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教学探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对同学们的影响很大,它可以对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产生重大影响,而高职学生对本课程感到难度大,为了更好的理实一体化,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有兴趣的环境下学习它,理实一体的教学项目是关键。
关键词:继续深造、理实一体、轻松环境、项目是关键。
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大量应用,特别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进与广泛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岗位增加,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查,目前我国最缺的不是数控操作工,而是大量的数控及自动化设备的维修工。电气控制技术所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岗位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数控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 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各类机电设备及系统应用、运行、维护、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是数控技术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综合了《电机及拖动基础》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的相关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考取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毕业就业的坚实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受益面大,影响非常深远。该课程还是学习PLC技术、数控设备维护的基础 ,以及我们的学生出去以后想继续在此行业深造的基础。
学生掌握了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以后,能够从事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数控机床电气设备的操作、产品测试和生产管理;工程项目的电气电子设备施工、维护和技术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术管理、操作、维护检修及质检管理等方面工作。因而我们课程的项目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现在本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普遍认为课程难度大,掌握起来有困难,特别是把枯燥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难度更大。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才,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以学生为本位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通过层次性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克服对本课程知识的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终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电气控制技术对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控制与维修,并具备对各种复杂控制系件设计、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在自己的专业线找到合适的工作,且能在后续发展做引导。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电气控制技术应用岗位的要求,关键是要学生改变学习难无兴趣的状态。自动化程度高,电气制动复杂,是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主要区别,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涉及面广,教与学难度大,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也是有规律可循。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中的关健,就是要抓住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几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从中掌握有规律的东西。将教学内容整理成理实结合教学项目,这些教学项目将本课程枯燥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整合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摆脱了理论的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 ,让学生在轻松实验的过程中思考、接受这些实训项目应该有的理论知识。每个教学项目都有他们的关联性,学生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能把所有的知识吸收、串联。他们在感兴趣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以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企业自动化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维修、设计等技能, 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进行改造、制定我们的教学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一、电器元件认识与使用。培养学生对电气元件的认知和使用能力,这里的电气元件是广义上的电器元件,例如各种低压电气元件,各种驱动器,控制板等。二、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应用。培养学生电气原理图的认知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电气识图和一些基本的控制环节,如正转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点动控制、时间控制等基本控制环节的设计与应用。三、数控机床的几个控制方面。培养数控机床的几种制动的接线方法和控制的原理,例如三相异步电机的直接、降压启动方式和反接、调速、能耗制动等等。四、常用数控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电路分析与维修。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析和综合处理问题得能力。使学生有数控机床典型电气故障的处理能力,能够基本达到独立工作的水平。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我们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以必需够用为度设计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除了实验室理实的教学外,根据教学项目现场参观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机床电气控制的对象是生产机械,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以及对电气控制的要求是设计电气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录像教学和投影教学等,建议在实验室里装投影仪),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充实,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主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指导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是一体化教师,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一是对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不再象以往那样几乎把所有能讲到的、能想到的都讲给学生,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现在是学生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解惑。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示范等方法进行解惑。二是实践操作的指导。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操作的不规范性给于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要领;三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指导。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各种管理规定以及企业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考核
我认为本课程可以不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它应该包含三部分,一是对低压电器的认识和使用,二是对电气电路的分析设计,三是对故障的诊断分析。我们的考试以综合设计分析的方式进行,几个同学一组,对一个综合项目进行设计、接线、以及故障分析处理。 这样就很全面的考核了同学们的理论的知识,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同时改变了同学们讨厌传统的考试模式。
结束语: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学习理论难,厌学的问题。让高职学生在喜欢动手的这样的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且能够自主的去理解、接收我们的理论知识,反过来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训中的问题。通过项目的关联性、启发性让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心理上有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利用实习教学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的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行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爱学、善学,乐学。
关键词:继续深造、理实一体、轻松环境、项目是关键。
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大量应用,特别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进与广泛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岗位增加,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查,目前我国最缺的不是数控操作工,而是大量的数控及自动化设备的维修工。电气控制技术所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岗位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数控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 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各类机电设备及系统应用、运行、维护、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是数控技术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综合了《电机及拖动基础》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的相关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考取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毕业就业的坚实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受益面大,影响非常深远。该课程还是学习PLC技术、数控设备维护的基础 ,以及我们的学生出去以后想继续在此行业深造的基础。
学生掌握了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以后,能够从事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数控机床电气设备的操作、产品测试和生产管理;工程项目的电气电子设备施工、维护和技术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术管理、操作、维护检修及质检管理等方面工作。因而我们课程的项目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现在本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普遍认为课程难度大,掌握起来有困难,特别是把枯燥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难度更大。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才,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以学生为本位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通过层次性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克服对本课程知识的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终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电气控制技术对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控制与维修,并具备对各种复杂控制系件设计、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在自己的专业线找到合适的工作,且能在后续发展做引导。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电气控制技术应用岗位的要求,关键是要学生改变学习难无兴趣的状态。自动化程度高,电气制动复杂,是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主要区别,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涉及面广,教与学难度大,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也是有规律可循。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中的关健,就是要抓住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几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从中掌握有规律的东西。将教学内容整理成理实结合教学项目,这些教学项目将本课程枯燥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整合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摆脱了理论的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 ,让学生在轻松实验的过程中思考、接受这些实训项目应该有的理论知识。每个教学项目都有他们的关联性,学生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能把所有的知识吸收、串联。他们在感兴趣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以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企业自动化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维修、设计等技能, 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进行改造、制定我们的教学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一、电器元件认识与使用。培养学生对电气元件的认知和使用能力,这里的电气元件是广义上的电器元件,例如各种低压电气元件,各种驱动器,控制板等。二、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应用。培养学生电气原理图的认知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电气识图和一些基本的控制环节,如正转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点动控制、时间控制等基本控制环节的设计与应用。三、数控机床的几个控制方面。培养数控机床的几种制动的接线方法和控制的原理,例如三相异步电机的直接、降压启动方式和反接、调速、能耗制动等等。四、常用数控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电路分析与维修。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析和综合处理问题得能力。使学生有数控机床典型电气故障的处理能力,能够基本达到独立工作的水平。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我们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以必需够用为度设计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除了实验室理实的教学外,根据教学项目现场参观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机床电气控制的对象是生产机械,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以及对电气控制的要求是设计电气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录像教学和投影教学等,建议在实验室里装投影仪),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充实,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主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指导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是一体化教师,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一是对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不再象以往那样几乎把所有能讲到的、能想到的都讲给学生,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现在是学生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解惑。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示范等方法进行解惑。二是实践操作的指导。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操作的不规范性给于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要领;三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指导。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各种管理规定以及企业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考核
我认为本课程可以不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它应该包含三部分,一是对低压电器的认识和使用,二是对电气电路的分析设计,三是对故障的诊断分析。我们的考试以综合设计分析的方式进行,几个同学一组,对一个综合项目进行设计、接线、以及故障分析处理。 这样就很全面的考核了同学们的理论的知识,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同时改变了同学们讨厌传统的考试模式。
结束语: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学习理论难,厌学的问题。让高职学生在喜欢动手的这样的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且能够自主的去理解、接收我们的理论知识,反过来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训中的问题。通过项目的关联性、启发性让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心理上有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利用实习教学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的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行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爱学、善学,乐学。
- 【发布时间】2019/4/29 14:38:29
- 【点击频次】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