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结合教材图片、数据资料引导学生预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图片突破了图形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促进学生相互之间融洽地交流和合作,构建学习团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中改进,减轻课堂压力,营造和谐课堂。
关键词:培养自主探究改进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作为化学教师,除了课堂理论教学还要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分为教师实验和学生实验,不管是教师实验或学生实验对于我们现在高一的周课时(2节)来说,限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取得教学效果,可想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我们的难度有多大。鉴于上述情况我们不妨利用教材上的资源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对图片的利用与开发
教材编排了众多彩色图片,有化学发展的历史资料图片、有实验操作图片、有实验现象图片、有数据资料图片,这些图片清晰而又明快的表现了主题,使教材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呢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孤立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记的旧习惯.针对不同的图片,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探讨一些问题,整理记录,制成卡片,逐步形成结论。图片给予的学习空间是编排教材的作者和教师无法想象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会将发散思维影响到每一个人,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图片,学生很容易形成许许多多的结论,并且学生对图片相关知识的掌握更深,一看到图片就想起了内容,突破了图形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促进学生相互之间融洽地交流和合作,构建学习团队,营造和谐课堂。
二、 对实验的探究与改进
教材拥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的显著特征,教材更是充分突出了化学实验。但是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还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如初中教材第38页实验2—15所示过氧化氢分解实验,(1)装有5m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木条不复燃。(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木条复燃。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探究并改进此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三种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大胆探究: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二组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固体,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经过讨论,还提出了下列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①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②由第二组同学的实验可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什么经过这样尝试,学生既丰富了自己的实验知识又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时一个实验的改进会给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中:由于4Fe(OH)2+O2+2H2O=4Fe(OH)3很难制得Fe(OH)2,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我做了如下改进: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及氧化实验的改进
A、反应原理: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B、实验设计及现象:
操作说明,取一支具支试管,在试管的中下部放一多孔的矿泉水瓶盖塑料垫,在塑料垫上放少量铁屑或细铁丝。具支试管口用配带安全双球漏斗的单孔塞塞住,漏斗的下端伸入到塑料垫下,在此,可把漏斗的下端与塑料垫固定。再取一吸满氢氧化钠(NaOH)溶液(已用沸水浴加热除去溶氧)的注射器,将注射器针头穿透橡胶塞插入具支试管内。实验时,从长颈漏斗往具支试管内注入稀硫酸,浸没铁屑。反应放出氢气,待试管内空气排尽后,关闭支管上的止水夹。试管内氢气压力增大,将稀硫酸压回安全漏斗中,使铁屑与稀硫酸分离,停止反应。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使氢氧化钠(NaOH)溶液与硫酸亚铁(FeSO4)反应,在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打开止水夹,空气进入具支试管,沉淀变成灰绿色直至氧化成红褐色(Fe(OH)3)。
C、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具支试管一支、配有塑料垫安全双球漏斗一支、单孔塞一个、带铁夹的铁架台一个(固定具支试管)、废弃注射器(10mL)带针头一支、乳胶管(5—8cm)一根、止水夹一个。
药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新制最好)
D、实验改进优点
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能让学生直观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白色絮状沉淀及氢氧化亚铁与氢氧化铁的颜色及转化过程。克服了氢氧化亚铁在制备过程中因易被氧化而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借助实验改进,我让学生意识到有些实验方案并不是最完美的,它有待于我们去探究,从而得到最科学、最实用、最简捷的实验方案。
三、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
1、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按教材学习的知识,在家里有身边的材料(如茶杯、食醋、纯碱、鸡蛋壳、酒、蜡烛等)做一些小实验。通过小实验的探究、观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如:如何清洗茶杯中的茶碱、如何使水壶中的水垢快速除去,用生物生电明白原电池原理等等。
2、课外阅读。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阅读化学家的故事,阅读科普读物,阅读有关现代科技成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鼓励学生多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课外参观、调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城镇化工厂、化肥厂、食品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等,了解一些工业生产原理及其对环境污染的状况,提出防止污染的建议等。也可以调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事例,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一些简单的自主探究,予以解释。
4、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先设计自主探究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还可以组织化学展览和化学综艺晚会,让学生自己撰写文章、编辑化学小报、问题征集等活动。
