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探讨

 

【作者】 魏翠莲

【机构】 苍梧县石桥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当前我国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小学这个重要时期,迫切希望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但是,当前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到位,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因此,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家校合作,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比较丰富,就现代教育来看,他们在这一个岗位上,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既是班主任、教师,又是学生的好朋友,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时间要大于学生与家长。因此,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要更加重视起来,要做好这些工作,对小学教师来说是有一定挑戰的,这不仅要求教师去学习怎样培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需要时时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增强培养责任意识 
        一直以来,大多数小学师生都认为责任主要集中于外在规范性,侧重于责任制度、道德内涵,但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这种规范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只有真正落实到人的意识层面才能夠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此,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切实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给予学生一定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行为,且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在选择班长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为自己心目中的班长投票,这就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在完成选择后,引导学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就是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配合班长的各项工作,不要做一些调皮捣蛋的行为。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注重合适行为的选择,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上满足自身需求,这样才是正确的。此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产生某一愿望之后,要懂得为愿望的实现,制定一系列要求与目标,在此指导下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进而逐渐懂得怎样合理控制自己的生活与言行。 
        二、注重观察和了解学生 
        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虽然在实际教学中比较不明显,但是却能够对学生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作为小学班主任,将渗透式教学形式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先需要关注每一个人,也就是不能忽视任何学生。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侧重点,比如教师会认为班级中表现最差的学生可能存在着问题,并且在实际教学中重点观察这些学生。而事实上,并不是"省心"的学生不会出现心理问题。美国教育学者在对大量的学生调查研究中发现,在一个班集体中,越是表面平静、性格内向、不动声色的学生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这类型的学生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常常被忽视。因此,开展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到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比如:在某山村小学倡导教师要说好十句话,即为痛苦的学生说句自信话、为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等。在潜移默化的师生沟通中,教师逐渐的了解学生,有助于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言传身教相结合
        小学班主任要注意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忌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理论化说教,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为学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构建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当班主任教师与小学生在教育理念上产生冲突与矛盾时,小学班主任千万不要严厉批评学生,或以命令的形式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观念,而是要尽可能的理解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从而身体力行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学会互相谅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态度,落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小学班主任要注意树立"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但更重视身教"的教育理念,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内驱力,从而促进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以学校特色为特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这种环境是自然化与人文化的有效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保证心理教育模式能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班主任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集结有序"活动、"低头拣物"活动、"入楼轻声"活动、"见人问好"活动、"进门读书"活动等。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建设校园文化,例如带领学生在走廊上、教室里、校园里等地方贴上或者拉上名人佳句的图片和条幅,图片或者条幅上的内容与树新风、讲文明、爱卫生等有关。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形成良好的习惯。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有效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在每期的黑板报上开辟"心灵驿站"栏目,让学生在这个栏目中写上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深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孤儿院看望孤儿,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做一些义务劳动。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情感受到陶冶,使学生的心理能够更健康的发展。 
        结语:小学教育教学是教学系统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才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学习成长。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认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在新形势下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梦筠.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3):67-67.
        [2]付义蓉. 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神州, 2018(5):126-126.
  • 【发布时间】2019/1/26 13:26:52
  • 【点击频次】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