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教师与家长有效交流的几种“法宝”
【关键词】 ;
【正文】 要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处理好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方式方法很是重要,这就要用好我们自己的"法宝",为家校合作助力。
其一、"预约家访"。
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不"强行入户",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我们这样做有至少两个好处。
(一)现避免双方见面给家长带来尴尬。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很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但我们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说是县直学校,但我们招的学生基本都是街道和农村购房转来的学生,这就可能出现一些家长因生活习惯、工作繁忙等等原因,在家庭环境卫生上处理不好的情况。比如家里乱堆乱放、不拖不洗甚至满是异味的情况。就在这种情况下,姑且不说家长在不在家接访,而一旦进入家庭会带来怎样的难堪确实可想而知的。所以提前预约,告知家长家访事宜,也给家长一个略微准备以下的时间,彼此心里上、情感上都舒服!
(二)预约之后,我们还会有一定的时间备备课,策划一下家访的一应准备工作,如目的是什么、寻找怎样的突破口、用怎样的方式与家长交流和更合适,如果指出了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不接受怎么办......有了基本的框架,我们的家访就能按照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也做到了有的放矢、不打无把握之仗。当然,家访时最好请任课老师或班干部陪同,这样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更能激发家长的配合欲,受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其二、"扬长避短"。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恰恰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一定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我们与家长交流时选择怎样的方式怎样的时刻把孩子的不足转告家长。通过调研,老师们普遍认同的做法有:
(一)面对孩子多送爱心。教师在家访中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在家长面前,孩子实际希望得到老师们表扬的,这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们应该本着一颗爱人之心,多多表扬孩子的长处或优点,少说一点点不足。让孩子在家长面前足以扬眉吐气,估计这是孩子的心理多的是对老师的感激,以后他会做得更好!
(二)当着别人的面照顾家长的自尊。这要是一个健康的人,都会有自尊心,家长更是如此。其实每一位家长的心理,都怕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够好被点名,又不在少数的家长甚至都害怕见老师、害怕开家长会,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这一层?家长好不容易来到老师面前,那是勇气,我们就要呵护这份勇气,切实保住家长的那份自尊心不受伤害。在交流时就要考虑场合、考虑语气语调、考虑形式,如何委婉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告知孩子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事实上,做得好的老师,可以说是展现了教育艺术的魅力,不仅仅陶冶了学生还感染了家长。
(三)家访不是告状。我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家访决不能仅仅是告状。如果真的做了,给学生的感觉是在学校里的批评还不够,需要来家里补上。而带给家长的是难堪,让家长徒增对老师的怨言。所以要坚决避免"送错上门",与家长交流时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在愉快中的气氛中,家长必然会成为老师的朋友。
其三、"善于倾听"。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在与家长们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耐下心来认真倾听。要真正明白家长所要表达的意思,作为家长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不单单有助于我们在孩子教育方面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也有利于我们在谈话时找准时机,有机会借以表达出我们老师的心声。还有利于我们了解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乃至家长们自己的受教育情况和个人素质(如是否健谈、是否很有修养等等)。综合起来更好的实现老师与家长思想上的交流,甚至碰撞出火花。因此,我们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家长们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
其四、"文明用语"。
实践证明,与家长沟通时多使用文明用语,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简单的事,也是最不好做的事,就是给家长一个称呼,别谈话对象无所指,让人感觉老师"目中无人"或是"高高在上"。如我们可以直呼"xxx家长"、"xxx爸爸"、"xxx妈妈",也可以是年龄而定,不妨亲切的称呼一声"老兄"、"老弟"、"大姐"等等,非常有助于拉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用不少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开场白上占了优势",之后的谈话内容就会亲近许多。另外,谈吐间多用用礼貌用语,一则显得老师有涵养素质高,二则让家长感到获得了充分的尊重。几句话下来,即使原本尴尬的谈话也会画风突变的。生活中交谈时常用的文明用语有:今天,您有空吗?我们谈谈您的孩子好吗?……谢谢!多亏您的支持与帮助……让您亲自来学校跑了一趟,真是不好意思了……通过和您交谈,我真是获益良多啊……语言上温馨了,心情敞亮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与教师的配合自然就愈加密切了。
总之,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合力,只有教师与家长做到了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老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俨然是门大学问,如何提高老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技巧值得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其一、"预约家访"。
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不"强行入户",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我们这样做有至少两个好处。
(一)现避免双方见面给家长带来尴尬。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很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但我们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说是县直学校,但我们招的学生基本都是街道和农村购房转来的学生,这就可能出现一些家长因生活习惯、工作繁忙等等原因,在家庭环境卫生上处理不好的情况。比如家里乱堆乱放、不拖不洗甚至满是异味的情况。就在这种情况下,姑且不说家长在不在家接访,而一旦进入家庭会带来怎样的难堪确实可想而知的。所以提前预约,告知家长家访事宜,也给家长一个略微准备以下的时间,彼此心里上、情感上都舒服!