实践证明,进行广泛的自主探究拓展,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课堂内外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志趣和爱好。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只要我们对图片的利用与开发、对实验的探究与改进、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自主的探究的热情就会自然而然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学生个性特长也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郝金声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培养自主探究改进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作为化学教师,除了课堂理论教学还要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分为教师实验和学生实验,不管是教师实验或学生实验对于我们现在高一的周课时(2节)来说,限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取得教学效果,可想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我们的难度有多大。鉴于上述情况我们不妨利用教材上的资源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对图片的利用与开发
教材编排了众多彩色图片,有化学发展的历史资料图片、有实验操作图片、有实验现象图片、有数据资料图片,这些图片清晰而又明快的表现了主题,使教材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呢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孤立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记的旧习惯.针对不同的图片,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探讨一些问题,整理记录,制成卡片,逐步形成结论。图片给予的学习空间是编排教材的作者和教师无法想象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会将发散思维影响到每一个人,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图片,学生很容易形成许许多多的结论,并且学生对图片相关知识的掌握更深,一看到图片就想起了内容,突破了图形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促进学生相互之间融洽地交流和合作,构建学习团队,营造和谐课堂。
二、 对实验的探究与改进
教材拥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的显著特征,教材更是充分突出了化学实验。但是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还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如初中教材第38页实验2—15所示过氧化氢分解实验,(1)装有5m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木条不复燃。(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木条复燃。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探究并改进此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三种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大胆探究: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二组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固体,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经过讨论,还提出了下列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①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②由第二组同学的实验可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什么经过这样尝试,学生既丰富了自己的实验知识又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时一个实验的改进会给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中:由于4Fe(OH)2+O2+2H2O=4Fe(OH)3很难制得Fe(OH)2,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我做了如下改进: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及氧化实验的改进
A、反应原理: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B、实验设计及现象:
操作说明,取一支具支试管,在试管的中下部放一多孔的矿泉水瓶盖塑料垫,在塑料垫上放少量铁屑或细铁丝。具支试管口用配带安全双球漏斗的单孔塞塞住,漏斗的下端伸入到塑料垫下,在此,可把漏斗的下端与塑料垫固定。再取一吸满氢氧化钠(NaOH)溶液(已用沸水浴加热除去溶氧)的注射器,将注射器针头穿透橡胶塞插入具支试管内。实验时,从长颈漏斗往具支试管内注入稀硫酸,浸没铁屑。反应放出氢气,待试管内空气排尽后,关闭支管上的止水夹。试管内氢气压力增大,将稀硫酸压回安全漏斗中,使铁屑与稀硫酸分离,停止反应。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使氢氧化钠(NaOH)溶液与硫酸亚铁(FeSO4)反应,在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打开止水夹,空气进入具支试管,沉淀变成灰绿色直至氧化成红褐色(Fe(OH)3)。
C、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具支试管一支、配有塑料垫安全双球漏斗一支、单孔塞一个、带铁夹的铁架台一个(固定具支试管)、废弃注射器(10mL)带针头一支、乳胶管(5—8cm)一根、止水夹一个。
药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新制最好)
D、实验改进优点
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能让学生直观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白色絮状沉淀及氢氧化亚铁与氢氧化铁的颜色及转化过程。克服了氢氧化亚铁在制备过程中因易被氧化而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借助实验改进,我让学生意识到有些实验方案并不是最完美的,它有待于我们去探究,从而得到最科学、最实用、最简捷的实验方案。
三、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
1、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按教材学习的知识,在家里有身边的材料(如茶杯、食醋、纯碱、鸡蛋壳、酒、蜡烛等)做一些小实验。通过小实验的探究、观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如:如何清洗茶杯中的茶碱、如何使水壶中的水垢快速除去,用生物生电明白原电池原理等等。
2、课外阅读。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阅读化学家的故事,阅读科普读物,阅读有关现代科技成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鼓励学生多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课外参观、调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城镇化工厂、化肥厂、食品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等,了解一些工业生产原理及其对环境污染的状况,提出防止污染的建议等。也可以调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事例,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一些简单的自主探究,予以解释。
4、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先设计自主探究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还可以组织化学展览和化学综艺晚会,让学生自己撰写文章、编辑化学小报、问题征集等活动。
实践证明,进行广泛的自主探究拓展,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课堂内外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志趣和爱好。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只要我们对图片的利用与开发、对实验的探究与改进、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自主的探究的热情就会自然而然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学生个性特长也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郝金声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9/5/29 9:33:25
- 【点击频次】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