动安全,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传统的安全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只能让他们当做耳边风或者一阵风,这样以来,如果让学生自身积极起来,首先必须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方式呢?结合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卡通、漫画、视频、色彩明艳的图片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引起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将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细化分解成32个小主题,由安保处负责针对每个主题做成一刻钟的小视频、卡通、漫画或者图片课件。
素材准备好了,安排在什么时间合适呢?经过反复的推敲,我们决定每周组织一次,既不会太频,也不会太久,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前一刻钟组织活动,由班主任落实,力度更大,效果更佳。
一刻钟的学习,在他们喜欢的视频中、卡通、漫画、图解中渗透安全知识,全校学生都很投入,兴趣盎然。如果做到时刻警醒、处处防范,还得让他们主动起来,于是安排了根据小主题,完成一小报的任务,每周评选出优秀小报交学校安全科进行装订成册,展示交流,这就给了全体学生很大的鼓励,做小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不仅扎实学习了安全知识,安全氛围营造起来了,让全校学生安全时时、处处安全。
三、一微课、一小报,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成长
(一)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1、活动目的: 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将安全知识进行细化分解成一个个小主题,用卡通、漫画、色彩明艳的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制作成活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安全知识教育,主动走进安全、积极自我安全,保障学生身心时时、处处安全,全面健康发展。
2、活动安排: 由安保处确定每周主题教育内容,并且负责主题活动教材的准备工作,在每个周一的上午将活动教材发放到全体班主任,由各班级班主任负责组织活动的实施。
活动时间: 每周班队会时间前一刻钟,由各班级班任通过播放视频或者观看活动课件对学生进行主题安全教育。
3、活动要求: ①根据学习要求,全体教师密切配合,努力将活动落到实处。②充分发挥学校广播、黑板报等教育阵地,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③根据学校主题教育安排,每周完成一期安全主题教育手抄报,每个班级评选五份优秀手抄报上交安保处,装订成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交流。
4、教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全校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召开班主任安全主题会议,传达方案,明确目的,确保活动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1.火灾逃生主题活动视频的播放,直观、简洁,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掌握了了火灾现场的十大应急处理方法,明确危险行为,牢记自我保护与求助方式。
2.交通安全宣传小报:
3.课间活动安全教育。
4.游戏安全主题教育。
5.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活动。
6.安全用电主题教育活动。
7.法制主题教育活动。
四、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达成的目标。
(一)理论依据:学生安全事故的相关因素不外乎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管理的不善及事故的心理因素,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粗心、好奇、莽撞、烦躁、麻痹、偷懒、侥幸、逞能、自满及心急等,而安全的心理因素只有两个:责任心和守规矩即可。鉴于这样一个事实存在,作为学校立足现实要开展安全教育,把握客观规律得开展安全教育、根据法律法规也必须要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对于学生安全,我们要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
(二)每周一刻钟、一小报从学生主体实际出发,做到了三"实"、三"保证"。学校客观的分析了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学生不同活动的安全风险存在和学生安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细化主题抓住重点,主导思想明朗行为,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做到了三个"保证"即保证了活动时间(每周班会前一刻钟)、保证了活动组织者(班主任)、保证了内容(每周一主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成功将三"实",即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进行到底。
(三)达成的目标:
1.学生认知层面: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法规常识。
2.学生技能层面:学习体验掌握了各类事件中适用的安全技能。
3.学生行为层面:在实践中应用安全知识和技能,采取正确的应对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我们深信没有责任就没有自由,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育英学校全心全意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安全教育我们将坚决贯彻到底。
一、鉴于现状,我们分析研究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行为预见性差,加之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不足,造成一些学生行为失范、过度动作等使其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社会行为的随意性容易造成伤害;好奇心强,又缺乏后果正确预判能力;自控能力差,不能明辨是与非等。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名死于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相当于一个教学班以外"消失"。这些伤害事故的不断发生,不仅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了不幸和痛苦,而且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老师造成很大的压力和困惑,同时,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阻碍,也给我们当前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带来了阻力。