(二)预约之后,我们还会有一定的时间备备课,策划一下家访的一应准备工作,如目的是什么、寻找怎样的突破口、用怎样的方式与家长交流和更合适,如果指出了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不接受怎么办......有了基本的框架,我们的家访就能按照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也做到了有的放矢、不打无把握之仗。当然,家访时最好请任课老师或班干部陪同,这样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更能激发家长的配合欲,受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其二、"扬长避短"。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恰恰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一定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我们与家长交流时选择怎样的方式怎样的时刻把孩子的不足转告家长。通过调研,老师们普遍认同的做法有:
(一)面对孩子多送爱心。教师在家访中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在家长面前,孩子实际希望得到老师们表扬的,这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们应该本着一颗爱人之心,多多表扬孩子的长处或优点,少说一点点不足。让孩子在家长面前足以扬眉吐气,估计这是孩子的心理多的是对老师的感激,以后他会做得更好!
(二)当着别人的面照顾家长的自尊。这要是一个健康的人,都会有自尊心,家长更是如此。其实每一位家长的心理,都怕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够好被点名,又不在少数的家长甚至都害怕见老师、害怕开家长会,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这一层?家长好不容易来到老师面前,那是勇气,我们就要呵护这份勇气,切实保住家长的那份自尊心不受伤害。在交流时就要考虑场合、考虑语气语调、考虑形式,如何委婉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告知孩子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事实上,做得好的老师,可以说是展现了教育艺术的魅力,不仅仅陶冶了学生还感染了家长。
(三)家访不是告状。我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家访决不能仅仅是告状。如果真的做了,给学生的感觉是在学校里的批评还不够,需要来家里补上。而带给家长的是难堪,让家长徒增对老师的怨言。所以要坚决避免"送错上门",与家长交流时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在愉快中的气氛中,家长必然会成为老师的朋友。
其三、"善于倾听"。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在与家长们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耐下心来认真倾听。要真正明白家长所要表达的意思,作为家长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不单单有助于我们在孩子教育方面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也有利于我们在谈话时找准时机,有机会借以表达出我们老师的心声。还有利于我们了解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乃至家长们自己的受教育情况和个人素质(如是否健谈、是否很有修养等等)。综合起来更好的实现老师与家长思想上的交流,甚至碰撞出火花。因此,我们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家长们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
其四、"文明用语"。
实践证明,与家长沟通时多使用文明用语,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简单的事,也是最不好做的事,就是给家长一个称呼,别谈话对象无所指,让人感觉老师"目中无人"或是"高高在上"。如我们可以直呼"xxx家长"、"xxx爸爸"、"xxx妈妈",也可以是年龄而定,不妨亲切的称呼一声"老兄"、"老弟"、"大姐"等等,非常有助于拉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用不少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开场白上占了优势",之后的谈话内容就会亲近许多。另外,谈吐间多用用礼貌用语,一则显得老师有涵养素质高,二则让家长感到获得了充分的尊重。几句话下来,即使原本尴尬的谈话也会画风突变的。生活中交谈时常用的文明用语有:今天,您有空吗?我们谈谈您的孩子好吗?……谢谢!多亏您的支持与帮助……让您亲自来学校跑了一趟,真是不好意思了……通过和您交谈,我真是获益良多啊……语言上温馨了,心情敞亮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与教师的配合自然就愈加密切了。
总之,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合力,只有教师与家长做到了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老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俨然是门大学问,如何提高老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技巧值得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发布时间】2019/4/29 14:37:56
- 【点击频次】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