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方法初探

 

【作者】 汪瑞芳

【机构】 甘肃省天水长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高校课堂改革活动。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历史学科内容多、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高效高果呢?这一直是我们这些历史教师不停地琢磨、探讨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兴趣激发  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检测 
        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越来越多地引起教师们的关注,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明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和做法,以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与提高。
        一、兴趣激发,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新课改倡导要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在素质教育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师首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教育家赞科夫这样指导我们: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情感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性的作用。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学生对所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我们只有点燃学生的这种兴趣的火花,才能在他的学习历程中燃起熊熊烈火。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带着微笑走进课堂。上课伊始,教师就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课前导入是个关键的环节,一节课的精彩导入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极其振奋的感觉。简短诙谐的幽默故事,一曲动听的歌曲,一首耳熟能详的诗词,一句启人心智的箴言,一条通俗的谜语以及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语言都是吸引学生的直接有效的事物。课堂上要主动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积极挖掘历史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兴趣内容,抓住学生愉快学习的多种因素,保持愉悦的历史课堂环境,努力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
  比如在讲授《洋务运动》介绍张之洞时,我用孙中山和他见面时的一副对联作为课堂导入:"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然能够从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锤炼更多的能力。注重兴趣激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自然会高涨起来。
        二、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与实践结合。历史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历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体现历史的学以致用。         
  2.教学手段多样。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手段都是不能够适应教学要求和多种多样的学生的,甚至是一种手段也不可能永远适应一个学生的,因为学生又是变化的。比如,经过长时间单一乏味的练习之后,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4.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         
  5.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6.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尝试使用学案教学法。 
  三、课堂检测是高效课堂效果最直接的检验。
  要答出一份满意试卷,培养答题技巧非常重要,让学生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规范性训练。
  选择题重在正确率,选择题在考查历史基础知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覆盖面广,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和几乎所有层次的思维能力,所占分值比重大。从近年的试卷看,选择题的难度值低,避免这部分的失分将有助于提高整体成绩。解题时,须要求学生读懂题意,抓住题干和题中的关键字。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解题,如运用直选法、排除法、比较法、分析法进行选择极为有效。
  材料解析题重在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题要遵循几个步骤:先看设问,再根据设问有针对性地读懂读通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最后按设问要求结合教材分析解答问题。解题时,读懂发问很重要,比如"根据材料",就说明答案基本上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则要求先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契合点,然后依托已知材料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答案基本在书上。此外,还应要求学生注意看分答题,坚持问什么答什么,语言简洁准确,不必像问答题一样展开回答。列举题重在仔细,答案要准确、完整。适当运用目录、大事年表或归纳的资料。
  总之,顺应新课改的潮流,提高课堂的效率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流程上能灵活多变,把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聪明,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真正做到"为学习而教","为学生发展而教",这样,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气,课堂才能显现激情与活力,这样的教学才能布满聪明欢乐和创造快意。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真正符合历史课改的实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新来.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39)
    [2]《中国历史创新教法》雒启坤编 学苑出版社  1999-6-1
  • 【发布时间】2019/5/29 9:33:40
  • 【点击频次】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