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
【关键词】 ;
【正文】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业的好坏,也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缩影”。作业天天做,效果却大不同,有的同学有章有法,效果显著,成绩上升;有的同学疲于应付,被动作业,甚至直接抄袭作业,导致成绩下降。时下,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极为普遍,如果听任这种风气蔓延下去,势必会扰乱学生的正常的认知过程,而且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挖掘学生抄袭作业的根源,进而制止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一、学校管理理念落实在作业方面的粗浅导致了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
1.学校缺少有效的作业管理机制。一是对于抄袭作业的学情掌握不够,抄袭范围到底是学困生还是偷懒型、走捷径型等了解不够,不及时。二是对学困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一个单子吃药”布置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真正了解学困生到底困在何方,困到什么程度,作业布置往往是选择了“贵”的,不是选择“对”的,抄袭作业也就成了必然。
2.学校缺少作业的评价方法和策略研究。教师单兵作战,学科间缺乏作业量之间的协调,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时间不够用,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作业,抄袭便成了捷径。
二、教师的粗放式管理是产生抄袭作业现象的客观原因
1.作业数量太多。学习科目的增多带来作业数量的剧增,因为教育的评价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所以有了“课上教师拼命灌,课下学生拼命练”的局面,学生整天淹没在题海之中,对作业应接不暇,抄袭作业也实属无奈。
2.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人们过分注重对学生识记能力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形式上以书面作业为主和以课后练习为主,在内容上注重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单一僵化的形式和内容不能给学生一点新鲜感,使学生丧失求知和做作业的欲望。
3.作业缺乏梯度。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并使教学过程呈现一定的梯度性。但在布置作业时,有的教师并没有经过认真选择,只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梯度性。作业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做出,失去了做作业的信心,往往就抄抄了之;而作业太简单,不能激起学生做作业的,就干脆敷衍了事。
三、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是产生作业抄袭的根本原因
1. 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懒得做作业。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完成作业,把做作业当成任务来完成。这类学生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不想做作业,也懒得去做作业,交作业时只好去“借”别人的作业为自己装饰门面。
2. 缺乏自信心不会做或不敢做作业。这类学生由于成绩在班里一直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对老师讲授的新内容,基本上都能听得懂。但做作业时,总觉得自己的解题能力不够,虽然自己能够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但对自己的作业准确性总持有“怀疑”态度,每次交作业之前,喜欢与优等生的作业“校对”。这样,“抄袭”他人的作业就成了他们的一种心理依靠。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独立做作业,对他们来讲就是“不可能”事件。
抄袭作业现象让教师和家长颇感头疼,且多年以来屡禁不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结果会导致学生“懒”字惹身,“拼”字不足,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习“一窍不通”,还会慢慢滋生投机取巧的思想,衍生畏难情绪,淡化责任意识,因此抄袭作业不容忽视,控制作业抄袭也刻不容缓。下面我就来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些针对方法:
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每天疲于奔命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学校应建立各学科作业量的协调制度,切实做到控制学生每天课外作业的总量。建立班主任与各科教师沟通制度,鼓励教师课堂上精讲多练,当堂内容当堂掌握、消化,课后留练习巩固题要少而精,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独立完成。作业要做到“三不布置”“一杜绝”,即不布置学生已经会做的和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置与课堂内容脱节的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做出的作业,杜绝惩罚性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二、改革过去的“课内布置”为“课前布置”方式,增加对作业的预习因素及思考时间
让练习进课堂,将课后部分作业或练习有机的设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这以既加强了课堂训练,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有利于分类指导学生,在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可重点的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行分层作业,增加趣味性和操作性作业,帮助树立学生自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像备课一样,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相关习题,让每个段的学生都有自己会做的题,给“尖子生”开小灶,又解决后进生这一抄袭作业的“大户”,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做作业的积极性,帮助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逐步摆脱抄袭作业的陋习。作业设计还要遵循多样性原则,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既要有用脑思考的,又有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既可以有独立完成的,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的。
四、允许“留白”,缓解学习压力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暂时空下那些不会做的题,等弄懂以后再补上。通过这种做法,学生遇到不会的题目,他们即使不会也不会眉头紧锁,冥思苦想。在放松的心情下做作业,他们思维会更加灵活。认真审题后,即使做不出来,最起码对题目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等到评讲时便有利于他们理解并掌握。
