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个性阅读之花绽放在语文学习的原野

 

【作者】 滕新成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众所周知,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终身学习的基础。阅读过程是动态的,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主动而有意义的交流。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占课时最多、花精力最大的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笔者以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则"。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彰显心灵的放飞营造良好的环境。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情感需求、生活经验等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可能一致。对此,教师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参与思考、交流,使课堂教学成为多边交流、多向流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教书,自己是在服务,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满意,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的朋友,走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平等对话平交流。热情鼓励学生敢于说,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还要善做一个"引导"者,认真倾听学生的"芸芸众声",善于觉察他们独特新颖的视觉,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再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在"仁者"、"智者"的交流碰撞中悟出"真谛"!这样,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彰显。
        二、指导学生有效地个性化阅读,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插上飞翔的翅膀。
        要提高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性,阅读方法指导很重要,好的方法是良好阅读的必要条件。不妨借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来说明。
        首先是"占有",即让学生大量阅读,占有大量信息,为个性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挑选",即让学生独立自主阅读,主动积极思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此为个性化阅读的关键之举。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让他们明白自己是阅读的主人,谁也代替不了也是无法替代的。面对文本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同时伴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质疑,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经典的解读,永无止境。如《故乡》,要让学生"读出自己",挑选出自己理解的突破口,可以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思考。就中年闰土再见"我"时一声令人震动、揪心的"老爷",想想自己如果见到了多年不见的童年伙伴,却发现彼此某方面的悬殊,比如家庭的变故,或者彼此学习成绩的差距,考上重点学校或… …这时双方的心理怎样?是否不自觉地产生隔膜?那么,那震撼揪心就不难理解了。关于文末"路"的警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有关"路"的种种经历与见闻,领悟其内涵"路是人走出来的"、"路在脚下"。有个学生学完了《故乡》,中午去食堂打饭时居然奇思妙想写到:"我排在长长的打饭队伍里,饥肠辘辘的看着一盆盆迅速减少的饭菜,心想:其实,那本不是什么饭菜,只是吃的人多了,也变成了饭菜!"象这样的阅读效果,既认识自我,读出个性,还亲近了作者,达到了个性化阅读的效果。这样的教师指导阅读,学生会一个接一个地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张扬出赫赫个性。
        最后是"创新",让学生审视文本,跳出文本--即进行创造性阅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文本中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这就靠读者在对话中以自己的理解去确定,去填空。如教授《孔乙己》,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学生七嘴八舌,提了许多问题,"孔乙己为什么要说'窃书不能算偷'?""为什么文章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的事实,而不正面采用叙述描写?""为什么鲁迅先生自己会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针对上面问题学生讨论激烈。这样的讨论真正把师生从课文带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和书本世界。学生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分析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良好的个性化课堂氛围,包容了学生奇特的个性,学生学得轻松,又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以个性的理解去合乎情理地解读自我情理之中的文本。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做一个"个性"的教师,为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叶澜教授说过:"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教师对教学的生成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要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阅读、写作,夯实人文底蕴,提高思想境界与文化品位,做一个"个性"老师。老师的"个性"还在于在教学中抓住自己的长处,或以敏锐的洞察力,或以渊博的学识,或以独特的见解,或以丰富的感情,或以乐观的天性,或以幽默的语言,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更在于在不断教与学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个性化语文教学找到注脚。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是"有规则"的,这规则便是:尊重环境,切忌讲学;尊重差异,异中求同;尊重各自体验感悟,强化引导;尊重课外知识,切记死啃书本。教师只有遵循以上"规则",以科学实际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才能使个性化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真正重视课外阅读,将学生放飞在个性化阅读的天空中。

  • 【发布时间】2019/1/26 13:26:17
  • 【点击频次】578