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薛德龙

【机构】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杏河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学会运用恰当有效的阅读方法,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丰富自身知识,增强语言的沉淀,为自身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兴趣爱好   书源引导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读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付诸实践,探索有效的培养方式。实践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青春年少,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了解,而在这一过程中会专心致志,会有持久性。因此,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1、创设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扑塑迷离的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各种有形无形的干扰,学生更是无暇进行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笔者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转移他们的兴趣点。首先是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张贴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营养的面包。"并列出图文并茂的新书推荐内容;然后在教室里设立了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种报刊书籍,让学生阅读之心蠢蠢欲动。最后,有目的地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向学生宣传、向学生介绍中外历史人物,或著名科学家,或身边通过大量阅读获取知识、取得成功的实例,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成功阅读的榜样。例如陈毅元帅看书时把墨水当酱油喝;周恩来总理即使日理万机,也要抽出时间来看书等等。生动的事例使学生懂得: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有作为的,都是博览群书,勤奋努力的结果。
        2、提供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直观的。因此,他们大多喜欢看附有图像的书,因而我们应该为低年级学生选择那些内容健康而又生动有趣的图像书给他们阅读,如《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等。针对五年级学生爱看传奇类惊险小说的特点,为他们《金银岛》《汤姆o索亚历险记》《苦行记》。男女生的阅读兴趣有区别,女学生一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大于男孩,而男孩的兴趣更广泛些,对科幻类、体育方面的兴趣也大一些,根据学生广泛的爱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读物,阅读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3、体验成功,保持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保持学生阅读的持久性,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推荐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平时注重创设活动平台,开展经典朗诵赛,成语典故荟萃,名著导读,摘抄本、写话本展览,一分钟信息交流等活动,并进行"阅读之星"、"故事大王"等评选,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展现阅读的能力,提升阅读的品位,形成阅读的持久性和良性阅读循环方式。
        二、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读书也一样,要多读各类书,只读一类书,所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书可读,有足够的"花"可采。
        首先,积极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例如教材中的《狼和小羊》,我们建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根据《虎门销烟》推荐《吉鸿昌》、《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传奇》,根据《会走路的树》推荐《小木偶的故事》等作品。  
        其次,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使阅读范围更广泛。在教师为学生选择读物的同时,还要逐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学会选择读物。开始时亲自带领学生去学校图书室,向他们介绍图书室有什么书,是怎样分类的,建议他们可选择哪些书,同时指导选择方法:如怎样查阅目录,怎样了解书的内容--"阅读内容提要",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章节……,然后每周安排一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学校图书馆自由借阅。
        三、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
        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阅读中逐渐形成的,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一是定书,选定书后就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自己想读时就读,不想读就暂停;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
        读书有三种方法:精读、略读、浏览。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精读,这样既收不到什么成效,也花费太多时间。精读的是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之类的可以略读;而报纸、杂志可浏览一遍。
        3、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帮助记忆;可以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所以记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陶冶情操,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J].《中小学教育》,2013.07 
        [2]胡培培.小学课外阅读操作策略[J].《教育研究》,2015.03 
  • 【发布时间】2019/4/29 14:41:55
  • 【点击频次】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