五、加强对作业的抽查反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时了解学生抄袭作业的动机、缘由,有针对性地、适当地抽查学生作业情况,比如让学生把作业现场做一做,当堂验一验,督促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独立作业。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提高作业的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减少多余的、改革过重的、布置有趣的作业;需要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需要教师间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一、学校管理理念落实在作业方面的粗浅导致了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
1.学校缺少有效的作业管理机制。一是对于抄袭作业的学情掌握不够,抄袭范围到底是学困生还是偷懒型、走捷径型等了解不够,不及时。二是对学困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一个单子吃药”布置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真正了解学困生到底困在何方,困到什么程度,作业布置往往是选择了“贵”的,不是选择“对”的,抄袭作业也就成了必然。
2.学校缺少作业的评价方法和策略研究。教师单兵作战,学科间缺乏作业量之间的协调,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时间不够用,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作业,抄袭便成了捷径。
二、教师的粗放式管理是产生抄袭作业现象的客观原因
1.作业数量太多。学习科目的增多带来作业数量的剧增,因为教育的评价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所以有了“课上教师拼命灌,课下学生拼命练”的局面,学生整天淹没在题海之中,对作业应接不暇,抄袭作业也实属无奈。
2.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人们过分注重对学生识记能力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形式上以书面作业为主和以课后练习为主,在内容上注重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单一僵化的形式和内容不能给学生一点新鲜感,使学生丧失求知和做作业的欲望。
3.作业缺乏梯度。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并使教学过程呈现一定的梯度性。但在布置作业时,有的教师并没有经过认真选择,只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梯度性。作业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做出,失去了做作业的信心,往往就抄抄了之;而作业太简单,不能激起学生做作业的,就干脆敷衍了事。
三、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是产生作业抄袭的根本原因
1. 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懒得做作业。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完成作业,把做作业当成任务来完成。这类学生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不想做作业,也懒得去做作业,交作业时只好去“借”别人的作业为自己装饰门面。
2. 缺乏自信心不会做或不敢做作业。这类学生由于成绩在班里一直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对老师讲授的新内容,基本上都能听得懂。但做作业时,总觉得自己的解题能力不够,虽然自己能够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但对自己的作业准确性总持有“怀疑”态度,每次交作业之前,喜欢与优等生的作业“校对”。这样,“抄袭”他人的作业就成了他们的一种心理依靠。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独立做作业,对他们来讲就是“不可能”事件。
抄袭作业现象让教师和家长颇感头疼,且多年以来屡禁不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结果会导致学生“懒”字惹身,“拼”字不足,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习“一窍不通”,还会慢慢滋生投机取巧的思想,衍生畏难情绪,淡化责任意识,因此抄袭作业不容忽视,控制作业抄袭也刻不容缓。下面我就来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些针对方法:
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每天疲于奔命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学校应建立各学科作业量的协调制度,切实做到控制学生每天课外作业的总量。建立班主任与各科教师沟通制度,鼓励教师课堂上精讲多练,当堂内容当堂掌握、消化,课后留练习巩固题要少而精,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独立完成。作业要做到“三不布置”“一杜绝”,即不布置学生已经会做的和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置与课堂内容脱节的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做出的作业,杜绝惩罚性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二、改革过去的“课内布置”为“课前布置”方式,增加对作业的预习因素及思考时间
让练习进课堂,将课后部分作业或练习有机的设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这以既加强了课堂训练,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有利于分类指导学生,在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可重点的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行分层作业,增加趣味性和操作性作业,帮助树立学生自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像备课一样,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相关习题,让每个段的学生都有自己会做的题,给“尖子生”开小灶,又解决后进生这一抄袭作业的“大户”,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做作业的积极性,帮助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逐步摆脱抄袭作业的陋习。作业设计还要遵循多样性原则,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既要有用脑思考的,又有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既可以有独立完成的,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的。
四、允许“留白”,缓解学习压力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暂时空下那些不会做的题,等弄懂以后再补上。通过这种做法,学生遇到不会的题目,他们即使不会也不会眉头紧锁,冥思苦想。在放松的心情下做作业,他们思维会更加灵活。认真审题后,即使做不出来,最起码对题目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等到评讲时便有利于他们理解并掌握。
五、加强对作业的抽查反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时了解学生抄袭作业的动机、缘由,有针对性地、适当地抽查学生作业情况,比如让学生把作业现场做一做,当堂验一验,督促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独立作业。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提高作业的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减少多余的、改革过重的、布置有趣的作业;需要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需要教师间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 【发布时间】2019/5/29 9:36:37
- 【点击频次】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