二、分析问题,围绕“病灶”开“处方”
中小学生安全形势严峻,他们一般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与成年人有较大的差异,加之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少年天性好动,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伤害事件由学生自身原因发生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之间的危险游戏、斗殴等;学生自身特殊体质或者疾病;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随性;安全预判能力不足,过度动作和行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外力伤害;学生利用网络交友不慎,遭遇不法之徒侵害等。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把学生当做了主体展开研究,围绕这个主体存在的"病灶"寻找"处方",如何让学生自觉安全、主动安全,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传统的安全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只能让他们当做耳边风或者一阵风,这样以来,如果让学生自身积极起来,首先必须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方式呢?结合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卡通、漫画、视频、色彩明艳的图片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引起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将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细化分解成32个小主题,由安保处负责针对每个主题做成一刻钟的小视频、卡通、漫画或者图片课件。
素材准备好了,安排在什么时间合适呢?经过反复的推敲,我们决定每周组织一次,既不会太频,也不会太久,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前一刻钟组织活动,由班主任落实,力度更大,效果更佳。
一刻钟的学习,在他们喜欢的视频中、卡通、漫画、图解中渗透安全知识,全校学生都很投入,兴趣盎然。如果做到时刻警醒、处处防范,还得让他们主动起来,于是安排了根据小主题,完成一小报的任务,每周评选出优秀小报交学校安全科进行装订成册,展示交流,这就给了全体学生很大的鼓励,做小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不仅扎实学习了安全知识,安全氛围营造起来了,让全校学生安全时时、处处安全。
三、一微课、一小报,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成长
(一)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1、活动目的: 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将安全知识进行细化分解成一个个小主题,用卡通、漫画、色彩明艳的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制作成活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安全知识教育,主动走进安全、积极自我安全,保障学生身心时时、处处安全,全面健康发展。
2、活动安排: 由安保处确定每周主题教育内容,并且负责主题活动教材的准备工作,在每个周一的上午将活动教材发放到全体班主任,由各班级班主任负责组织活动的实施。
活动时间: 每周班队会时间前一刻钟,由各班级班任通过播放视频或者观看活动课件对学生进行主题安全教育。
3、活动要求: ①根据学习要求,全体教师密切配合,努力将活动落到实处。②充分发挥学校广播、黑板报等教育阵地,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③根据学校主题教育安排,每周完成一期安全主题教育手抄报,每个班级评选五份优秀手抄报上交安保处,装订成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交流。
4、教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全校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召开班主任安全主题会议,传达方案,明确目的,确保活动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1.火灾逃生主题活动视频的播放,直观、简洁,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掌握了了火灾现场的十大应急处理方法,明确危险行为,牢记自我保护与求助方式。
2.交通安全宣传小报:
3.课间活动安全教育。
4.游戏安全主题教育。
5.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活动。
6.安全用电主题教育活动。
7.法制主题教育活动。
四、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达成的目标。
(一)理论依据:学生安全事故的相关因素不外乎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管理的不善及事故的心理因素,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粗心、好奇、莽撞、烦躁、麻痹、偷懒、侥幸、逞能、自满及心急等,而安全的心理因素只有两个:责任心和守规矩即可。鉴于这样一个事实存在,作为学校立足现实要开展安全教育,把握客观规律得开展安全教育、根据法律法规也必须要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对于学生安全,我们要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
(二)每周一刻钟、一小报从学生主体实际出发,做到了三"实"、三"保证"。学校客观的分析了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学生不同活动的安全风险存在和学生安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细化主题抓住重点,主导思想明朗行为,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做到了三个"保证"即保证了活动时间(每周班会前一刻钟)、保证了活动组织者(班主任)、保证了内容(每周一主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成功将三"实",即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进行到底。
(三)达成的目标:
1.学生认知层面: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法规常识。
2.学生技能层面:学习体验掌握了各类事件中适用的安全技能。
3.学生行为层面:在实践中应用安全知识和技能,采取正确的应对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我们深信没有责任就没有自由,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育英学校全心全意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安全教育我们将坚决贯彻到底。
- 【发布时间】2019/6/29 10:54:45
- 【点击频次】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