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幼儿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的培养

 

【作者】 赵晓伟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营丘镇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心地玩着。只见心怡走到看书的龙龙和雯雯身边,一声不响,伸手抢过他们的书,说:"我也和你们一起看吧!"可龙龙和雯雯一齐说:"我们不和你玩。"心怡又走到秋千边对打秋千的志华说:"让我先来打。"结果,打秋千的幼儿一哄而散,只剩下心怡在秋千边哭泣。
       心怡原本是个天性活泼可爱的女孩,可是一升入大班后,我发现了她的一些变化。原来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心怡"出现了与同伴交往障碍。每当"老师,他们都不和我玩!"心怡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来到我的身边时,那副无辜又可怜的样子,会常常使我心疼不已。
       凭教师的直觉,我感到"心怡"的问题光采取寻常的干预做法未必有效,心怡突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我应反思探寻的重点,也是制定适宜教育策略所在。
       家庭是影响幼儿行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根源。为了解心怡行为变化的成因,我特别约请家长进行了一次访谈。心怡妈妈如约来到幼儿园,我详细地介绍了孩子近来的表现。妈妈听后,一副不解的样子。她说:"孩子最近常向我哭诉,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不跟她玩。我能够深刻体会到她的感受,但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帮助。还有我整天在大棚里忙也很累,听烦了,我就会说:"他不和你玩,你也不要和他玩,他学习又没你好。""他那么调皮,你不用和他玩,他学习又没你好。""他那么调皮,你不用和他玩。""星期天我怕别的孩子欺负她,就经常把心怡锁在家里"等等。正是妈妈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孩子缺少与小伙伴交往的经验,渐渐不会与人相处了。
在对幼儿进行认真观察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制订了如下策略。
       一、家园沟通,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我们建议心怡的父母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与孩子增加情感交流,即使再忙再累每天也要抽出一部分时间和孩子聊天游戏。让家长有意带孩子到有小孩的朋友家做客,提醒孩子带自己喜欢的玩具、书籍或者食品与小朋友共享。利用节假日或者孩子生日的机会,让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作客。心怡的父母在与我们沟通后,醒悟到这段时间对孩子的忽略,不仅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还在心怡生日时,给心怡买了生日蛋糕,请了许多小朋友来家作客,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朋友。回到幼儿园后,心怡和老师小朋友讲个不停。原来活泼可爱的心怡又回到了我们面前。
       二、观察了解,适时指导
       为了让心怡尽快融入幼儿之间,我们对心怡进行了观察了解,她本身很出色,可是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在活动课上,老师的问题刚刚提出,她就有了答案,当别的小朋友回答错了,她会不由自主嘲笑别人:"这么简单都不会,真笨。"使回答问题的孩子和其他幼儿都产生反感,不想和她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专门找她谈心,让她明白,别的小朋友虽然问题答错了,但在其他方面都有很多优点。例如:他学习虽然慢点,便比较讲究卫生等。让她看到别人的优点,明白嘲笑别人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游戏活动时,她不遵守游戏规则,总是想当"小霸王",事事总想自己说了算,强制别人遵从自己的意愿,久而久之,幼儿疏远了她,这时我们会告诉她做游戏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有什么问题大家想办法商量解决。这时,她都会开心地笑着点点头。
       三、多给幼儿提供自由交往的机会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安排是很紧凑的,他们充分和同伴交往的时间不多。显然,这样对幼儿的交往和社会性的发展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充分保证给幼儿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和自由交往的机会。利用他们自由交往的机会对心怡进行了引导。一次户外活动时,所有的孩子都兴致很高,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心怡没有合作的伙伴。我便悄悄地过去拉起她的手,跟她说:"你跟老师一块玩吧。"然后我俩便疯跑打闹,不一会,就把所有的孩子们吸引了过来。等我悄然退出他们的游戏后,心怡很自然地成为了孩子们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活动结束了,心怡跑到我跟前,抱着我的胳膊又笑又跳,高兴地喊:"小朋友和我玩了,小朋友和我玩了。""你玩得高兴吗?""高兴。""这次小朋友为什么和你玩得这么高兴?"她抓了抓头发,想了想说:"这次我没有让他们听我的,我也没有抢他们的东西。""心怡真聪明。"每当心怡一个人玩时,我就会自己参与进去,对她说:"我和你一起玩,好吗?"有时还拉着几个幼儿和她一起玩,一起游戏,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逐步引导她和其他幼儿交往,帮助她走向大家。
       四、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交往中,发生冲突和摩擦是很正常的,是难免的。学会自己解决矛盾、摩擦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孩子就是在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摩擦、纠纷中一步步长大的。我们老师和家长不要过多地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事,不要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例如:在区域活动时,心怡有时也会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我先来这里玩的。""我先占到这些积木的"等等。这时候我们并不急于帮助他解决问题,只是对他们强调一下规则,这里一次只能有五个人玩,让他们学会通过与同伴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发生问题时,利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引导心怡选择更好地行为,如户外活动时,心怡用皮球砸向了子健的身上,我就问她:"当你用皮球打他时,你知道他的感觉吗?如果他也有皮球打你,你会怎样?"这样让心怡考虑到了自己的情感以及别人的情感和想法,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后果。
       五.及时对幼儿鼓励和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应给予适时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当今社会是团队合作的社会,当今时代是共同发展的时代。对幼儿从小进行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幼儿从小了解沟通和商讨的重要性,主动与他人进行良性互动,相互建立朋友式的合作关系,让幼儿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面对不同的孩子,面对孩子不同的表现,我们仅仅用简单的鼓励和帮助是不能改变孩子行为的。所以当你面对孩子的特殊表现时,你要学会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积极捕捉,用心思考,只有当你查到这特殊表现背后的真正原因,寻求到有效的教育策略,你教育的孩子行为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9/4/29 14:36:19
  • 【点击频次】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