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作者】 王兴文

【机构】 振东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农村学校开设信息技术为适应城市信息社会的基础教育的要求。在开设之初,由于学校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并且限于农村中学条件的简陋,不能达到学生人手一机,甚至是五十人的班级,仅有七八台计算机,而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信息,筛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怎样教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本文就以下几点谈谈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文明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农村学生大多不会打字,在教学时如果单纯的讲解键盘,练习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我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我叫班上会打字的学生用正确的指法很快地打出一行字,许多没有打过字的学生不禁惊叹:如果我能打得那么快该多好啊。我赶紧鼓励学生说:“老师相信,你们经过努力一定会超过他的,有没有信心啊?”学生齐声答到:“有!”接着我又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个打得最快。”我采用能及时反映学生打字速度的软件,学生打字速度的微少进步也能体现出来。学生打完一次后觉得不满意可再打,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适当点拨,授之以渔
  在课堂上,学生完成任务往往不会很顺利,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老师询问:“我怎么做不出老师做的那个样子呢?”“这个页面怎么设置啊?您帮我做做行吗?”类似的问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躬身示教,并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演示给学生看,那么几乎要占用整节课的时间。而且我们做完以后,学生并不见得能够掌握,以后自己再做的时候,可能还是一片茫然。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拒绝学生提出来的某些问题,不再“有求必应”。当学生问我能否代做的时候,我常常会说:“你自己再琢磨琢磨,自己再试试看。”有很多次,我发现尽管教室里的计算机都连接了因特网,但是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却不知道利用这个最全面的“点子王”。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提醒他们:“如果你遇到困难,离你最近的不是我,而是你面前的电脑。”这样,适当的提醒会使得他们茅塞顿开。
  例如,教会学生word字处理软件基本应用后,我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设计样式制作电子贺卡发给老师同学。初步掌握网页制作后,亲自利用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装扮自己的网页。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都带着十足的好奇,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让老师知道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从而有重点的进行讲解。
  三、教学语言力求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我们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 【发布时间】2019/3/29 16:26:05
  • 【点击频次】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